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配置打印功能 实验A:在打印服务器上安装打印机 实验B:安装客户打印机和管理打印机 11、为可移动计算功能配置 Windows2000 实验A:配置电源管理选项 实验B:配置脱机文件 2、配置和管理磁盘 实验A:使用动态磁盘 实验B:创建和挂接新卷 13、实现灾难保护 实验A:实现容错卷 实验B:备份和还原系统状态数据 14、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实验A:安装“终端服务” 实验B:安装应用程序 15、实现 Windows2000客户端 实验A:为无值守安装创建应答文件 实验B:运行“系统准备工具” 16、实现基于 Windows2000的服务器 实验A:实现Web服务器 4、实践教学环节 每周安排一次上机实验,每次3课时,共16周。 5、学时分配 单元内容 讲课课时实验课时 1|安装或升级到 Windows2000 2 配置 Windows2000环境 22 3将基于 Windows2000的客户机连接到网络2 4创建和管理用户帐号 5利用组管理对资源的访问 利用NTFS管理数据 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 在 Windows2000中监测和优化性能 9在 Windows2000中实现安全性 10配置打印功能 222222222222 333333333333 11为移动计算环境配置 Windows2000 12配置和管理硬盘 13实现灾难保护 14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现 Windows2000客户端 333 16|实现基于 Windows2000的服务器 合计 32 48 6、考核
16 10、配置打印功能 实验 A:在打印服务器上安装打印机 实验 B:安装客户打印机和管理打印机 11、为可移动计算功能配置 Windows 2000 实验 A:配置电源管理选项 实验 B:配置脱机文件 12、配置和管理磁盘 实验 A:使用动态磁盘 实验 B:创建和挂接新卷 13、实现灾难保护 实验 A:实现容错卷 实验 B:备份和还原系统状态数据 14、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实验 A:安装“终端服务” 实验 B:安装应用程序 15、实现 Windows 2000 客户端 实验 A:为无值守安装创建应答文件 实验 B:运行“系统准备工具” 16、实现基于 Windows 2000 的服务器 实验 A:实现 Web 服务器 4、实践教学环节 每周安排一次上机实验,每次 3 课时,共 16 周。 5、学时分配 单元 内容 讲课课时 实验课时 1 安装或升级到 Windows 2000 2 3 2 配置 Windows 2000 环境 2 3 3 将基于 Windows 2000 的客户机连接到网络 2 3 4 创建和管理用户帐号 2 3 5 利用组管理对资源的访问 2 3 6 利用 NTFS 管理数据 2 3 7 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 2 3 8 在 Windows 2000 中监测和优化性能 2 3 9 在 Windows 2000 中实现安全性 2 3 10 配置打印功能 2 3 11 为移动计算环境配置 Windows 2000 2 3 12 配置和管理硬盘 2 3 13 实现灾难保护 2 3 14 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2 3 15 实现 Windows 2000 客户端 2 3 16 实现基于 Windows 2000 的服务器 2 3 合计 32 48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考试的方法进行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和 Server》[美]微软公司著。1999年9月第1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无)
17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考试的方法进行。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和 Server》[美] 微软公司 著。1999 年 9 月第 1 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无)
计算机系统維护 《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杋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2)课程任务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该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具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以实践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 的判断,系统维护和维修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的使用。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是一门相当综合的课程,需要开设较多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维护、 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部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 ●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 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4品牌机与组装机 1.5配置计算机系统 第2章中央处理器
18 计算机系统维护 《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2)课程任务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该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具有 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以实践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 的判断,系统维护和维修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的使用。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是一门相当综合的课程,需要开设较多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维护、 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 ⚫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 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 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部件的工作原理 ⚫ 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 ⚫ 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 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 ⚫ 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 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 1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1.4 品牌机与组装机 1.5 配置计算机系统 第 2 章 中央处理器
