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可以做谓语或述语 (3)有些动词能带宾语,称为及物动词:有些则不能带宾语,称为不及物动词。有些及物动 词只能带名词做宾语,如“姓张”、“卖书”:有些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动词做宾语,如“禁止吸 烟″、“加以打击”:有的及物动词则两可,如“喜欢小说″、“喜欢看书”等。有的动词只能带 单个动词,如“吃、玩喜欢”等;有的则能双宾语,如“给、送”类动词。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带受事成分(动作支配的对象)做宾语, 但却可以带施事成分(动作发出者),如“他三岁时死了爷爷”、“台上坐着主席团”等:另外, 有些不及物动词在后附介词成分的情况下,则可以带处所名词做宾语,如“躺在桌上”、“开向西 安”等等。 (4)带有趋向意味的动词,还可以置于其他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前面动词行为的趋向,如 “太阳爬上来”,或表示动作的状态,如“咱们干起来吧 (5)能愿动词还可以置于其他动词前,做状语,如“应该去” (6)形式动词只能带动词做宾语,虽然它们没有任何动作意义,但却可以用在行为动词前加 强行为的处置意味,强化表达语气,多用于带有政府或团体指令性色彩的表述中。如“政府将对这 类丑恶现象予以打击和铲除”、“对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条条框框,我们都要进行改革”等。 3.从形态上看,以下两点是要注意的 (1)行为类动词(含心理动词)可以重叠,形式为AA'、AA'B、ABAB等,重叠的作用是表 示动作的尝试、短时态,重叠成分(如A'、A'B')轻读,如:走走、唱唱歌、写写文章、讨论讨 论。但重叠形式AABB则表示既A又B,有强调意味,如: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等。 (2)很多动词后面可跟“着”、“了”、“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时间状态,如看着书、吃 过饭、洗了衣服、想过孩子、跟他姓了章 (三)形容词 1.从意义上看,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的属性与状态的,因此,它可以分为 (1)性质形容词,如:肥、软、酸、勇敢、美丽等。 (2)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羞答答、黑不溜秋等。 2.从功能上看,形容词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不”、“很”等副词修饰,但状态形容词中已含有极至程度 意味的词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乌黑、碧绿”等类词。 (2)形容词可以做定语、状语、谓语。如“伟大的历史”、“快说”、“景色美丽”等 性质形容词还能带补语,如“勇敢极了”、“漂亮得很″,但不能带宾语。至于像“勇敢了一个小 时”、"(脸)红了一个晚上”等中的“勇敢”、“红”应该看做动词。但状态形容词做定语、谓 语时多要求带“的”,如“雪白的墙壁”、“乌黑的翅膀”,“他整天糊里糊涂的”、“小手通红 的”等:状态形容词不能带补语。 (3)状态形容词做定语时,一般要后附助词“的”,如“高兴的心情 雪白的墙 碧绿的菠菜”等,但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时,不必借助于助词“的”,如“伟大(的)祖 友好(的)国家”等等 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之间有不少区别,有人主张将前者独立出来成为一类,叫状 3.从形态上说,形容词的特点主要有 (1)可以重叠,形式主要有AA、A'BB、ABAB三种,少数可以重叠成A里AB形式。 (2)重叠后在语音上重叠成分有些声调发生变化:如A儿式的A一般念阴平,如“慢慢 儿”(读作: mannan);如果重叠但没有儿化,多念本调,如“甜甜(的)”应读为 ti antian;
21 (2)可以做谓语或述语。 (3)有些动词能带宾语,称为及物动词;有些则不能带宾语,称为不及物动词。有些及物动 词只能带名词做宾语,如“姓张”、“卖书”;有些及物动词可以直接带动词做宾语,如“禁止吸 烟”、“加以打击”;有的及物动词则两可,如“喜欢小说”、“喜欢看书”等。有的动词只能带 单个动词,如“吃、玩、喜欢”等;有的则能双宾语,如“给、送”类动词。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一般不能带受事成分(动作支配的对象)做宾语, 但却可以带施事成分(动作发出者),如“他三岁时死了爷爷”、“台上坐着主席团”等;另外, 有些不及物动词在后附介词成分的情况下,则可以带处所名词做宾语,如“躺在桌上”、“开向西 安”等等。 (4)带有趋向意味的动词,还可以置于其他动词后充当补语,表示前面动词行为的趋向,如 “太阳爬上来”,或表示动作的状态,如“咱们干起来吧”。 (5)能愿动词还可以置于其他动词前,做状语,如“应该去”。 (6)形式动词只能带动词做宾语,虽然它们没有任何动作意义,但却可以用在行为动词前加 强行为的处置意味,强化表达语气,多用于带有政府或团体指令性色彩的表述中。如“政府将对这 类丑恶现象予以打击和铲除”、“对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条条框框,我们都要进行改革”等。 3.从形态上看,以下两点是要注意的: (1)行为类动词(含心理动词)可以重叠,形式为 AA,、AA, B、ABA, B ,等,重叠的作用是表 示动作的尝试、短时态,重叠成分(如 A ,、A , B ,)轻读,如:走走、唱唱歌、写写文章、讨论讨 论。但重叠形式 AA’ BB’则表示既 A 又 B,有强调意味,如: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吵吵闹闹等。 (2)很多动词后面可跟“着”、“了”、“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时间状态,如看着书、吃 过饭、洗了衣服、想过孩子、跟他姓了章。 (三)形容词 1.从意义上看,形容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的属性与状态的,因此,它可以分为: (1)性质形容词,如:肥、软、酸、勇敢、美丽等。 (2)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羞答答、黑不溜秋等。 2.从功能上看,形容词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不”、“很”等副词修饰,但状态形容词中已含有极至程度 意味的词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乌黑、碧绿”等类词。 (2)形容词可以做定语、状语、谓语。如“伟大的历史”、“快说”、“景色美丽”等。 性质形容词还能带补语,如“勇敢极了”、“漂亮得很”,但不能带宾语。至于像“勇敢了一个小 时”、“(脸)红了一个晚上”等中的“勇敢”、“红”应该看做动词。但状态形容词做定语、谓 语时多要求带“的”,如“雪白的墙壁”、“乌黑的翅膀”,“他整天糊里糊涂的”、“小手通红 的”等;状态形容词不能带补语。 (3)状态形容词做定语时,一般要后附助词“的”,如“高兴的心情”、“雪白的墙 壁”、“碧绿的菠菜”等,但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时,不必借助于助词“的”,如“伟大(的)祖 国”、“友好(的)国家”等等。 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之间有不少区别,有人主张将前者独立出来成为一类,叫状 态词。 3.从形态上说,形容词的特点主要有: (1)可以重叠,形式主要有 AA,、AA, BB,、ABA, B ,三种,少数可以重叠成 A 里 A , B 形式。 (2)重叠后在语音上重叠成分有些声调发生变化:如 AA , 儿式的 A ,一般念阴平,如“慢慢 儿”(读作:mànmānr);如果重叠但没有儿化,多念本调,如“甜甜(的)”应读为 tiántián;
AA'BB式中的A念轻声,如“漂漂亮亮”中的第二个“漂”就念“piao”,“亮亮”读 “ liangliang”;A里A'B式中的第二个音节即“里”念轻声;ABA'B式里的AB则保持不变 (3)重叠后的形容词有这样几个作用:表示程度加深,突出喜爱色彩,且有协调音节的作 用,比较:“小手胖”与“小手胖胖的”、“鼻子小”与“鼻子小小的”、“天蓝”与“天蓝蓝 的”、“蓝(的)天空”与“蓝蓝的天空 慢(地)说话”与“慢慢地说话 雪白”与 雪白雪白”等:有的则有加强贬斥、厌恶的色彩,比较:“土气”与“土里土气”、“邋遢”与 邋里邋遢”等。 (四)区别词 1.从意义上看,区别词是表示事物属性并用以给事物分类的词。因此,区别词往往成对地出 现。如 男—女、正-副、单-双、西式中式国营民(私)营、高等中等—初等 2.从功能上说,区别词主要特征有 (1)不受绝大多数副词修饰,只受否定副词“非”的修饰 (2)主要做定语,少量的可以做状语,如“长期努力”、“局部完成”。做定语时,区别词 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需要“的”。 3.从形态上看,与形容词不同,区别词没有任何形式的重叠。 (五)数词 1.从意义上看,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或顺次的词,根据其内部不同,又可下分为: (1)基数词:一、 (2)序数词:第 初一…十 另外还有倍数、概数等类型 2.从功能上说,数词的语法特点有 (1)能够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 (2)经常以数量短语的形式做定语或补语,也可做谓语,如“白菜一斤”、“书一本”。在 书面色彩浓厚的语境中(如新闻标题等),可以直接做定语,如“又一(次)特大交通事故,死八 (个)人,伤十五(个)人”等,这是古汉语数词使用法的遗留。 3.