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砂沉积物生油条件对比表 泥 砂 有机碳 3.6 0.15 沥青 170ppm 20ppm 烃/机碳 50 22 CPI l 沥青有机碳05% 母质陆生植物海生生物 转引自高纪清,1986
泥、砂沉积物生油条件对比表 泥 砂 有机碳 3.6% 0.15% 沥 青 170ppm 20ppm 烃/有机碳 50% 22% CPI 8 1.9 沥青/有机碳 0.5% 1.3% 母 质 陆生植物 海生生物 (转引自高纪清,1986)
他认为,砂层平均含沥青20pm,泥层含沥 青170ppm;虽然前者含量不多,但只要一小部分 转化成石油,就可为油藏提供足够的油源。按他 们的推算,泥岩占沉积岩总体积的一半,泥岩平 均含烃约200p0m,其总量相当于储层中石油的60 倍;只要泥岩排出3.3ppm到储层中去即可满足世 界石油的储量。 所以他们认为,砂岩不仅是潜在的储集岩, 在适当的条件下也是重要的母岩;从砂岩中Cg C3正烷烃奇偶碳分子分布之平滑看,比泥岩中的 相应成分更接近于石油,可能就是石油中高分子 烃的来源。有些野外观察似乎也支持砂岩可以生 油
他认为,砂层平均含沥青20ppm,泥层含沥 青170ppm;虽然前者含量不多,但只要一小部分 转化成石油,就可为油藏提供足够的油源。按他 们的推算,泥岩占沉积岩总体积的一半,泥岩平 均含烃约200ppm,其总量相当于储层中石油的60 倍;只要泥岩排出3.3ppm到储层中去即可满足世 界石油的储量。 所以他们认为,砂岩不仅是潜在的储集岩, 在适当 的条件下也是重要的母岩;从砂岩中C19- C32正烷烃奇偶碳分子分布之平滑看,比泥岩中的 相应成分更接近于石油,可能就是石油中高分子 烃的来源。有些野外观察似乎也支持砂岩可以生 油
得克萨斯州米特列斯油田,以灰色砂岩 产油,砂岩上下均为硬石膏和红色页岩 美国还有一些夹于厚层石膏中的砂岩油藏, 石油似乎只能生于砂岩本身。 由上可见,砂岩生油确实存在。但估计 在形成油气藏中不会占有多大的份额。因 为如上推测,尚若砂岩生油能对形成油气 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话,地下就很少 有空圈闭。那样找油找气就可简化为找圈 闭了。客观现实并非如此。看来泥质生油 岩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必须面对源于泥 质生油岩的初次运移问题
。 得克萨斯州米特列斯油田,以灰色砂岩 产油,砂岩上下均为硬石膏和红色页岩。 美国还有一些夹于厚层石膏中的砂岩油藏, 石油似乎只能生于砂岩本身。 由上可见,砂岩生油确实存在。但估计 在形成油气藏中不会占有多大的份额。因 为如上推测,尚若砂岩生油能对形成油气 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话,地下就很少 有空圈闭。那样找油找气就可简化为找圈 闭了。客观现实并非如此。看来泥质生油 岩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必须面对源于泥 质生油岩的初次运移问题
Section 2 Primary migration 初次运移问题是油气有机成因说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任何有机成因理论如果不能同时解决 好油气初次运移问题,终将功亏一篑。特别是对 于晚期成油说来说,初次运移的研究难度相当大, 因而也是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以致常常成为不 同学术派系攻击的把子
Section 2 Primary migration 初次运移问题是油气有机成因说不可分割的 组成部分,任何有机成因理论如果不能同时解决 好油气初次运移问题,终将功亏一篑。特别是对 于晚期成油说来说,初次运移的研究难度相当大, 因而也是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以致常常成为不 同学术派系攻击的把子
目前,晚期生油说已成为油气成因理 论的主流,要建立与之适应的油气初 次运移机理,主要涉及油气初次运移 的动力因素,初次运次中油气的相态, 以及初次运移发生的时间等( power factor oil and natural gas phase, occurring time)
目前,晚期生油说已成为油气成因理 论的主流,要建立与之适应的油气初 次运移机理,主要涉及油气初次运移 的动力因素,初次运次中油气的相态, 以及初次运移发生的时间等(power factor,oil and natural gas phase, occurring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