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优势的衡量办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 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 ◆(2)相对成本—一种产品单位要素投入与 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3)机会成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 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相对优势的衡量办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 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 比。 (2)相对成本——一种产品单位要素投入与 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3)机会成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 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2-1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120 150 表2-2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 0.5 美国 0.8 1.25 表2-3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大米 小麦 中国 0.5 2.0 美国 1.25 0.8 例子取自:海闻:《国际贸易讲义》,《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2-1 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 中 国 100 50 大 米(吨) 小 麦(吨) 美 国 120 150 表2-2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 0.5 美国 0.8 1.25 表2-3 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大 米 小 麦 中 国 0.5 2.0 美 国 1.25 0.8 例子取自:海闻:《国际贸易讲义》,《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
◆自给自足 ◆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 ◆美国:大米产量60吨,小麦产量75吨 ◆合计:大米产量110吨,小麦产量100吨。 ◆专业分工: ◆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 ◆美国:大米产量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合计:大米产量120吨,小麦产量125吨
自给自足: 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 美国:大米产量60吨,小麦产量75吨。 合计:大米产量110吨,小麦产量100吨。 专业分工: 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 美国:大米产量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合计:大米产量1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假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 为1比1。 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 品(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 (50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 换自己所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 用1/6的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 (20吨大米),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 优势的产品(125吨小麦)
假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 为 1比 1。 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 品(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 (50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 换自己所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 用1/6的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 (20吨大米),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 优势的产品(125吨小麦)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 50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 吨),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 50吨)。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 好处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 50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 吨),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 50吨)。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 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