从形态上看,数词的特征是: 常常与量词一起构成重叠。分析见量词部分。 六)量词 从意义上说,量词是用来计量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可以分为两类 (1)名量词:位(个)、本、颗、条、把。 (2)动量词:趟、回、次、下、遍、阵、遭。 除了上述专用量词外,一些表范围的名词和行为动词还可以成为临时量词,如:一桌子 菜、一汽车乘客、一挑柴禾等等。 现代汉语中量词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很强的运用价值,是汉语特色之 2.从功能上说,量词的特点有: (1)是数词与名词组合时必须要有的中介成分,而且在语义上量词与名词存在关联性,如 树、棍子、竹子”等长条形事物名词,量词是“根”:薄平的物体名词,量词用“面”或 片”;“位”与“个”相比,前者更具有褒赞色彩,如可说“一位先生(小姐、同志)”,但 小偷”却只能说 等等 (2)名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谓语,如:一位先生,酒一壶 (3)动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置于动词前作定语、状语,如:一次打击、一下推 开:但置于动词后做补语更常见,如:电影他看过一次
22 AA , BB , 式中的 A , 念轻声,如“漂漂亮亮”中的第二个“漂”就念“piao”,“亮亮”读 “liangliang”;A 里 A , B 式中的第二个音节即“里”念轻声;ABA, B ,式里的 A , B ,则保持不变。 (3)重叠后的形容词有这样几个作用:表示程度加深,突出喜爱色彩,且有协调音节的作 用,比较:“小手胖”与“小手胖胖的”、“鼻子小”与“鼻子小小的”、 “天蓝”与“天蓝蓝 的”、“蓝(的)天空”与“蓝蓝的天空”、“慢(地)说话”与“慢慢地说话”、“雪白”与 “雪白雪白”等;有的则有加强贬斥、厌恶的色彩,比较:“土气”与“土里土气”、“邋遢”与 “邋里邋遢”等。 (四)区别词 1.从意义上看,区别词是表示事物属性并用以给事物分类的词。因此,区别词往往成对地出 现。如: 男—女、正—副、单—双、西式—中式 国营—民(私)营、高等—中等—初等 2.从功能上说,区别词主要特征有: (1)不受绝大多数副词修饰,只受否定副词“非”的修饰。 (2)主要做定语,少量的可以做状语,如“长期努力”、“局部完成”。做定语时,区别词 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需要“的”。 3.从形态上看,与形容词不同,区别词没有任何形式的重叠。 (五)数词 1.从意义上看,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或顺次的词,根据其内部不同,又可下分为: (1)基数词:一、二、三… … (2)序数词:第一… … 初一… … 初十 另外还有倍数、概数等类型。 2.从功能上说,数词的语法特点有: (1)能够与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 (2)经常以数量短语的形式做定语或补语,也可做谓语,如“白菜一斤”、“书一本”。在 书面色彩浓厚的语境中(如新闻标题等),可以直接做定语,如“又一(次)特大交通事故,死八 (个)人,伤十五(个)人”等,这是古汉语数词使用法的遗留。 3.从形态上看,数词的特征是: 常常与量词一起构成重叠。分析见量词部分。 (六)量词 1.从意义上说,量词是用来计量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可以分为两类: (1)名量词:位(个)、本、颗、条、把。 (2)动量词:趟、回、次、下、遍、阵、遭。 除了上述专用量词外,一些表范围的名词和行为动词还可以成为临时量词,如:一桌子 菜、一汽车乘客、一挑柴禾等等。 现代汉语中量词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很强的运用价值,是汉语特色之一。 2.从功能上说,量词的特点有: (1)是数词与名词组合时必须要有的中介成分,而且在语义上量词与名词存在关联性,如 “树、棍子、竹子”等长条形事物名词,量词是“根”;薄平的物体名词,量词用“面”或 “片”;“位”与“个”相比,前者更具有褒赞色彩,如可说“一位先生(小姐、同志)”,但 “小偷”却只能说“一个”等等。 (2)名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谓语,如:一位先生,酒一壶。 (3)动量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可以置于动词前作定语、状语,如:一次打击、一下推 开;但置于动词后做补语更常见,如:电影他看过一次
