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参考答案 甲、 乙产品动力费分配率=32500/(6400+3600) =3.25(元/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6400=208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3600=117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一甲产品 20800 -一乙产品 11700 应付账款 32500 长 2023/7/16 36
2023/7/16 36 3、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参考答案 甲、乙产品动力费分配率= 32500/(6400+3600) =3.25(元/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6400=208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动力费=3.25×3600=117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800 --乙产品 11700 贷:应付账款 32500
4、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所谓燃料费用分配,是指对于车间、部门领用并 掉的燃料,根据燃料的去向和用途计入成本费用的2 程。 •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 ·(借方)车间管理消耗的计入“制造费用” ·辅助生产消耗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厂部经营管理消耗的计入“管理费用” ·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计入“销售费用” 领用(贷方)领用燃料的总额计入“燃料” 2023/7/16
2023/7/16 37 4、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所谓燃料费用分配,是指对于车间、部门领用并消耗 掉的燃料,根据燃料的去向和用途计入成本费用的过 程。 •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计入“基本生产成本” •(借方)车间管理消耗的计入“制造费用 ” •辅助生产消耗的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厂部经营管理消耗的计入“管理费用” •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计入“销售费用” 领用(贷方)领用燃料的总额计入“燃料
二、 职工薪酬的分配 二3二二3二 1、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拊 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利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③)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 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023/7/16 38
2023/7/16 38 二、职工薪酬的分配 1、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 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利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 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工资总额的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如病假、产假、探亲假工资等。 对于支付给职工但不属于工资性的支出,则不列入工资费 用内容之中。如创新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有关离退休及退职 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出差伙食补助费 等,就属于不应列人工资费用内容之中的支出
• 2、工资总额的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如病假、产假、探亲假工资等。 对于支付给职工但不属于工资性的支出,则不列入工资费 用内容之中。如创新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有关离退休及退职 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出差伙食补助费 等,就属于不应列人工资费用内容之中的支出
二、 职工薪酬的分配 职工薪酬费用的分配 某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总额 工资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各产品生产工时总和 某产品应分配计时工资一该产品生产工时X费用分配率 【说明】对于行政、销售等部门的工资薪酬,在汇 总后即可记入对应账户;生产车间中的管理人员薪 酬亦可以直接记入“制造费用”。但对于车间的生 产工人,若涉及生产多种产品,往往就需要使用上 述公式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023/7/16
2023/7/16 40 二、职工薪酬的分配 职工薪酬费用的分配 工资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各产品生产工时总和 某车间生产工人计时工资总额 某产品应分配计时工资 该产品生产工时 费用分配率 【说明】对于行政、销售等部门的工资薪酬,在汇 总后即可记入对应账户;生产车间中的管理人员薪 酬亦可以直接记入“制造费用”。但对于车间的生 产工人,若涉及生产多种产品,往往就需要使用上 述公式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