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③)班第三次诊断测试 语文试卷(问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5分) 、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臆测(yi)譬喻(bi)美味佳肴(yao)百鸟啾啾(qi B家醅(pei)巉岩(chn)奄奄一息(yan)味同嚼蜡(jue) C.发怵(shi)脂粉奁(lidn)恪尽职守(ke)越俎代庖(bao) D谮害(zen)睥睨(pini)强聒不舍(guo)中流砥柱(di)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暄嚷油光可鉴无可质疑润如油膏B.迁徙不可思议翻来覆去拖泥带水 C.禁锢苍海桑田断壁残垣相形见拙D狼藉暗然失色冥思遐想鼎礼膜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新兴楼宇、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自然科学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 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 产业的快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A.决定即使提升息息相关B.决定虽然提高休戚相关 C.确定即使提升休戚相关D.确定虽然提高息息相关 5下列对课外阅读名著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 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C.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课文《云南的歌会》就是他的作品。 D.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誉为“俄罗斯 文学之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人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 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乌类才是气 第1页
第1页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九⑶班第三次诊断测试 语文试卷(问卷)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Ⅰ 卷(共 35 分) 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臆.测(yì) 譬.喻(bǐ) 美味佳肴.(yáo) 百鸟啾.啾(qiū) B.家醅.(pēi) 巉.岩(chán) 奄.奄一息(yān) 味同嚼.蜡(jué) C.发怵.(shù) 脂粉奁.(lián) 恪.尽职守(kè) 越俎代庖.(bāo) D.谮.害(zèn) 睥.睨(pì nì) 强聒.不舍(guō) 中流砥.柱(dǐ) ⒉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暄嚷 油光可鉴 无可质疑 润如油膏 B.迁徙 不可思议 翻来覆去 拖泥带水 C.禁锢 苍海桑田 断壁残垣 相形见拙 D.狼藉 暗然失色 冥思遐想 鼎礼膜拜 ⒊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 ....,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 ....的新兴楼宇、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自然科学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可思议 ....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 观,给人鹤立鸡群 ....的感觉。 ⒋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 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 产业的快速 ,因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⒌ 下列对课外阅读名著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B.《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 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C.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课文《云南的歌会》就是他的作品。 D.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誉为“俄罗斯 文学之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 4 分) 阅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人 与那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 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真是这样的吗?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
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 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 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 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 南 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 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99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 来。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症 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 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 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 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 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 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 器发生强烈的反应。这说明王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 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 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 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 的新武器。 7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这种装置将大有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 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一一壬醛 第2页
第2页 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现在研究人员 认为: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蚊 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 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 方库蚊”。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西尼 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 9 9 9 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 来。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症 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2008 年,美国有 44 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 16 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 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 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 4 种成分中, 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鸽子和小 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 应。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 1300 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 器发生强烈的反应。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 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 50%。 利尔说, 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这些发现 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 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 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 ...传播开来。 C.2008 年,美国有 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 的新武器 ...。 ⒎ 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 50﹪,这种装置将大有 市场。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 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⒏ 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 4 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 1300 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第9、10题各4分,第11题6分,第12题4分 9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 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 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 审美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 至若舂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属予作文以记之或异二者之为 C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D.朝晖夕阴 至若春和景明 第Ⅱ卷(共115分 ll·请将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微斯人,吾谁与归 12滕子这次被贬后却政绩卓著,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8题 目送(龙应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 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 第3页
第3页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第 9、10 题各 4 分,第 11 题 6 分,第 12 题 4 分 ⒐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 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 骑,都护在燕然。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 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 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 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D.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 审美感受。 阅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⒑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或异二者之. 为 C.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 D.朝晖.夕阴 至若春和景.明 第 Ⅱ卷(共 115 分) ⒒ 请将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⒓ 滕子这次被贬后却政绩卓著,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四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 阅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8 题。 目 送(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 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
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 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 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 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 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 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 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 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 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 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⑩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 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囗,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 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 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 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的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 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 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 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第4页
第4页 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 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 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 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 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 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 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 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 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 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 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 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 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 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 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 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 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 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 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 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 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 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理解。(4分) (1)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2)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14本文作者是怎样表现母子间“渐行渐远”这种疏高关系的?细读文章前半部分,请用8个 字分条陈述华安和“我”分离的表现与心理变化过程。(4分) 15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包含着什么寓意?请概括说明。(3 分)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 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 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 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 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 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 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 荣心很重。 17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 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6分) 18探究:本文标题耐人寻味,请你先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两种“目送”,然后结合有关内容 说说文章以“目送”为题的寓意以及给你的启示。(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9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7分) (1)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心忧百姓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的诗句是:“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试题。(12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 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1)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 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3分) 材料一:⑨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年5月13日一辆 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玍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岀,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 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②特 第5页
第5页 ⒔ 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理解。(4 分) ⑴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⑵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⒕本文作者是怎样表现母子间“渐行渐远”这种疏离关系的?细读文章前半部分,请用 8 个 字 分条陈述华安和“我”分离的表现与心理变化过程。(4 分) ⒖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包含着什么寓意?请概括说明。(3 分 ) ⒗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 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 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 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 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 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 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 荣心很重。 ⒘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 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 6 分) ⒙探究:本文标题耐人寻味,请你先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两种“目送”,然后结合有关内容 说 说文章以“目送”为题的寓意以及给你的启示。(4 分) 五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9 分 ⒚ 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句子。(7 分) ⑴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⑵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⑷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心忧百姓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⑸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的诗句是:“ , 。” 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试题。(12 分) 我市某中学正在开展以“我是小小主人翁”为主题的活动,意在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培 养同学们的担当精神。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次活动中来。 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 于 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3 分) 材料一:①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2012 年 5 月 13 日一辆 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 2012 年 5 月 20 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 战中输掉 1 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