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型 TOS 协议 D、T、R、C 000CMP、 BOOTP、DNS(TCP) Normal 0001 NNTP 0010 IGP、SNMP 0100FTP(数据)、SMTP(数据) RTD 1000 Telnet、FTP(控制)、TFTP
TOS 协议 D、T、R、C 0000 ICMP、BOOTP、DNS(TCP) Normal 0001 NNTP C 0010 IGP、SNMP R 0100 FTP(数据)、SMTP (数据) T 1000 Telnet、FTP(控制)、TFTP D 服务类型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数据传输和实 时应用对TCP/IP的服务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将IP数据报的服务类型 字段改成了区分业务字段。区分业务字段仍然是8位, 最后两位保留未用,前面6位为“码点”。6位码点 可以提供64种不同的编码,对应不同的业务 6 码点( Code point 保留 与原服务类型兼容优先级000保留 IETF指定 XXXx|Ⅹ0保留 本地机构指定 XXⅩX1 保留 用于临时使用或实验目的XxXx0 保留 图5-3IP数据报的区分业务字段
•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数据传输和实 时应用对TCP/IP的服务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将IP数据报的服务类型 字段改成了区分业务字段。区分业务字段仍然是8位, 最后两位保留未用,前面6位为“码点” 。6位码点 可以提供64种不同的编码,对应不同的业务。 0 0 0 图 5-3 IP 数据报的区分业务字段 优 先 级 保 留 保 留 1 6 码 点(Code point) X X X X X 0 保 留 X X X X 1 1 保 留 X X X X 0 1 保 留 与原服务类型兼容 IETF 指定 本地机构指定 用于临时使用或实验目的
(4)数据报总长度指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数据长度=数据报总长度一首部长度×4 (5)标识(16位)由信源机赋给IP数据报,每个P数据 报有一个本地惟一的标识符。数据报的标识由信源 机产生,每次自动加1后分配给要发送的数据报。 (6)标志(3位用于表示该I数据报是否允许分片和是 否是最后的一片。 (7)片偏移(13位)表示本片数据在它所属的原始数据 报数据区中的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 (8)生存时间TT8位控制数据报在网络中的传输 时间。 (9)协议(8位)指明被IP数据报封装的协议。(P83)
(4)数据报总长度指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数据长度=数据报总长度-首部长度×4 (5)标识(16位)由信源机赋给IP数据报,每个IP数据 报有一个本地惟一的标识符。数据报的标识由信源 机产生,每次自动加1后分配给要发送的数据报。 (6)标志(3位)用于表示该IP数据报是否允许分片和是 否是最后的一片。 (7)片偏移(13位)表示本片数据在它所属的原始数据 报数据区中的偏移量(以8字节为单位)。 (8)生存时间TTL(8位)控制IP数据报在网络中的传输 时间。 (9)协议(8位)指明被IP数据报封装的协议。(P83)
(10)首部校验和(16位用于保证首部数据的完 整性。 (11)源地址表示本IP数据报的最初发送者的 IP地址;目的地址一般表示本IP数据报最终接 收者的IP地址。 (12)I选项用于控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 径、记录数据报走过的路由器以及获取数据报 所途径经过的路由器的时间戳 (13)数据字段用于携带上层数据,长度受数 据报总长度限制(≤6535—首部长度×4) 返回
(10)首部校验和(16位)用于保证首部数据的完 整性。 (11)源地址表示本IP数据报的最初发送者的 IP地址;目的地址一般表示本IP数据报最终接 收者的IP地址。 (12)IP选项用于控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 径、记录数据报走过的路由器以及获取数据报 所途径经过的路由器的时间戳。 (13)数据字段用于携带上层数据,长度受数 据报总长度限制(≤65535-首部长度×4)。 返回
5,2无连接数据报传输 IP数据报传输是IP层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IP数据报在经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时一般要进行 个方面的处理: 首部校验 路由选择 数据分片 这一节将讨论通常首部校验和数据分片问题
5.2 无连接数据报传输 IP数据报传输是IP层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IP数据报在经过路由器进行转发时一般要进行 三个方面的处理: – 首部校验 – 路由选择 – 数据分片 这一节将讨论通常首部校验和数据分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