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受体: (1)a受体(ax和a2)-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以兴奋为主子宫、血管、瞳孔括约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抑制舒张。 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a1和a2 派唑嗪特异阻断a1育亨宾阻断2 a2是突触前受体,可乐定兴奋a2受体治疗高血压 (2)β受体一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主要为抑制效应-子宫、小肠、支气管、部分血管 平滑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心肌为兴奋效应,收缩加强(有a也有β,β作用明显)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受体( 1和 2)-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以兴奋为主-子宫、血管、瞳孔括约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抑制-舒张。 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1和 2; 派唑嗪特异阻断1;育亨宾阻断2; 2是突触前受体,可乐定兴奋2受体治疗高血压 (2) 受体 – G 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的效应器膜上 效应:主要为抑制效应-子宫、小肠、支气管、部分血管 平滑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心肌为兴奋效应,收缩加强(有也有,作用明显)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 >β β <β β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脏以B1受体为主,可用心得宁阻断; 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以B2受体为主,被心得乐阻断。 3.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 位于中枢三个部分:黑质一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一漏斗部; 受体亚型:D1样(D1D5,受体激活后升高cAMP水平; D2样(D2,D3,D4),受体激活后降低cAMP水平;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异丙基肾上腺素 = 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脏以 1受体为主,可用心得宁阻断; 气管平滑肌,冠状血管以2 受体为主,被心得乐阻断。 3. 多巴胺递质、受体系统 位于中枢三个部分: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漏斗部; 受体亚型:D1 样 (D1 D5), 受体激活后升高cAMP水平; D2 样 (D2, D3, D4),受体激活后降低cAMP水平;
4.5-羟色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能神经元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纤维投射到纹状体、 丘脑、大脑皮层等。 已知的5-羟色胺受体有7种:5HT15HT7o 5-HT3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余为G蛋白偶联受体; 5-TH1A受体是突触前受体; 5-羟色胺系统与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体温等有关 5.组胺及其受体 组胺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体,纤维 投射广泛。 已知受体为:H1H3 H受体:激活PLC;H3受体:提高cAMP浓度; H2受体:突触前受体 组胺系统与觉醒、痛觉、内分泌、血压等有关
5. 组胺及其受体 4.5-羟色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能神经元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纤维投射到纹状体、 丘脑、大脑皮层等。 已知的5-羟色胺受体有7种:5HT1-5HT7。 5-HT3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余为G蛋白偶联受体; 5-TH1A受体是突触前受体; 5-羟色胺系统与调节痛觉、精神情绪、睡眠、体温等有关。 组胺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体,纤维 投射广泛。 已知受体为:H1 -H3; H1受体:激活PLC; H3受体:提高cAMP浓度; H2受体:突触前受体 组胺系统与觉醒、痛觉、内分泌、血压等有关
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1)兴奋性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 谷氨酸受体: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种亚型 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 NON-NMDA:AMPA和海人藻酸受体 Neurotransmitter: Glutamate Agonists AMPA NMDA Kainate AMPA bOCOC Receptors NMDA boooooood Kainate receptor receptor eceptor
6.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1)兴奋性氨基酸类: 谷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受体: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种亚型 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 NON- NMDA:AMPA 和海人藻酸受体
抑制性氨基酸类:甘氨酸(闰绍氏细胞等的抑制性递质 y-氨基丁酸(部分大脑、小脑抑制性递质,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 y-氨基丁酸受体: GABAA(促离子型受体):C|-通道, GABAB(促代谢型受体):通过IP3、DG增加钾电导。 二者都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甘氨酸氨酸受体: Cl-通道受体, 也可与NMDA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抑制性氨基酸类:甘氨酸 (闰绍氏细胞等的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部分大脑、小脑抑制性递质,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 -氨基丁酸受体: GABAA (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 GABAB (促代谢型受体):通过IP3、DG增加钾电导。 二者都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甘氨酸氨酸受体: Cl- 通道受体, 也可与NMDA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