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图4-3棉红腐病病原菌: Fusarium spp 1-3.棉苗症状;4.棉苗根部症状;5.病铃症状; 6.病原菌F, moniliforme Sheld.的分生孢子
病原物 1立枯病病菌 有性态为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无性态为茄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2炭疽病病菌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 Glomerella cingulata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3红腐病病菌 多种镰孢引起,主要有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
1 立枯病病菌 有性态为瓜亡革菌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无性态为茄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2 炭疽病病菌 有性态为围小丛壳 Glomerella cingulata 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3 红腐病病菌 多种镰孢引起,主要有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 病原物
发病规律 棉苗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 (1)带菌土壤及病残体:立枯病菌为土壤习居 菌,其菌核可在土壤内存活2~3年,红腐病、茎枯 病和疫病也可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 (2)带菌棉籽:炭疽病菌和红腐病菌主要以分生 孢子沾附在棉籽短绒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内部 越冬,翌春棉籽萌发时即可侵染。 土壤中病菌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流水和地下害 虫的活动等在田间扩散蔓延。带菌棉籽通过种子调 运而做远距离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 雨水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棉苗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 (1)带菌土壤及病残体:立枯病菌为土壤习居 菌,其菌核可在土壤内存活2~3年,红腐病、茎枯 病和疫病也可在土壤及病残体中越冬。 (2)带菌棉籽:炭疽病菌和红腐病菌主要以分生 孢子沾附在棉籽短绒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内部 越冬,翌春棉籽萌发时即可侵染。 土壤中病菌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流水和地下害 虫的活动等在田间扩散蔓延。带菌棉籽通过种子调 运而做远距离传播。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 雨水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
防治 1精选棉籽。播前精选种子,去掉烂籽、病虫籽和 杂籽,晴天将种子曝晒,以杀死种籽上的病 菌,提高种子活力,促使苗齐、苗壮,增强抗 病能力 2种子处理 (1)多菌灵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公斤, 拌种100公斤;稻脚青拌种:用25%稻脚青可湿 性粉剂0.5公斤,加半干半湿细土10公斤与草木 灰混合均匀,可拌种100%,现拌现播。种衣剂 拌种:用种子量的0.5%种衣剂,拌种后即可播 种 2)温汤浸种
1 精选棉籽。播前精选种子,去掉烂籽、病虫籽和 杂籽,晴天将种子曝晒, 以杀死种籽上的病 菌,提高种子活力,促使苗齐、苗壮,增强抗 病能力。 2 种子处理。 (1)多菌灵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公斤, 拌种100公斤;稻脚青拌种: 用25%稻脚青可湿 性粉剂0.5公斤, 加半干半湿细土10公斤与草木 灰混合均匀,可拌种100%,现拌现播。种衣剂 拌种:用种子量的0.5%种衣剂,拌种后即可播 种。 (2)温汤浸种: 防 治
3农业措施 1)精耕细作,清理病残体 整地前彻底清理棉田及周围枯枝落叶和烂铃,翻 地前施足基肥,地要整平整细,并开好排水渠道, 地势低洼棉田,要深沟高畦。 2)适时播种 迟播不利于棉苗生长,早播气温、土温偏低,出 苗太慢,有利于病菌侵入为害。通常以5cm土温稳 定在12℃以上为播种适期,即长江流域棉区最佳播 种期为4月中旬,华北棉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 3)加强苗期管理 棉花出苗后,要及时松土、除草,拔除病苗、死 苗,防治蚜虫、小地老虎等,可减轻苗病的发生
3 农业措施 1) 精耕细作,清理病残体 整地前彻底清理棉田及周围枯枝落叶和烂铃,翻 地前施足基肥,地要整平整细,并开好排水渠道, 地势低洼棉田,要深沟高畦。 2) 适时播种 迟播不利于棉苗生长,早播气温、土温偏低, 出 苗太慢, 有利于病菌侵入为害。通常以5 cm 土温稳 定在12℃以上为播种适期, 即长江流域棉区最佳播 种期为4月中旬, 华北棉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下旬。 3)加强苗期管理 棉花出苗后,要及时松土、除草,拔除病苗、死 苗,防治蚜虫、小地老虎等,可减轻苗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