(4)重叠量词还可以做主语或状语,如:个个都很棒,回回都落空。在特定语体(如文艺 等)中,有的重叠量词还可以做谓语,如:鲜花朵朵,歌声阵阵等。 3.从形态上看,量词的特点是: 大多数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而且形式和作用多样。如: (1)量词单独重叠,成A‘式,表示“许多”、“逐一”的意义,如:小伙子个个厉害。他 次次都有收获。 (2)与数词一起构成重叠形式:一A一A,或一A,也可表示“数量多”、“逐一”的意 义,如:一队一队的战土立在场上;学生们一个个走过来。 (七)副词 1.从意义上说,副词是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对动作或属性进行限制、修饰的词。 常常将副词分为下面几类 (1)表示程度:很、非常、十分、万分、极(其)、格外、略微、更等。 (2)表示范围:都、总共、一起、仅仅、惟独、各自、一概等。 (3)表示时间:曾(经)、已(经)、就、刚刚、立刻、将要、接着、顿时等 (4)表示肯定:肯定、必定、确实、准保、一定等 (5)表示否定:不、没(有)、别、甭、未(必)、勿等 (6)表示情态:果然、忽然、居然、仍然、照样、幸亏、渐渐、特意等。 (⑦)表示语气:或许、索性、难道、无非、竟然、简直、到底、偏等 2.从功能上看,副词的特点有: (1)有些能够修饰动词,如程度、范围、时间、情态、语气副词等:有些还能修饰形容词, 如程度、肯定、否定等副词 (2)绝大多数只可以做状语,只有少数几个程度副词可以还可以做补语,如:好得很、热极 了、高兴万分、热闹非常。还有个别副词可以做定语,如:非常时刻、非常时期。 3)副词一般置于主谓结构的谓语或述语前,但也有少量语气副词还可以置于主谓结构前, 如:难道她就不能来吗? (4)有些副词单用或连用时,还可充当关联词,如:她(一)来了,我就走 (5)副词不互相修饰,但可以连用。不过,此时副词是分层次修饰谓词性中心成分的。如: 我们从来就没有奢望过得到奖金。其中“从来、就、没有”虽连用,但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八)代词 1.意义上,代词是用来起称代、指示或问询作用的词语。根据指称关系,代词分为 (1)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它们)、大家、咱们、大 伙儿、自己、别人等 (2)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本、各、某、另、其余(他)等 (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哪里、怎样、几(时)、多少等。 2.功能上,由于代词在使用时主要用来指代客观对象、行为或数量等,因此,从被指代成分 的词性上看,有的是名词性的,如:小王明天来,他会把材料带给你的。有的是动词或形容词性 的,如:你最近身体怎样?他怎么你啦?因此,代词的主要功能就是其代替功能。具体地说,代词 的语法特点表现为下面两点: (1)体词性代词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但近年来人称代词前经常可以有定语修饰。如:生活 困窘的他又回到了故乡。指代谓词性成分时则可以受状语修饰,如:他没有把我怎么样
23 (4)重叠量词还可以做主语或状语,如:个个都很棒,回回都落空。在特定语体(如文艺 等)中,有的重叠量词还可以做谓语,如:鲜花朵朵,歌声阵阵等。 3.从形态上看,量词的特点是: 大多数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而且形式和作用多样。如: (1)量词单独重叠,成 AA,式,表示“许多”、“逐一”的意义,如:小伙子个个厉害。他 次次都有收获。 (2)与数词一起构成重叠形式:一 A 一 A,或一 AA,也可表示“数量多”、“逐一”的意 义,如:一队一队的战士立在场上;学生们一个个走过来。 (七)副词 1.从意义上说,副词是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对动作或属性进行限制、修饰的词。 常常将副词分为下面几类: (1)表示程度:很、非常、十分、万分、极(其)、格外、略微、更等。 (2)表示范围:都、总共、一起、仅仅、惟独、各自、一概等。 (3)表示时间:曾(经)、已(经)、就、刚刚、立刻、将要、接着、顿时等。 (4)表示肯定:肯定、必定、确实、准保、一定等。 (5)表示否定:不、没(有)、别、甭、未(必)、勿等。 (6)表示情态:果然、忽然、居然、仍然、照样、幸亏、渐渐、特意等。 (7)表示语气:或许、索性、难道、无非、竟然、简直、到底、偏等。 2.从功能上看,副词的特点有: (1)有些能够修饰动词,如程度、范围、时间、情态、语气副词等;有些还能修饰形容词, 如程度、肯定、否定等副词。 (2)绝大多数只可以做状语,只有少数几个程度副词可以还可以做补语,如:好得很、热极 了、高兴万分、热闹非常。还有个别副词可以做定语,如:非常时刻、非常时期。 (3)副词一般置于主谓结构的谓语或述语前,但也有少量语气副词还可以置于主谓结构前, 如:难道她就不能来吗? (4)有些副词单用或连用时,还可充当关联词,如:她(一)来了,我就走。 (5)副词不互相修饰,但可以连用。不过,此时副词是分层次修饰谓词性中心成分的。如: 我们从来就没有奢望过得到奖金。其中“从来、就、没有”虽连用,但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八)代词 1.意义上,代词是用来起称代、指示或问询作用的词语。