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目标: 1、记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2、记住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记住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重难点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三、课堂导学 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或表现): 1、贫富悬殊差距越来越大 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发展中国家 的贫穷和饥饿现象普遍存在; 4、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的表现:(1)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目前世界正在形 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崛起。 2.世界多极化的形成:(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 变过程。(②)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 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世界多极化是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2、记住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记住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重难点: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三、课堂导学 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或表现): 1、贫富悬殊差距越来越大; 2、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发展中国家 的贫穷和饥饿现象普遍存在; 4、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的表现:(1)两极格局被打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2)目前世界正在形 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3)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崛起。 2.世界多极化的形成:(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 演 变过程。(2)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 级大国地位;日本、德国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世界多极化是代进步 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国际斗争的焦点: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课前 先学案 四、课前自测题 1.下面漫画《争先恐后》传递的政治生活信息是() 探月功3 先后 1.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③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④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科技领域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中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国际竞争不是单一的经济 竞争,国际竞争还表现在文化、军备、人才、科技、外交竞争等方面;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进 行的多项指标排名看,中国远未达到世界各国发展的前列。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 A.军事实力的竞争 B.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 C.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D.文化和人才的竞争 3.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中国 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 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促成中非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动 力是() A.互尊互信B.互谅互让C.互利共赢D.包容互鉴 4.美国把21世纪视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 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本世纪前20年是 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
四、 课前自测题 1. 下面漫画《争先恐后》传递的政治生活信息是( ) 1.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③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科技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2010 年中国 GDP 超过日本,中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国际竞争不是单一的经济 竞争,国际竞争还表现在文化、军备、人才、科技、外交竞争等方面;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进 行的多项指标排名看,中国远未达到世界各国发展的前列。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 ) A.军事实力的竞争 B.经济、科技实力的竞争 C.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D.文化和人才的竞争 3. 2013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中国 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 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促成中非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动 力是( ) A.互尊互信 B.互谅互让 C.互利共赢 D.包容互鉴 4. 美国把 21 世纪视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 5 年是实 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本世纪前 20 年是 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 ( )。 课 前 先学案
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军事力量发展能否取 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③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④ 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④ 5.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2013年10月29日一致通过一份决议,谴责中国为“改变领土现状” 而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及南海“威吓和动用武力”。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 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涉华条款,反映出( A.美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自由为己任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各国借鉴美国民主体制的有益成分 D.世界多极化尚未形成 五、【课堂探究】 探究一 1、40年前,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中美关系破冰;20年前,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 讲话,中国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2月13日至1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 了正式访问。习近平说,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 《上海公报》的发表为标志,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 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 定与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探究二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 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
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军事力量发展能否取 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④ 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5. 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 2013 年 10 月 29 日一致通过一份决议,谴责中国为“改变领土现状” 而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及南海“威吓和动用武力”。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 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涉华条款,反映出 ( )。 A.美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与自由为己任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各国借鉴美国民主体制的有益成分 D.世界多极化尚未形成 五、【课堂探究】 探究一 1、40 年前,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中美关系破冰;20 年前,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 讲话,中国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 年 2 月 13 日至 17 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 了正式访问。习近平说,40 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以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 《上海公报》的发表为标志,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 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 定与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探究二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 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挑 战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 际形势 课堂 检测案 六、【当堂训练】 1.持续79天的违法“占领中环”,于2014年12月15日告一段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 其已经给香港铸成诸多直接或潜在的破坏,严重损害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民主发展 和法治根基,不啻于香港的一场“噩梦”。“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香港基本 法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占中”闹剧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积极行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权利 ②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 ③港人要依据香港基本法,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不同地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自行决定选举方式 A.①④ B.② D.②③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 际形势。 六、【当堂训练】 1. 持续 79 天的违法“占领中环”,于 2014 年 12 月 15 日告一段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 其已经给香港铸成诸多直接或潜在的破坏,严重损害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民主发展 和法治根基,不啻于香港的一场“噩梦”。“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香港基本 法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占中”闹剧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公民要积极行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权利 ②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 ③港人要依据香港基本法,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不同地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自行决定选举方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课 堂 检测案
2.2014年11月30日,《宗教事务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全面 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以及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 ①是国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体现 ②表明我国鼓励公民信教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有利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②④ D.③④ 3.2014年10月31日,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 理发表讲话阐述了中方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张,指出,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 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让阿富汗人民在实践中找到一套合适的国家治理模式,从而 实现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材料表明() ①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的独立权 ②中国积极顺应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③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者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构建全方位 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这一建设()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③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朝着拓展深度转变④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三国行中谈到,中拉之间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这说明中国( ①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中坚力量
2. 2014 年 11 月 30 日,《宗教事务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全面 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以及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宗教事务条例》的颁布( ) ①是国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体现 ②表明我国鼓励公民信教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③有利于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③④ 3. 2014 年 10 月 31 日,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 理发表讲话阐述了中方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张,指出,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 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让阿富汗人民在实践中找到一套合适的国家治理模式,从而 实现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材料表明( ) ①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的独立权 ②中国积极顺应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③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者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构建全方位 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这一建设(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②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③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朝着拓展深度转变 ④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三国行中谈到,中拉之间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这说明中国( ) ①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