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2017.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ln()峋 d()爽 ③呕心li()血 ④循规dao()矩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妈妈忍不住笑了,她突然了解了小男孩的迷惑和振惊:在安安的世界里,天下只有一个 人是说中国话的,那就是他甜密的妈妈。中国话,就是“妈妈的话”。世界上所有其他人一 幼椎园的小朋友、卖冰淇淋的大胖子、对街经常給他巧克力的考夫受太太、安门铃的邮差, 当然,还有让他做马骑的爸爸——都是,都是说德国话的 (龙应台(啊!洋娃娃》)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④羹饭一时熟,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_》) ⑥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⑧至予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4.名著阅读(5分) 根据《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 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 “钦佩是什么意思?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2017. 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 0. 5 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lín( )峋 ②sà( )爽 ③呕心 lì( )血 ④循规 dǎo( )矩 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并改正。(4 分) 妈妈忍不住笑了,她突然了解了小男孩的迷惑和振惊:在安安的世界里,天下只有一个 人是说中国话的,那就是他甜密的妈妈。中国话,就是“妈妈的话”。世界上所有其他人一 —幼椎园的小朋友、卖冰淇淋的大胖子、对街经常给他巧克力的考夫曼太太、安门铃的邮差, 当然,还有让他做马骑的爸爸——都是,都是说德国话的。 (龙应台(啊!洋娃娃》) 错别字 正确字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④羹饭一时熟,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 ⑤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⑦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⑧至予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4. 名著阅读(5 分) 根据《小王子》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 .......有点厌倦了,说道: …… 他问小王子道:“你真的钦佩我吗?” “钦佩是什么意思?
“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 “可您是您的星球上唯一的人呀!” “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 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 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1)小王子是在第几颗行星上遇见了上面语段中的“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在第一题行星遇到的那个国王,他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3分) (2)文中令小王子有点厌倦的“这种单调的把戏”指的是什么?(2分) 【答】 5.某所学校将组织学生到文化广场观看合唱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 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分) 广文化广场↑ 永安巷 学校 路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早梅》,完成6-8题。(5分)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6.题目是《早梅》,还可根据诗中哪句话可以推断这是一株“早”梅?(1分) 【答】 7.请分析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的表达效果。(2分) 【答】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甄(12分)
“钦佩么,就是承认我是星球上最美的人,服饰最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聪明的人。” “可您是您的星球上唯一的人呀!” “让我高兴吧,请你还是来钦佩我吧!” 小王子轻轻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钦佩你,可是,这有什么能使你这样感兴趣的?” 于是小王子就走开了。 小王子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 (1)小王子是在第几颗行星上遇见了上面语段中的“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那么在第一题行星遇到的那个国王,他最大的特点又是什么呢?(3 分) 【答】 (2)文中令小王子有点厌倦的“这种单调的把戏 .......”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5. 某所学校将组织学生到文化广场观看合唱表演。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 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3 分)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早梅》,完成 6-8 题。(5 分)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6. 题目是《早梅》,还可根据诗中哪句话可以推断这是一株“早”梅?(1 分) 【答】 7. 请分析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资*源%库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 题甄(12 分)
【甲】 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信也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丙】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1操以入。中射之士(2)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 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 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 巨,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 【注释】 (1)谒者:掌管传达通报的小官。(2)中射之士:诸侯宫中的专门来侍卫的小官 9.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2分)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且客献不死之药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10.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2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因夺而食之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人不知而不愠 1l.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答】 ②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答】 12.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乙两文所讽刺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 【答】 (2)对于“可食乎”的理解,中射之士和谒者有什么不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7分) 植物知道些什么 ①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 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 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 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甲】 郑人有欲买必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信也。”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丙】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1)操以入。中射之士(2)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 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 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 巨,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 【注释】 (1)谒者:掌管传达通报的小官。(2)中射之士:诸侯宫中的专门来侍卫的小官。 9. 选出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2 分) A. 何不试之以.足 B. 宁信度,无自.信也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C. 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D. 且客献不死之.药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10. 选出“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2 分)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因夺而.食之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D.人不知而.不愠 11. 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答】 ②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答】 12. 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甲乙两文所讽刺的对象有什么共同点? 【答】 (2)对于“可食乎”的理解,中射之士和谒者有什么不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15 题。(7 分) 植物知道些什么 ①一遇敌情,烽火台上的干柴便会被点燃,警报通过闪耀的火光迅速传递。大学专业课 上的老师说,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和我一样,你也在为人类的这点儿本事 而颇感得意吧?不过,要是如今有人说,总是“逆来顺受”的植物,也能对“邻居”发出险 情警报,你有何感想?