2.1CPU简介 22CPU的性能指标 23CPU的架构和封装的方式 24主要CPU生产厂家目前的主流产品 2.5CPU选购指南 26CPU风扇的选购 第3章主板 3.1认识主板 3.2主板使用的芯片组 3.3主板的选购指南 第4章内存 4.1认识内存 42内存条的物理结构 43内存的种类 44内存的选购指南 第5章外存储设备 5.1硬盘 52软盘驱动器 53光盘驱动器 第6章显示器 61显示器的分类 62显示器的技术指标 63显示器的选购指南 第7章显卡 7.1认识显卡 72显卡的基本结构 73显卡的技术指标 74显卡的选购指南 第8章输入设备 8.1键盘 82鼠标 第9章声卡和机箱 91声卡 92音箱的选购指南 第10章机箱与电源 10.1机箱 10.2电源 第11章组装计算机 11.1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112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流程 113计算机的硬件安装 第12章BIOS设置与升级 12.1认识BIOS 12.2BIOS设置部析 123BOS的升级 第13章硬盘初始化
19 2.1 CPU 简介 2.2 CPU 的性能指标 2.3 CPU 的架构和封装的方式 2.4 主要 CPU 生产厂家目前的主流产品 2.5 CPU 选购指南 2.6 CPU 风扇的选购 第 3 章 主板 3.1 认识主板 3.2 主板使用的芯片组 3.3 主板的选购指南 第 4 章 内存 4.1 认识内存 4.2 内存条的物理结构 4.3 内存的种类 4.4 内存的选购指南 第 5 章 外存储设备 5.1 硬盘 5.2 软盘驱动器 5.3 光盘驱动器 第 6 章 显示器 6.1 显示器的分类 6.2 显示器的技术指标 6.3 显示器的选购指南 第 7 章 显卡 7.1 认识显卡 7.2 显卡的基本结构 7.3 显卡的技术指标 7.4 显卡的选购指南 第 8 章 输入设备 8.1 键盘 8.2 鼠标 第 9 章 声卡和机箱 9.1 声卡 9.2 音箱的选购指南 第 10 章 机箱与电源 10.1 机箱 10.2 电源 第 11 章 组装计算机 11.1 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11.2 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流程 11.3 计算机的硬件安装 第 12 章 BIOS 设置与升级 12.1 认识 BIOS 12.2 BIOS 设置部析 12.3 BIOS 的升级 第 13 章 硬盘初始化
13.1硬盘分区基础 13.2硬盘分区实践 13.3硬盘的格式化 134大容量硬盘的快速分区与格式化 13.5硬盘分区调整实践 第14章安装操作系统 14.1中文 WINDOWS XP的安装 142安装驱动程序 第15章安装应用软件 15.1应用软件的发布与安装方式 152软件安装的6种类型 15.3安装 OFFICE XP 15.4软件安装常见问题处理 第16章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6.1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162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第17章计算机维修的基本知识 17.1计算机常见故障分类 17.2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原则 17.3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174常用维修工具 第18章主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8.1电源故障 182主板故障及处理 18.3内存故障 184常见扩充卡故障 第19章外存储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1硬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2软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3光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20章常见外设故障及处理 20.1键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2鼠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3显示器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4典型网卡疑难杂症排除二例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讲解来进行实验的,要求在完成教师上课演示的 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改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设 实验内容有 1硬盘的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硬盘的分区(使用 Fdisk和 Sfdisk 2 GHOST软件的使用、双硬盘的安装、硬盘对拷。 3CMOS设置的讲解和实验。 4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5操作系统的优化(使用软件进行优化)。 6 Windows注册表介绍和操作。 7.多媒体操作练习和常用媒体软件练习。 8.计算机的部件介绍和计算机的组装
20 13.1 硬盘分区基础 13.2 硬盘分区实践 13.3 硬盘的格式化 13.4 大容量硬盘的快速分区与格式化 13.5 硬盘分区调整实践 第 14 章 安装操作系统 14.1 中文 WINDOWS XP 的安装 14.2 安装驱动程序 第 15 章 安装应用软件 15.1 应用软件的发布与安装方式 15.2 软件安装的 6 种类型 15.3 安装 OFFICE XP 15.4 软件安装常见问题处理 第 16 章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6.1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16.2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第 17 章 计算机维修的基本知识 17.1 计算机常见故障分类 17.2 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原则 17.3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17.4 常用维修工具 第 18 章 主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8.1 电源故障 18.2 主板故障及处理 18.3 内存故障 18.4 常见扩充卡故障 第 19 章 外存储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1 硬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2 软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3 光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 20 章 常见外设故障及处理 20.1 键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2 鼠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3 显示器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4 典型网卡疑难杂症排除二例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讲解来进行实验的,要求在完成教师上课演示的 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改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有: 1.硬盘的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硬盘的分区(使用 Fdisk 和 Sfdisk)。 2.GHOST 软件的使用、双硬盘的安装、硬盘对拷。 3.CMOS 设置的讲解和实验。 4.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5.操作系统的优化(使用软件进行优化)。 6.Windows 注册表介绍和操作。 7.多媒体操作练习和常用媒体软件练习。 8.计算机的部件介绍和计算机的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