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业展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邱泓漾5091209237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四大经典一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 《神农本草经》,然而现在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踪影难觅,《黄帝 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曾有专家用三个“第一”来概括《黄帝内 经》一一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 书。读罢全书,我也颇有同感,《黄帝内经》是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它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如此,它 还提出“治未病”的思想。此外,《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到了 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领 域,堪称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从不同角度 切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古人的养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只撷取某些观点谈谈我的感受和认识。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 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致意思是: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开始预 防疾病,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防患于未然。如果疾病已发生, 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己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 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这就是我最欣赏的“治未病”的思想。“亡羊补牢”的道理人人都懂,可 正真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如 此。试问,现在有多少年轻人会主动去医院定期检查身体,又有多少人在平时注 重养生方面的信息资讯阅读关于养生方面的书籍,顺应四时,按照自然规律起居 作息?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年轻就是本钱,养生是中老年人所应关注的,我们还 年轻,身体棒着呢,谈何养生?殊不知,终有朝一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落下疾患。与其“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不如“不治己病治未病”。岐伯(《黄帝内
优秀作业展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邱泓漾 5091209237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 《神农本草经》,然而现在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踪影难觅,《黄帝 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曾有专家用三个“第一”来概括《黄帝内 经》——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第一部养生宝典、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 书。读罢全书,我也颇有同感,《黄帝内经》是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它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不仅如此,它 还提出 “治未病”的思想。此外,《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到了 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领 域,堪称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从不同角度 切入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古人的养生、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只撷取某些观点谈谈我的感受和认识。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 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致意思是: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开始预 防疾病,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防患于未然。如果疾病已发生, 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 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这就是我最欣赏的“治未病”的思想。“亡羊补牢”的道理人人都懂,可 正真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可谓少之又少,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更是如 此。试问,现在有多少年轻人会主动去医院定期检查身体,又有多少人在平时注 重养生方面的信息资讯阅读关于养生方面的书籍,顺应四时,按照自然规律起居 作息?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年轻就是本钱,养生是中老年人所应关注的,我们还 年轻,身体棒着呢,谈何养生?殊不知,终有朝一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落下疾患。与其“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不如“不治已病治未病”。岐伯(《黄帝内
