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 25 “艿”“家”“還”“後”“古”“燮”“曼”“卑”“皆”“瓣” “穷”“腹”“冉”“喳”“嘉”“會”“賞”“鯽”“销”“宦” “带”“精”“廠”“豪”“麗”“狄”“夷”“鹵”“酸”“妻” “釐”“疑”32個字,《字典》收録了比西周金文更早的甲骨文 字形,因此,這些字的最早字形應為甲骨文字形,西周金文字形 不再看作最早字形。但其中“狄”字甲骨文字形可疑,同樣, 《字形表》中“善”“鄂”的甲骨文字形可疑,把它們也歸入最 早字形是西周金文的一類。 根據文字的意義用法,並參考《金文詁林》《古文字詁林》, 有些字的字形對應不是十分可靠,如:“茀”“噱”“唬”“遷” “誥”“粥”“蘭”“肅”“巽”“瑩”“翘”“鄱”“邛”“帬” “飾”“儕”“億”“徵”“襮”“患”“失”“撻”“甄”“弩” “繳”“嬗”“鍾”“釱”“鋪”“載”的西周金文字形,《古文字 詁林》沒有收録;“昌”“湎”“漫”“韩”的西周金文字形, 《古文字詁林》雖然收绿,但其對應關係還有爭議,為了避免因 字形對遮不當而造成錯誤,我們將這部分字從研究對象中剔除。 1.3.1.3小篆字形的選取 傳世文默中收羅小篆形體最多的是《說文》,然而《說文》 所收字的來源十分複雜:大部分直接來源於史籀大篆,或是由史 籀大篆省改而來,也有的來源於六國古文,這兩者儘管來源不 同,都符合漢字的演進序列,可以看作秦代小篆。《說文》中有 些小篆字形已經發生訛變或經過篡改,正如裘錫圭先生所言, “《說文》成書于東漢中期,當時人所寫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 有訛誤。此外,包括許慎在内的文字學者,對小篆的字形結構免 不了有些错誤的理解,這種錯誤理解有時也導致對篆形的篡改。 《說文》成書後,曾經傳抄刊刻,書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校勘 者,又造成了一些黛誤。因此,《說文》小篆的字形有一部分是
26 古漢字结構變化研究 靠不住的”①。此外,《說文》中還有一些小篆字形是漢代人根據 隸書轉寫的,不合乎漢字的演進序列,不是秦篆。顯然,這些已 經發生訛誤和由漢隸轉寫的字形,不能作為與甲骨文、金文進行 結構比較的對象,因此,將這些字從研究对象中剔除。 趙平安先生的《說文小篆研究》一書對《說文》小篆情祝 做了十分詳盡的分析和研究。該書把《說文》中小篆字形訛誤 和根據隸書轉寫的篆文一一列舉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直接利用 他的研究成果把這部分字剔除。在已經確定與甲骨文有對應關係 的小篆字形中,“卅”“卑”“皆”“魯”“粪”“柳”“朝”“卓” “欠”“吹”“能”“藏”“盗”“經”“非”“婢”“陴”“戎” “鬥”“斝”“升”“拼”22個字的小篆字形已發生訛誤;與此相 關,被看作“从反欠”的小篆“家”和包含該構件的“既” “辍”的字形及說解我們也不取。與西周金文對應的小篆字形 中,“走”“趞”“耀”“趁”“趩”“趠”“罐”“趡”“市” “贖”“意”“实”“廟”“厭”“矛”“猒”“等”“懋”“楸” “俾”“幕”21個字的小篆字形部誤。 在已經確定與甲骨文有對應關係的小篆字形中,“祰”“遲” “升”“興”“受”“同”“野”“羞”8個字的小篆字形是根據漢 代隸書轉寫過來的,屬於漢篆;與西周金文對應的小篆字形中, “丕”“莉”“臚”“恩”“蒽”“鏓”“戹”7個字的小篆字形是 根據漢代隸書轉寫過來的,屬於漢篆。 這些發生訛誤和根據漢隸轉寫的字,其字形結構與秦篆不 同,而我們研究比較的對象是商周文字和秦篆,因此將這些字從 研究對象中剔除。 《說文》中作為說解對象的字頭絕大部分是秦篆,但也有一 些字以古文或籀文作字頭,而將秦篆附在後面。根據趙平安先生 ①裘锡圭《文字學概要》62頁,商務印唐館,1988年8月
第1章緒論 27 的研究,“有時說解特别指出它是篆文,那磨,字頭就是古文或 籀文”①。這樣的字,在最早字形是殷商文字的一類中包括“上” “下”“折”“爽”“射”“宫”“事”“盟”“呂”“豚”“涉” “漁”12個字;在最早字形是西周文字的一類中包括“寀” “善”“舄”“牖”“鞏”“葡”“量”7個字。《說文》中這些字 的字頭是古文或籀文,不是本書的比較对象,我們將附着在後面 的小篆字形作為比較对象。 《說文》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字有兩個或三個小篆字形,也就 是說這些字的小篆字形有異構字。根據《說文小篆研究》,《說 文》所收異構字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用“或”、用“俗”、 引通人說、引文獻資料。根據這個標準,在已確定與甲骨文有對 應關係的小篆字形中,59字有異構字。