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人民安全宗旨,筑牢政治安全根本,夯实 经济安全基础,提高茂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十四五”时期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 体定位。围绕“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 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的总体定位,进一步细化完善发展定位。 一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进一步强化茂 名石化产业龙头地位,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培育形成上中 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布局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 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 一打造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强 “6+8”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7,创建更多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茂名“新三高”农业发展示范区。全力推进打造特色现代农 业产业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米 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一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紧抓全省“三横四纵” 综合运输通道总体布局机遇,推进东承西接北联交通要道建设, 巩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加快亿吨大港建设,以港口物流产 业发展为纽带,打造南海能源新通道。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 验区建设。努力打造陆海空港型、产业基地型和商贸服务型三位 n6+8”现代衣业产业发展格局:“6指1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广东罗非鱼产业集群)、2个国家现 代农业产业园(荔枝、化橘红现代衣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g”指8个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
— 20 — 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人民安全宗旨,筑牢政治安全根本,夯实 经济安全基础,提高茂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十四五”时期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 体定位。围绕“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 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的总体定位,进一步细化完善发展定位。 ——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进一步强化茂 名石化产业龙头地位,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培育形成上中 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布局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进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 目,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 ——打造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强 “6+8”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17,创建更多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设茂名“新三高”农业发展示范区。全力推进打造特色现代农 业产业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米 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紧抓全省“三横四纵” 综合运输通道总体布局机遇,推进东承西接北联交通要道建设, 巩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加快亿吨大港建设,以港口物流产 业发展为纽带,打造南海能源新通道。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 验区建设。努力打造陆海空港型、产业基地型和商贸服务型三位 17“6+8”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6”指 1 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广东罗非鱼产业集群)、2 个国家现 代农业产业园(荔枝、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2 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指 8 个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体的物流枢纽。 —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依托优质滨海旅游 资源,聚力建设南海博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依托南药基地 和医疗资源,发挥气候资源和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优势,加快健康 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和养老养生等产业发展。 —打造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城与乡在空间、要素、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 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致力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 第三节主要目标 展望到2035年,茂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 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繁荣发展;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法治茂名、法治政府、法治 社会,好心平安茂名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建 成文化强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美丽茂名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合作格局;基 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健康茂 名,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21
— 21 — 一体的物流枢纽。 ——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依托优质滨海旅游 资源,聚力建设南海博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依托南药基地 和医疗资源,发挥气候资源和潘茂名中医药文化优势,加快健康 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和养老养生等产业发展。 ——打造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推动城与乡在空间、要素、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 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致力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展望到 2035 年,茂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 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繁荣发展;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法治茂名、法治政府、法治 社会,好心平安茂名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建 成文化强市;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美丽茂名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合作格局;基 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健康茂 名,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着眼茂名新发展 阶段总体定位,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茂名发展条件,坚持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 标。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进一 步落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经济整体竞争 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产业导向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完成 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新动能新业态茁壮成长,战略性支柱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持续聚焦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 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打 造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粤西重要交通枢纽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在建和规 划的重大铁路、公路、空港项目,力争到2025年在海陆空方面 均有重大突破,进一步凸显茂名区位优势,以交通融合带动城市 融合、经济融合。南海能源新通道、国际重要锚地建设取得新进 展。 一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 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功能区、都市圈、经 济带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加快形成,实现与周边区域融合发 展。城市中组团初步成形,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22
— 22 — “十四五”时期,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着眼茂名新发展 阶段总体定位,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茂名发展条件,坚持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 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进一 步落实,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经济整体竞争 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产业导向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传统产业和重点企业完成 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新动能新业态茁壮成长,战略性支柱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持续聚焦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 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打 造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粤西重要交通枢纽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在建和规 划的重大铁路、公路、空港项目,力争到 2025 年在海陆空方面 均有重大突破,进一步凸显茂名区位优势,以交通融合带动城市 融合、经济融合。南海能源新通道、国际重要锚地建设取得新进 展。 ——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 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功能区、都市圈、经 济带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加快形成,实现与周边区域融合发 展。城市中组团初步成形,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深化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发展。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牵 引,营商环境、现代产权、要素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改革 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协调配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基本形成。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发展稳中提质。 一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 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国土空间格局清晰合理,资源能源 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成功创建粤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绿城。 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 加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水平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深化。现代化治理能力达到新水 平。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健 全完善。法治茂名、好心平安茂名建设成效显著。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共同 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 表2“十四五”时期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年背指蚕 一、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279 4400 5.0%左右预期性 2.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10.22 3.3%左右 预期性 -23
— 23 — ——深化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发展。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牵 引,营商环境、现代产权、要素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改革 不断深化,改革措施协调配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基本形成。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贸进出口发展稳中提质。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 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国土空间格局清晰合理,资源能源 利用效率持续提高。成功创建粤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绿城。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 加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水平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深化。现代化治理能力达到新水 平。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健 全完善。法治茂名、好心平安茂名建设成效显著。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理共同 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 表 2 “十四五”时期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 标 2020 年 2025 年 年均增长 [累计] 指标属 性 一、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279 4400 5.0%左右 预期性 2.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 人) 10.22 — 3.3%左右 预期性
指标 2020年 2025年 装带 餐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占想檬以上工业 78 预期性 3产业 加值比重(%) 结构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 48左右 50左右 预期性 重(%) 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3.56 1.3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5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例(%) 0.7 1.5 预期性 6.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 1.14 1.84 10% 预期性 (件) 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82 3.5 预期性 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 机构比例(%) 40 50 预期性 9.拥有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 台数量(个) 13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6.1 与经济增长同步 预期性 十四五每年均 11城镇登记失业率(%) 2.48 3.5 空制在3.5%以 预期性 内。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有 年限(年) 11 11.5 约束性 13.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92 预期性 1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5 1.09 预期性 1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 2.16 2.8 预期性 医师数(人) 16.高中阶段教有毛入学率 95,35 96.8 预期性 17.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 面积(平方米) 1592 1610 1.13% 预期性 24
— 24 — 指 标 2020 年 2025 年 年均增长 [累计] 指标属 性 3.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比重(%) 75 78 — 预期性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 重(%) 48 左右 50 左右 — 预期性 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3.56 — 1.3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5.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例(%) 0.7 1.5 — 预期性 6.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 (件) 1.14 1.84 10% 预期性 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82 3.5 — 预期性 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 机构比例(%) 40 50 — 预期性 9.拥有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 台数量(个) 86 130 —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6.1 与经济增长同步 — 预期性 11.城镇登记失业率(%) 2.48 ≤3.5 “十四五”每年均 控制在 3.5%以 内。 预期性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 年限(年) 11 11.5 — 约束性 13.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 79.2 — 预期性 1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0 95 1.09 预期性 15.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 医师数(人) 2.16 2.8 — 预期性 1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35 96.8 — 预期性 17.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 面积(平方米) 1592 1610 [1.13%] 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