经》对话中主人公之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他列举了古人养生的一些方法,要师法自然,做到饮食 规律有度,合理作息,调整好心态,以积极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天。这也提醒我 们平时要多积累养生方面的常识,寻求合适自己的养生方式,提高自身抗御疾病 的能力,或者定期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自己身体的不适。 然而,尽管现实生活中养生的知识的获取方式虽然有很多,但如何找到真 正适用于自己的养生方式和方法,如何辨识自己的体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却 并不容易。社会上多数医疗机构起到的作用也主要是“治已病”,很少提供“治 未病”方面的服务,使得有些有意识想要“治未病”者求法无门,终因费时费力 而选择了放弃。在这个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 自己的健康问题,社会也应认识到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鼓励大 型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例如可以通过医疗咨询服务进社区,市民论坛讲座, 网上视频等方式,使得“治未病”养生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 入科学养生的行列,从而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过上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从《黄帝内经》入手,寻找一些常用通用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提出了许多养生之道,包括调和阴阳,顺应四时调整心态、调理饮 食、调整生活节奏规律、按时令保养身体各不同脏器等。我们可以以此为据进行 初步调理、养生。 以《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一段论述均衡饮食思想为例,提出“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其 中五谷为粳米、小豆、麦、大豆及黄黍:五果为桃、李、杏、栗、枣:五畜为牛、 羊、猪、犬、鸡:五菜为葵、藿、薤、葱、韭等。 这是最基本的均衡膳食的养生思想一一谷类主食、瓜果、肉类、蔬菜等都 是我们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据了解,人体所需要的有80%左右的热能和50% 左右的蛋白质是由粮食供给的,全谷制成的食品是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 还供给无机盐。动物性食品主要为人体补充给蛋白质及脂肪,畜类的蛋白质质量 较高,可与谷类蛋白质互相补足。蔬菜富含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粗食物纤维 等。膳食中的胡萝卜素和纤维素,大都来自蔬菜,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的
经》对话中主人公之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 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他列举了古人养生的一些方法,要师法自然,做到饮食 规律有度,合理作息,调整好心态,以积极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天。这也提醒我 们平时要多积累养生方面的常识,寻求合适自己的养生方式,提高自身抗御疾病 的能力,或者定期去医院检查,尽早发现自己身体的不适。 然而,尽管现实生活中养生的知识的获取方式虽然有很多,但如何找到真 正适用于自己的养生方式和方法,如何辨识自己的体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却 并不容易。社会上多数医疗机构起到的作用也主要是“治已病”,很少提供“治 未病”方面的服务,使得有些有意识想要“治未病”者求法无门,终因费时费力 而选择了放弃。在这个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 自己的健康问题,社会也应认识到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鼓励大 型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例如可以通过医疗咨询服务进社区,市民论坛讲座, 网上视频等方式,使得“治未病”养生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 入科学养生的行列,从而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过上更健康美好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从《黄帝内经》入手,寻找一些常用通用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提出了许多养生之道,包括调和阴阳,顺应四时调整心态、调理饮 食、调整生活节奏规律、按时令保养身体各不同脏器等。我们可以以此为据进行 初步调理、养生。 以《素问� 脏器法时论》中一段论述均衡饮食思想为例,提出“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其 中五谷为粳米、小豆、麦、大豆及黄黍;五果为桃、李、杏、栗、枣;五畜为牛、 羊、猪、犬、鸡;五菜为葵、藿、薤、葱、韭等。 这是最基本的均衡膳食的养生思想——谷类主食、瓜果、肉类、蔬菜等都 是我们每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据了解,人体所需要的有80%左右的热能和50% 左右的蛋白质是由粮食供给的,全谷制成的食品是 B 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同时 还供给无机盐。动物性食品主要为人体补充给蛋白质及脂肪,畜类的蛋白质质量 较高,可与谷类蛋白质互相补足。蔬菜富含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粗食物纤维 等。膳食中的胡萝卜素和纤维素,大都来自蔬菜,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的
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叶菜类中,叶酸、胆碱、维生素K和钙、磷、铁等盐类 含量较高,其所含之铁,易被机体较好地吸收、利用,可作为贫血患者之膳食。 果品类含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水果不必烹煮,可以生吃,所含之维生素能得 以较高含量的保留,能更好地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由此可见均衡的膳食,合理的 搭配可以满足人体每天对蛋白质、纤维素、脂肪以及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不 同营养成分的需求。此外,“养”、“助”、“益”、“充”也暗指各种饮食据其功能 作用不同,摄入量也需合理,要适度。 现代人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一日三餐通过快餐的方式解决,或者很少有时间 去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还有些人,挑食偏食,不喜食素,贪 食肉类,这样很容易引发各种疾患。更有甚者饮食无度,节假日聚餐暴饮暴食, 诱发肠胃病等也屡见不鲜。“病从口入”,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健康常识也容易 被人忽略,更谈何养生?工作再忙,学习再累,自己的身体是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总之,养生是一门大学问,还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坚持不懈。《黄帝内经》 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读来非但不使人兴味索 然,反而让人兴致盎然,从中获益匪浅。《黄帝内经》为我揭开了养生、治 病的神秘面纱,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关注自己身体,关注健康知识 的习惯。真心希望阅读《黄帝内经》能成为当下的一股新潮,也希望社会 也能提供更多支持,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对“治未病”的养生需求,让 养生成为一种时尚!