根据指称关系,代词分为: (1)人称代词: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它们)、大家、咱们、大 伙儿、自己、别人等。 (2)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本、各、某、另、其余(他)等。 (3)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哪里、怎样、几(时)、多少等。 2.功能上,由于代词在使用时主要用来指代客观对象、行为或数量等,因此,从被指代成分 的词性上看,有的是名词性的,如:小王明天来,他会把材料带给你的。有的是动词或形容词性 的,如:你最近身体怎样?他怎么你啦?因此,代词的主要功能就是其代替功能。具体地说,代词 的语法特点表现为下面两点: (1)体词性代词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但近年来人称代词前经常可以有定语修饰。如:生活 困窘的他又回到了故乡。指代谓词性成分时则可以受状语修饰,如:他没有把我怎么样!
(2)代词根据其指代的成分性质而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也可以 做谓语,如:你身体怎么样啦?可以做状语,如:大家各说一句话。有的还可以做补语,如:文章 写得如何(怎么样)? (3)代词在具体语句中有两种指称类型:实指和虚指。代词有确定的指称对象,就是代词的 实指用法,如“王平去北京了,他明天回来。”中“他”、“你看见什么啦?快告诉我。”中的 “什么”等代词。代词没有确定的对象,而是指一定范围中的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就是代词的虚 指用法,如“班上同学,你出一点,我出一点,钱就够了。”中的“你”、“我”和“你说什么 我也不能给你!”中的“什么”等词。 第三节虚词的语法特点 虚词是指意义虚泛,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从数量上看,虚词有相对的封闭性,因此总 数较实词少得多,但它们却有强大的组合功能,也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因此,对虚词而言,我们将 着重分析其语法特点。从整体上说,不同的虚词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语法属性 1.连接性有的虚词主要用来将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句法成 分。具有这类特性的词是连词。 2.附着性有些词则主要依附于其他实词或短语甚至句子,起组合句法结构和完成语气的作 用。具有这类特性的词有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九)连词 1.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叫连词。按照连词所连接的单位类型,连词可以分为: (1)主要连接词、短语的:和、同、跟、与、及、并(且)、或、而(且)等 (2)主要连接句子的:然而、但是、不仅、即使、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 既然、纵然等 2.连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一般处于两个或多个成分之间,起中介作用。如果连接的成分之间 是并列关系,前后成分可以互换位置,如: [1]妈妈和爸爸去外婆家了。 但如果连接成分有主次等之别,就不能互换位置了,如 [2]告诉了张处长、王科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主次) [3]讨论并通过了这项决议。(先后) [4]我们将聚而歼之。(承接) (2)连词在连接词或短语时,与不同的词性相关:“和、同、跟、与、及”主要连接体词性 成分:“并(且)、而(且)”等主要连接谓词性成分 (3)连接句子的连词,不要求前后都有成分,仅仅置于句首,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如: [5如果明天天气不好,(那)郊游就只能延期了。 (十)介词 1.依附在实词前,用以引入时间、处所、方式、工具、对象等成分,这样的词叫介词。根据其依 附的成分类型,介词分为 (1)引入时间:自、打、从、于、在、当、随着、到等 (2)引入处所、方向:朝、向、往、沿(着)、顺(着)、从等 (3)引入对象、范围:比、与、同、跟、和、把、被、叫、连、除了、关于等
