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0~24℃; 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温 为7~13℃C,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在相对 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在水滴中适温下孢于囊 经3~4小时就能萌发; 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适宜湿度为70~75 总之,病菌发育要求稍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两季凉爽高湿的气候条 件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 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0~24℃; • 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温 为7~1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 ℃。在相对 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在水滴中适温下孢于囊 经3~4小时就能萌发; • 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适宜湿度为70~75 %; • 总之,病菌发育要求稍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两季凉爽高湿的气候条 件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此菌在我 国存在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芥菜 属变种 芸苔属变种P. parasitica var. brassicae 白菜致病类型、甘蓝致病类型和荠菜致病类型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 菜、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 等,其中以大白菜、油莱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 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此菌在我 国存在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芥菜 属变种。 • 芸苔属变种 P. parasitica var. brassicae : 白菜致病类型、甘蓝致病类型和荠菜致病类型。 •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 菜、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 等,其中以大白菜、油菜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 春季环境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菜、 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 子越夏,当年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 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莱发 病的初侵染源 在南方,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病菌借助不 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辗转危害
病害循环 • 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 春季环境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菜、 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 子越夏,当年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 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 病的初侵染源。 • 在南方,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病菌借助不 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辗转危害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 菌丝体在田间寄主体内越冬,成为次春的初侵染 源 卵孢子或菌丝体上产生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 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病部不断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 再次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 植株生长后期,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九月份形成发病中心,10月 下旬至11月初发病高峰,11月中旬后病害发生平 缓。春季主要危害春菜下部叶片和留种株花轴, 造成下部叶片发病和花轴“龙头”状畸形。形成 春、秋两个发病高峰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 菌丝体在田间寄主体内越冬,成为次春的初侵染 源 。 卵孢子或菌丝体上产生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 传播,萌发后从气孔 或表皮直接侵入 。 病部不断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 再次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 植株生长后期,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九月份形成发病中心,10 月 下旬至11月初发病高峰,11月中旬后病害发生平 缓。春季主要危害春菜下部叶片和留种株花轴, 造成下部叶片发病和花轴 “龙头 ”状畸形。形成 春、秋两个发病高峰
气孔或表皮 直接侵入 入侵 孢子 孢子囊随气流 雨水传播 再侵染发病 (孢子囊) 传播4一 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 或菌丝体在采种株上越冬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病害循环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病害循环 卵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