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叶菜类中,叶酸、胆碱、维生素K和钙、磷、铁等盐类 含量较高,其所含之铁,易被机体较好地吸收、利用,可作为贫血患者之膳食。 果品类含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水果不必烹煮,可以生吃,所含之维生素能得 以较高含量的保留,能更好地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由此可见均衡的膳食,合理的 搭配可以满足人体每天对蛋白质、纤维素、脂肪以及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不 同营养成分的需求。此外,“养”、“助”、“益”、“充”也暗指各种饮食据其功能 作用不同,摄入量也需合理,要适度。 现代人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一日三餐通过快餐的方式解决,或者很少有时间 去买新鲜的水果蔬菜,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还有些人,挑食偏食,不喜食素,贪 食肉类,这样很容易引发各种疾患。更有甚者饮食无度,节假日聚餐暴饮暴食, 诱发肠胃病等也屡见不鲜。“病从口入”,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健康常识也容易 被人忽略,更谈何养生?工作再忙,学习再累,自己的身体是我们一辈子的依靠, 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总之,养生是一门大学问,还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坚持不懈。《黄帝内经》 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养生和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读来非但不使人兴味索 然,反而让人兴致盎然,从中获益匪浅。《黄帝内经》为我揭开了养生、治 病的神秘面纱,也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关注自己身体,关注健康知识 的习惯。真心希望阅读《黄帝内经》能成为当下的一股新潮,也希望社会 也能提供更多支持,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对“治未病”的养生需求,让 养生成为一种时尚!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5091109085 聂军雄 这次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课读书活动,我选择了《<黄帝内经>笔记图解》 这本书,主编是乔文彪先生,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个人对中国 古籍一直很有兴趣,因为这些古书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往往会给予现代人 以启示,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早些时候便接触过《黄帝内经》 这本书,当然更多的是其中的一些富含哲理的话剧。在中医药文化的课上,我对 于《黄帝内经》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 于生活也更加注意了,知道养生越发的重要,很想能从《黄帝内经》汲取到智慧 的养生之道。因为古文水平并不是很高,没有选择直接去看原本。所以选择了一 本笔记图解,既有古文原文,又有一些注释和编者的总结、见解,当作参考。 读这本书,在第一篇中,便不得不为这本书中智慧和它的实用性所折服。这 也告诉我们,古人不曾欺我也。其中有以下的内容:黄帝问于天师:“余闻上古 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 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行动就已经衰老了,这是时 代变迁的呢?还是现在人违背了养生规律造成的呢?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不 禁闪现出一丝苦笑。话中的“今时之人”自然指的是黄帝那个时代的人,至于“上 古之人”应该是更遥远的历史了吧。只不过这个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把这个“今时 之人”换成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似乎是更加的贴切。不言而喻,我们这个时 代战胜了大多数的传染性疾病,然而在如此好的医疗条件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却的的确确是“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身体愈发的孱弱,体质一代比一代差, 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男性越来越像“温柔”。然而,在古代,百姓食杂粮, 衣粗麻,生活水平甚低,医疗卫生条件更是没办法与现在相比较。但是,在古代 确实有着鹤发童颜的老人、百岁高龄的老叟。那么,这是时代的问题,还是人的 问题?与其说是黄帝之问,说是我们这些当代人之问更加的合适。这个问题也是 我们所迫切想知道的。至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虽然听起来略显神秘、不 易从之,其实不然。所谓阴阳可以简单解释为自然,“法于阴阳”也就是合乎于 大自然,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就如:晚上睡觉本应在零点之前入睡,不要老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5091109085 聂军雄 这次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课读书活动,我选择了《<黄帝内经>笔记图解》 这本书,主编是乔文彪先生,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个人对中国 古籍一直很有兴趣,因为这些古书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往往会给予现代人 以启示,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吧!早些时候便接触过《黄帝内经》 这本书,当然更多的是其中的一些富含哲理的话剧。在中医药文化的课上,我对 于《黄帝内经》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 于生活也更加注意了,知道养生越发的重要,很想能从《黄帝内经》汲取到智慧 的养生之道。因为古文水平并不是很高,没有选择直接去看原本。所以选择了一 本笔记图解,既有古文原文,又有一些注释和编者的总结、见解,当作参考。 读这本书,在第一篇中,便不得不为这本书中智慧和它的实用性所折服。这 也告诉我们,古人不曾欺我也。其中有以下的内容:黄帝问于天师:“余闻上古 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 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行动就已经衰老了,这是时 代变迁的呢?还是现在人违背了养生规律造成的呢?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不 禁闪现出一丝苦笑。