其中“祀”“玨”“征” “對”“右”“叜”“攸”“致”“雇”“唯”“舊”“羴”“集” “簋”“鼖”“阱”“”“苯”“裡”“柄”“休”“星”“参” “圅菌”“穅”“胄”“羈”“儐”“方”“先”“皃”“抑”“影” “恭”“裫”“汓”“砅”“雩”“西”“碱”“烙”“姷”“婢” “父”“或”“義”“系”“蠆”“它”“鼄”“躊”“畜”“置” “協”“育”“尊”56個字有雨個異構的小篆字形;“鬲”“網” “臀”3個字有三個異構的小篆字形。在已確定與西周文字有對 應關係的小篆字形中,43個字有異構字。其中其中“番”“哲” “跡”“邁”“詠”“”“畏”“海”“办”“巨”“饕”“梅” “鼒”“寏”“寓”“市”“枪”“身”“髮”“磨”“魔”“厲” “熬”“煙”“沙”“闢”“”“也”“匡”“弭”“弼”“觳” “静”“繛”“勇”“鐘”“如”“軝”“軎”39個字有雨個異構的 小篆字形。“锦”“楫”“曾”“爵”4個字有三個異構的小篆字 ①趙平安《說文小篆研究》第47頁,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28 古漠字結構變化研究 形。在這些具有不同結構的小篆字形中,只能選取其中一個字形 與殷商文字或西周文字進行比較,我們選取作為字頭的小篆字形 作為比較對象。此外,趙平安先生在《說文小篆研究》中指出, 小篆“望”和“壁”本為一字,《說文》誤分爲二字①,同樣, “程”和“秋”也應該屬於同一語詞的異構字。我們把與甲骨文 字形傳承關係明顯的“壁”和“烈”作爲正篆列爲字頭,而把 另一字形看作其重文。對於《說文》沒有列出的小篆異構字形, 本書不予涉及。 1.3,2古文字構意說解材料的選取 描寫古文字結構變化,必須首先確定作為比較對象的殷商文 字、西周文字和小篆的結構模式。同一字形,不同說解者對構意 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可能被分析為不同的結構模式,也就是 說,結構模式的確定以字形構意的理解為基礎,因此,對古文字 構意說解材料的選取十分重要。 1.3.2.1商周文字構意的選取 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古漢字結構變化,作爲比較一端的殷商文 字或西周文字異體繁多,我們只能選取其中一種字形作爲比較對 象。因爲商周文字是古漢字結構變化比較的起點,所以我們選擇 最早字形作為分析商周文字結構模式的依據。如果不能確定哪個 字形為最早字形,就以出現頻率較高和結構理據明顯的字形為依 據。有些字的最早字形有多個構意不同的異構字,我們就以多個 異構字對應同一個小篆字形,實際上,多個異構字的結構模式往 往相同,不影響結構模式的比較結果;如果異構字的結構模式不 同,我們以出現頻率高的字作爲最早字形的代表。 對同一個字形,不同的人對於其構意的理解可能不同,我們 ①趙平安《說文小篆研究》第66頁,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第1章箔論 29 選取其中一家的說解為依據。選取標準是:(1)與字形切合, 與字義聯繫不能太過迂曲。“帝”字甲骨文作“”,在卜群中 主要用作對天帝和直系先王的稱呼。對於“帝”的造字取象, 各家說法不一。有的學者認為“象花蒂之形”,有的認為象“以 架插薪而祭天也”,有的認為“象女性生殖器形”,有的認為取 象於“缩酒降神時所用的束茅之形”。我們認為,“束茅”之形 與字形更切合,而且,“束茅”之形與“帝”在甲骨文中的意義 “祭祀对象一天帝或祖先神”和“一種祭祀—禘”之間的關 係更緊密、更直接。而“象花蒂之形”和“象女性生殖器形” 兩種說法不僅與很多甲金字形不符,而且通過生殖崇拜現象解釋 “帝”的最初含義,也太過迂曲,因此不取;而“以架插薪而祭 天也”則與“褅”這種祭祀形式不符,所以也不取。(2)構意 與其在構形系統中作構件時的意義一致,具有系統性。如: “申”字甲骨文作“。”,郭沫若認為“象以一綫聯結二物之形, 而古有重義”,按這種解釋,甲骨文中“从申”的“雷”字、籀 文中“从申”的“虹”字,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葉玉森、 李孝定、姚孝遂等將該形解釋為“象閃電之形”,是“電”的本 字,由於古人對於“電”這種自然現象感到神秘,認為這是由 神所主宰,或者是“神”的化身,因此,該字引申有“神”義。 後來被假借用作干支字,於是表示其本義的字形增加表義構件 “雨”作“電”,表示其引申義的字形增加表義構件“示”作 “神”,使各個不同的意義區别關來。顯然,“象閃電形”的解釋 不僅能夠使卜辮中“申”字意義得到合理解釋,更為重要的是 使“从申”的字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也就是“申”字的構 意與其在構形系統中作為構件的意義一致,符合系統性原則。 (3)構意解釋符合歷史文化背景。甲骨文“王”字作“士” “本”,商金文作“王”,對於該字的造字取象說法很多,有的認 為象火形,有的認為象人端拱而坐之形,還有的認為象牡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