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块的体积V= 若乙同学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忘记读出水的体积就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读 出水的体积为V1:将金属块取出后再补读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2,则他的做法 (合理/不合理) 理由是 五)弹簧秤(参阅八下P43)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它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 的性质(即F=k·△1) 制成的 1、认识弹簧秤。 右图中,弹簧秤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应先 选择合百适的弹簧秤: (2)使用弹簧秤前首先要 ,即使 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 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板。 3、测力的特殊方法。 (1)间接测量法。有些力如摩擦力无法直 接测量,测量时要依据“二力平衡”原 (2)“并联”法。有时所测力的大小超过弹簧秤 的测量范围,此时可以把两支弹簧秤 “并联”使用,结果为两支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注 意:“串联”无效。) (六)密度计 密度计可以测量_液体的密度,它的原理是物体 即 由于 p液与V排成反比,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是 匀/不均匀)的。下图中,所测液体的 密度为 、重点实验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参阅八下P10) 考查内: 1、实验原理(p=m/V); 2、仪器使用:天平、量筒的用法和读数 3、误差讨论及实验步骤的优化:引起误差的原因和影响的后果,如测测固体密度时将固体从水中取出后 带出了水、测液体密度时有液体沾在杯壁上等:如何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等: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等等 能力拓長: 依据密度原理,进行间接测量。只用天平测某液体的密度(另提供一只杯子、适量的水)、测不能直 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面积等。 示例]: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 璃杯的总质量为m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画画 璃杯和牛玻璃杯和劇余量简中牛量简中牛牛奶的 奶的体积密度 克)(克)(克)(厘米3)〔克/厘米3)
6 则:V1=________;V2=________;金属块的体积 V=________。 若乙同学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忘记读出水的体积就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读 出水的体积为 V1;将金属块取出后再补读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 V2,则他的做法________(合理/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弹簧秤(参阅八下 P43)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它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的性质(即 F=k·Δl) 制成的。 1、认识弹簧秤。 右图中,弹簧秤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合 适的弹簧秤; (2)使用弹簧秤前首先要“________”,即使 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 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板。 3、测力的特殊方法。 (1)间接测量法。有些力如摩擦力无法直 接测量,测量时要依据“二力平衡”原 理。 (2)“并联”法。有时所测力的大小超过弹簧秤 的测量范围,此时可以把两支弹簧秤 “并联”使用,结果为两支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注 意:“串联”无效。) (六)密度计 密度计可以测量 液体 的密度,它的原理是物体 的____________,即________。由于 ρ液与V 排成反比,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是________(均 匀/不均匀)的。下图中,所测液体的 密度为____________。 二、重点实验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参阅八下 P10))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ρ=m/V); 2、仪器使用:天平、量筒的用法和读数; 3、误差讨论及实验步骤的优化:引起误差的原因和影响的后果,如测测固体密度时将固体从水中取出后 带出了水、测液体密度时有液体沾在杯壁上等;如何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等;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等等; 能力拓展: 依据密度原理,进行间接测量。只用天平测某液体的密度(另提供一只杯子、适量的水)、测不能直 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面积等。 [示例]: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 璃杯的总质量为 m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 V;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 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A.先加50g的砝码 B.先加5g的砝码 C.先移动游码 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 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测滑动磨擦力(参阅八下P49) 考查内农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能力拓長 1、实验方案的优化。 [示例]: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 运动,这样才能保证 (2)比较 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 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 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的规律(参阅八下P65) 考查内农 1、探制变量法的运用; 2、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表达 示例右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实 验时,压强计的U形管内的液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ρ煤油=0.8×10°kg/m3)。 (1)比较表中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 (2)将表中第§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1、4、5次实验数据,可知: (3)将表中第6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研究/橡皮膜 压强计 次数/对象|所处深/橡皮膜 度<m/朝向/左管液面|右管液面 高度cm高度/cm 朝上 12
7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 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 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 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 ) A.先加 50g 的砝码 B.先加 5g 的砝码 C.先移动游码 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 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测滑动磨擦力(参阅八下 P49)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能力拓展: 1、实验方案的优化。 [示例]: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____________运动,这样才能保证________。 (2)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 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的规律(参阅八下P65) 考查内容: 1、探制变量法的运用; 2、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表达。 [示例]右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实 验时,压强计的 U 形管内的液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ρ煤油=0.8×103 kg/m3)。 (1)比较表中第 1、2、3 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___________; (2)将 表中第 5 次实验 时的数 据填写完 整;并 比较表 中第 1 、4、5 次实验 数据, 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表中第 6 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 5、6 次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研究 对象 橡皮膜 所处深 度/cm 橡皮膜 朝 向 压强计 左管液面 高度/cm 右管液面 高度/cm 1 水 4 朝上 8 12
朝 左上上上 (四)测量大气压(参阅八下P70) 考查内求: 1、实验原理及表达式推导 2、方案设计及操作要领 3、误差讨论 [示例](2006年常州市中考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 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 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 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 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十主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参阅九上P3) 考查内农: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 (2)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A.改变动力臂大小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臂/cm 2 3 2 15 3 10
8 2 水 4 朝下 8 12 3 水 4 朝左 8 12 4 水 8 朝上 6 14 5 水 10 朝上 6 煤油 10 朝上 6 (四)测量大气压(参阅八下 P70)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及表达式推导; 2、方案设计及操作要领; 3、误差讨论。 [示例] (2006 年常州市中考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 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 是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 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cm2。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 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参阅九上 P3) 考查内容: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 A 的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 C 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 A.改变动力臂大小 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 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4 5 2 10 2 1.5 10 3 5 3 2 15 3 10