话中的“今时之人”自然指的是黄帝那个时代的人,至于“上 古之人”应该是更遥远的历史了吧。只不过这个时候我在想如果是把这个“今时 之人”换成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似乎是更加的贴切。不言而喻,我们这个时 代战胜了大多数的传染性疾病,然而在如此好的医疗条件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却的的确确是“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身体愈发的孱弱,体质一代比一代差, 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男性越来越像“温柔”。然而,在古代,百姓食杂粮, 衣粗麻,生活水平甚低,医疗卫生条件更是没办法与现在相比较。但是,在古代 确实有着鹤发童颜的老人、百岁高龄的老叟。那么,这是时代的问题,还是人的 问题?与其说是黄帝之问,说是我们这些当代人之问更加的合适。这个问题也是 我们所迫切想知道的。至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虽然听起来略显神秘、不 易从之,其实不然。所谓阴阳可以简单解释为自然,“法于阴阳”也就是合乎于 大自然,做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就如:晚上睡觉本应在零点之前入睡,不要老
是熬夜玩游戏,结果白天在床上呼呼大睡。至于“和于术数”,这就要求我们要 多读一读养生著作,也可以向长辈学习一些基本的养生知识,总之养生之道不可 忽视。 个人认为《黄帝内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养生防病之道,一个是 治病之道。 首先,它的养生防病之道充分体现出中医的一个传统思想“治未病”。所谓养生, 又称摄生、保生、养性等。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养,即保养、调 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之意。现代含义则为保养身体, 健康长寿,也可理解为“保健”。养生的长久目的就是延长生命,直接目的就是 防止得病。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详细的记述了各个季节作息 不正常所容易发生的疾病,并对此提出防范措施。如夏季“逆之则伤心,秋为痎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便警示我们夏季应注意合理的生活作息。针对夏 天的状况,书中告诉我们要做到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 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 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内经中往往就是通过对可能会发生 的疾病做出预测,进而提出合理的养生之道。这也可以看到,《黄帝内经》中的 养生之道是非常全面的,涉及到了精神调摄、运动锻炼、起居规律、饮食宜忌等 方面。治未病是中医中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正是这最高境界的基石,是百 姓生活的基石,若是以内经为生活准则,又何惧乱七八糟的疾病。在健康越来越 得到重视的现在,内经将会是健康的最佳选择。往往看到一些身心矍铄的长辈, 往往都懂得一些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至于《黄帝内经》中的治病之道,应该说就 是传统中医的治病之道。比如在中西医之间做个比较。西医的治疗原则就是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指标却不能治本。比如某人便秘了,西医只能用润肠的方法 来解决,或者开点泻药,但是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吃完药后该便秘还是便秘。 而中医却不一样,不仅治标还要治本,标本兼治才是大道理,当然更高境界就是 根本就别让他生病,也就犯不着治这治那了。例如《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就 将简单的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深究病源,根除病根。中医强调,疾病的发 生不外乎阴阳平衡的失调,而影响阴阳的平衡也就是外感和内伤两方面,这样一 来中医就把各种复杂的病分成了很简单的调节阴阳平衡的事了
是熬夜玩游戏,结果白天在床上呼呼大睡。至于“和于术数”,这就要求我们要 多读一读养生著作,也可以向长辈学习一些基本的养生知识,总之养生之道不可 忽视。 个人认为《黄帝内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养生防病之道,一个是 治病之道。 首先,它的养生防病之道充分体现出中医的一个传统思想“治未病”。所谓养生, 又称摄生、保生、养性等。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养,即保养、调 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之意。现代含义则为保养身体, 健康长寿,也可理解为“保健”。养生的长久目的就是延长生命,直接目的就是 防止得病。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详细的记述了各个季节作息 不正常所容易发生的疾病,并对此提出防范措施。如夏季“逆之则伤心,秋为痎 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便警示我们夏季应注意合理的生活作息。针对夏 天的状况,书中告诉我们要做到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 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 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内经中往往就是通过对可能会发生 的疾病做出预测,进而提出合理的养生之道。这也可以看到,《黄帝内经》中的 养生之道是非常全面的,涉及到了精神调摄、运动锻炼、起居规律、饮食宜忌等 方面。治未病是中医中的最高境界,《黄帝内经》正是这最高境界的基石,是百 姓生活的基石,若是以内经为生活准则,又何惧乱七八糟的疾病。在健康越来越 得到重视的现在,内经将会是健康的最佳选择。往往看到一些身心矍铄的长辈, 往往都懂得一些内经中的养生之道。至于《黄帝内经》中的治病之道,应该说就 是传统中医的治病之道。比如在中西医之间做个比较。西医的治疗原则就是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指标却不能治本。比如某人便秘了,西医只能用润肠的方法 来解决,或者开点泻药,但是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吃完药后该便秘还是便秘。 而中医却不一样,不仅治标还要治本,标本兼治才是大道理,当然更高境界就是 根本就别让他生病,也就犯不着治这治那了。例如《黄帝内经� 素问》咳论篇就 将简单的咳嗽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深究病源,根除病根。中医强调,疾病的发 生不外乎阴阳平衡的失调,而影响阴阳的平衡也就是外感和内伤两方面,这样一 来中医就把各种复杂的病分成了很简单的调节阴阳平衡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