24 (2)代词根据其指代的成分性质而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也可以 做谓语,如:你身体怎么样啦?可以做状语,如:大家各说一句话。有的还可以做补语,如:文章 写得如何(怎么样)? (3)代词在具体语句中有两种指称类型:实指和虚指。代词有确定的指称对象,就是代词的 实指用法,如“王平去北京了,他明天回来。”中“他”、“你看见什么啦?快告诉我。”中的 “什么”等代词。代词没有确定的对象,而是指一定范围中的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就是代词的虚 指用法,如“班上同学,你出一点,我出一点,钱就够了。”中的“你”、“我”和“你说什么, 我也不能给你!”中的“什么”等词。 第三节 虚词的语法特点 虚词是指意义虚泛,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从数量上看,虚词有相对的封闭性,因此总 数较实词少得多,但它们却有强大的组合功能,也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因此,对虚词而言,我们将 着重分析其语法特点。从整体上说,不同的虚词有这样两个不同的语法属性: 1.连接性 有的虚词主要用来将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句法成 分。具有这类特性的词是连词。 2.附着性 有些词则主要依附于其他实词或短语甚至句子,起组合句法结构和完成语气的作 用。具有这类特性的词有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九)连词 1.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叫连词。按照连词所连接的单位类型,连词可以分为: (1)主要连接词、短语的:和、同、跟、与、及、并(且)、或、而(且)等。 (2)主要连接句子的:然而、但是、不仅、即使、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 既然、纵然等。 2.连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一般处于两个或多个成分之间,起中介作用。如果连接的成分之间 是并列关系,前后成分可以互换位置,如: [1] 妈妈和爸爸去外婆家了。 但如果连接成分有主次等之别,就不能互换位置了,如: [2] 告诉了张处长、王科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主次) [3]讨论并通过了这项决议。(先后) [4]我们将聚而歼之。(承接) (2)连词在连接词或短语时,与不同的词性相关:“和、同、跟、与、及”主要连接体词性 成分;“并(且)、而(且)”等主要连接谓词性成分。 (3)连接句子的连词,不要求前后都有成分,仅仅置于句首,表示某种逻辑关系,如: [5]如果明天天气不好,(那)郊游就只能延期了。 (十)介词 1.依附在实词前,用以引入时间、处所、方式、工具、对象等成分,这样的词叫介词。根据其依 附的成分类型,介词分为: (1)引入时间: 自、打、从、于、在、当、随着、到等。 (2)引入处所、方向:朝、向、往、沿(着)、顺(着)、从等。 (3)引入对象、范围:比、与、同、跟、和、把、被、叫、连、除了、关于等
(4)引入方式、手段:按、以、用、经(过)、通过、依照、根据等 (5)引入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为着等 2.介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有: (1)绝大多数介词能放在体词性成分前,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或定语(后加“的”)。但 也有少数介词可以放在动词前,表示方式、手段,如: 1]通过讨论,我们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2]经过刻苦奋斗,往日贫苦的小山村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2)大多数介词是从古汉语的动词演变过来的,因此,它们常常兼有动词的属性,如: [3]朝:朝老师敬礼—门朝南面 [4]通过:通过他的手,我们把材料递上去了—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 (3)由介词成分构成的“x+p(介)+n(名)”结构,可以分析为两种情形 第一,如x是形容词性成分,那么,“xp”已凝结为一个动词,结构关系为述宾短语。如: [5]勇于改革、善于思考、忠于祖国 第二,如果x是动词性成分,那么,xp可以视作一个临时复合动词,结构关系同上。如 [6]住在学校、开向北京、送到家里、放在桌上、毕业于浙江大学 理由是:(1)此类短语中的p都读轻声,与它处于介词结构中时的读音不同,试比较:在学 校住与住在学校。(2)该类短语中间停顿应该在p后,而不是在v后,这说明从结构关系上说 相对与n来说,p与v关系更紧密些。(3)如果有动态变化,可以在p后插入动态助词,而不能 将动态助词插在ⅴ后,如:住在了学校(?住了在学校)、开向了北京(?开了向北京)……这说 明此类短语中p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介词,因为介词是没有这一组合功能的,p只能是与前面的v 结合成了一个动词性整体。 (十一)助词 1.定义与分类:主要依附于实词或短语后边(也有依附于前面的,如“所”),用来表示结 构关系或体等语法意义的词。助词一般念轻声。根据其语法作用,将助词分为: (1)表示结构:的、地、得、所之、等。 (2)表示动态:着、了、过。 (3)表示比况:一般、一样、似的。 (4)表示数量:来、把、们等。 2.助词的功能:共同的能力是依附,但具体作用各小类又有不同 2.1结构助词依附于某个实词或短语,帮助它与另外的成分构成语法结构。 (1)“的”的基本功能是,先与实词性成分结合,构成“x的”结构,再与“y”组合形成体 词性偏正短语“X的Y”。因此,“的”是定语的标志,也是体词性偏正短语的标志,如:漂亮的 衣服、孤狸的狡猾、他的大方(是出了名的)等 “的”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只与体词或谓词性成分构成结构“x的”,并不再有一个中心 成分“y”,使“x的”结构直接成为一个体词性成分,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候可以将“的”字 结构理解为省略了中心词,如例[1]:但有时候却不能作这样的理解,如例[2]。 [1]书是图书馆的(书) [2]她紧张地注意着入口处,但进来的(?)都是失望。 (2)“地”的功能是,先与谓词成分结合,构成“ⅹ地”结构,再与“y”组合成谓词性偏正 短语X地Y。“地”是状语的标志,如:飞快地跑了。 3)“得”的功能是,先与谓词性成分结合,构成“x得”结构,再与“y”组合成述补短语 X得Y”。“得”是某些补语的标志,如
25 (4)引入方式、手段:按、以、用、经(过)、通过、依照、根据等。 (5)引入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为着等。 2.介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有: (1)绝大多数介词能放在体词性成分前,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或定语(后加“的”)。但 也有少数介词可以放在动词前,表示方式、手段,如: [1]通过讨论,我们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2]经过刻苦奋斗,往日贫苦的小山村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2)大多数介词是从古汉语的动词演变过来的,因此,它们常常兼有动词的属性,如: [3] 朝: 朝老师敬礼——门朝南面。 [4] 通过:通过他的手,我们把材料递上去了——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 (3)由介词成分构成的“x + p(介)+ n(名)”结构,可以分析为两种情形: 第一,如 x 是形容词性成分,那么,“xp”已凝结为一个动词,结构关系为述宾短语。如: [5]勇于改革、善于思考、忠于祖国 第二,如果 x 是动词性成分,那么,xp 可以视作一个临时复合动词,结构关系同上。如: [6]住在学校、开向北京、送到家里、放在桌上、毕业于浙江大学 理由是:(1)此类短语中的 p 都读轻声,与它处于介词结构中时的读音不同,试比较:在学 校住与住在学校。(2)该类短语中间停顿应该在 p 后,而不是在 v 后,这说明从结构关系上说, 相对与 n 来说,p 与 v 关系更紧密些。(3)如果有动态变化,可以在 p 后插入动态助词,而不能 将动态助词插在 v 后,如:住在了学校(?住了在学校)、开向了北京(?开了向北京)……这说 明此类短语中 p 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介词,因为介词是没有这一组合功能的,p 只能是与前面的 v 结合成了一个动词性整体。 (十一)助词 1.定义与分类:主要依附于实词或短语后边(也有依附于前面的,如“所”),用来表示结 构关系或体等语法意义的词。助词一般念轻声。根据其语法作用,将助词分为: (1)表示结构:的、地、得、所、之、等。 (2)表示动态:着、了、过。 (3)表示比况:一般、一样、似的。 (4)表示数量:来、把、们等。 2.助词的功能:共同的能力是依附,但具体作用各小类又有不同。 2.1 结构助词 依附于某个实词或短语,帮助它与另外的成分构成语法结构。 (1)“的”的基本功能是,先与实词性成分结合,构成“x 的”结构,再与“y”组合形成体 词性偏正短语“X 的 Y”。因此,“的”是定语的标志,也是体词性偏正短语的标志,如:漂亮的 衣服、狐狸的狡猾、他的大方(是出了名的)等。 “的”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只与体词或谓词性成分构成结构“x 的”,并不再有一个中心 成分“y”,使“x 的”结构直接成为一个体词性成分,充当主语或宾语。有时候可以将“的”字 结构理解为省略了中心词,如例[1];但有时候却不能作这样的理解,如例[2]。 [1]书是图书馆的(书)。 [2]她紧张地注意着入口处,但进来的(?)都是失望。 (2)“地”的功能是,先与谓词成分结合,构成“x 地”结构,再与“y”组合成谓词性偏正 短语 X 地 Y。“地”是状语的标志,如:飞快地跑了。 (3)“得”的功能是,先与谓词性成分结合,构成“x 得”结构,再与“y”组合成述补短语 “X 得 Y”。“得”是某些补语的标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