20 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参阅九上P21) 考查内农: 1、实验原理(n=W有/W 2、器材选择、滑轮组绕线、操作要领 3、表格设计、数据处理 4、结论表达、推论分析 示例|:小明要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原理为 (2)小明说,还少刻度尺,无法进行实验。你的观点是 另外,请你再给小明提 点实验中的注意点 实验次数钩码重G(N 动滑轮G′(N) 拉力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n 0.5 0.4 50.6% 123456 0.4 46.3% 1112 0.38 0.60 67.09 (3)经过实验,小明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a)请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小明在第1次和第6次实验时所使用的滑轮组,要求把图画在右边的方框中 b)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c)第1、2两次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 竖直向上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 d)第4、5两次的动滑轮重相 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所用的拉力 却不同 原因是 e)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第1次 第6次 (七)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参阅九上P31) 考查内农 1、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动能大小的显示方法、速度的控制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 2、现象描述与结论表达 [示例]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
9 第 1 次 第 6 次 4 l 20 1 20 分析上表,用 F1、F2、L1和 L2 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参阅九上 P21)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η=W 有用/W 总); 2、器材选择、滑轮组绕线、操作要领 3、表格设计、数据处理 4、结论表达、推论分析 [示例]:小明要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原理为________ (2)小明说,还少刻度尺,无法进行实验。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请你再给小明提一 点实验中的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实验,小明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a)请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小明在第 1 次和第 6 次实验时所使用的滑轮组,要求把图画在右边的方框中: b)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 1、2 两次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 A.滑轮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 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 同 d)第 4、5 两次的动滑轮重相 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所用的拉力 却 不 同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参阅九上 P31) 考查内容: 1、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动能大小的显示方法、速度的控制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 2、现象描述与结论表达。 [示例]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 实验次数 钩码重 G(N) 动滑轮 G′(N) 拉力 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0.4 0.33 50.6% 2 0.5 0.4 0.36 46.3% 3 1 0.4 0.53 63.3% 4 1 0.6 0.62 53.8% 5 1 0.6 0.38 52.6% 6 2 0.6 0.60 67.0%
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 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 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 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 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 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 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z>m)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计下木块移动 到的位置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 (2)由A、B两步得到的结论是 由 C两步得到的结论是 、课本其他实验 1、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公式G=mg)(八下P46 2、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认识力的三要素)(八下P54) 3、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八下P61) 4、探究流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八下P72) 5、探究阿其米德原理(八下P76) 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八下P83) 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八下P88 8、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八下P91) 9、观察惯性现象(八下P93) 10、估测上楼时的功率(九上Pl8) 11、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九上P33) 1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九上P34) 四、练习 如图所示,浮在水面上的两个软木塞上分别放有一个小磁铁和一个小铁条,当两者靠近到一定距离时 就会相向运动起来,吸到一起。请说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至少两条):(1) (2) 2.如图所示,要把门推开,力作用在A点时要比作用在B点轻松,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比较F2与F3,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如图所示,两手用力压气球,气球保持静止,但与手指接触处的气球凹陷更厉害。这说明 4.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 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将烧瓶中的水烧开后用 橡皮塞密封并倒立过来,立即向烧瓶上 浇爚本题这时可以觜觋题烧瓶中的鹕6题第7题_,原因是
10 第4题 第 5 题 第 6 题 第 7 题 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 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 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 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 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 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 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计下木块移动 到的位置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B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C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其他实验 1、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公式 G=mg)(八下 P46) 2、探究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认识力的三要素)(八下 P54) 3、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八下 P61) 4、探究流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八下 P72) 5、探究阿其米德原理(八下 P76) 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八下 P83) 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八下 P88) 8、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八下 P91) 9、观察惯性现象(八下 P93) 10、估测上楼时的功率(九上 P18) 11、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九上 P33) 1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九上 P34) 四、练习 1.如图所示,浮在水面上的两个软木塞上分别放有一个小磁铁和一个小铁条,当两者靠近到一定距离时 就会相向运动起来,吸到一起。请说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至少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要把门推开,力作用在 A 点时要比作用在 B 点轻松,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 有关;比较 F2 与 F3,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3.如图所示,两手用力压气球,气球保持静止,但与手指接触处的气球凹陷更厉害。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纸片不下落,说明纸片受到向上的________ 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将烧瓶中的水烧开后用 橡皮塞密封并倒立过来,立即向烧瓶上 浇冷水,这时可以发现,烧瓶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题 F 1 F 2 F 第 2 3 题 第 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