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 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在空气中释放 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杭兵临城下的臭虫。 ③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 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 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 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DNA的一部 分 ④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 生长。傍晩,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 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 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 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 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 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璧的树获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⑤树枝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 系传递信号。千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⑥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 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比知,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 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⑦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莱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 也会时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13.第①段中“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句中“之一”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14.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5.你的同学小明发现路边一棵柳树的树身遭受了严重虫害,小明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一旦 有病菌侵袭,周围的同伴也不会幸免,但这棵树周围的柳树却完好无损,请你利用本文 相关知识,向小明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20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 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的新书《一株植物所 知道的》中,你便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当枫树甲受到臭虫的袭击时,它就会在空气中释放 一种信息素。接收到信息素的枫树乙丙丁们马上开始分泌化学物质,抵杭兵临城下的臭虫。 ③实际上植物们感知世界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株捕蝇草如何适时 关闭它多刺的叶片?一朵花如何得知春季的到来?丹尼尔的新书给出了答案:植物能“看到”、 “闻到”和“感觉到”,懂“社交”,甚至拥有记忆。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植物必需的独特基 因组,决定哪些植物向往“光明”,哪些选择“黑暗”,而相似的基因组也是人体 DNA 的一部 分。 ④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红光的照射就像“起床”命令,让植物们在阳光下尽情 生长。傍晚,太阳在最后一缕远红光中落山,植物们“看”到指令,随之“入眠”。再看人 类,同样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视觉”,植物还有“嗅觉”。寄生植物菟丝子自己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是自然界中菟丝子最常见的寄主植物。为了证明菟丝子“深爱” 番茄,科学家们想了种种办法,包括把它们关在看不到对方的盒子里,把茄汁抹在橡胶上或 是引入“第三者”小麦。结果,菟丝子果真“嗅”到番茄释放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总 是坚定不移地扑将过去。比如,前文中受到臭虫攻击的树枝,会以分泌信息素的方式警告同 根生的其他树枝,与此同时,隔壁的树获取到这种信号并从中获益。 ⑤树枝并不是植物们互通情报的唯一信道。最新的研究发现,植物们还能通过相邻的根 系传递信号。干旱来临时,最先发觉的植物会“告诉”邻居做好缺水的准备。 ⑥如果这些都还不算猛料,那么做好准备: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和人类一样,植物也拥 有短期记忆、免疫记忆甚至隔代记忆。比知,小麦幼苗在开始孕育果实之前,记得它们已经 度过寒冬,而一些在恶劣条件下存活的植物会将更强的抵抗力传给子孙。 ⑦下一次我踏着草地、捧着鲜花或嚼着蔬菜时,也许会想起这本书,有那么一瞬间,我 也会时这些事实上很“敏感”的生命充满爱怜。 13. 第①段中“这是人类传播信息最古老的方式之一..”一句中“之一”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 分) 【答】 14. 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答】 15. 你的同学小明发现路边一棵柳树的树身遭受了严重虫害,小明认为植物和人一样,一旦 有病菌侵袭,周围的同伴也不会幸免,但这棵树周围的柳树却完好无损,请你利用本文 相关知识,向小明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 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1 题。(20 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 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 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 乎很少吆噚,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 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 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 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 拍死你!”不一会几,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 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 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 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毎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 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蠅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 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 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 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晩,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 莱给牛吃。他笑呵呵地时家人说:“亼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 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 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 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 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 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 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晩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 槭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 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 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 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 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 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 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6.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分)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 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 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 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 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 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 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 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 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 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 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 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 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 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 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时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 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 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 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 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 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 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 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 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 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 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 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 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 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10 月 26 日 24 版,有删节) 16.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4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