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野外地质调查仪器、工具,例如放大镜、罗盘和GS(手持全球卫 星定位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室内、野外熟练阅读、使用各种地形图、地质图件的基本技能。 (3)掌握矿物、岩石、构造、古生物、地层、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等各学科领域的野外 地质现象识别、观察、描述的基木能力,以及岩石、化石等标木采集的方法。 (4)掌握野外地质记录,地质现象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质图等基础图件绘制 的基本方法。 (5)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地质研究、地质填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6)初步建立利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知识体系,培养透过地质现象分析 成因的地质思维。 3.教学学时分配 表1地质教学实习各环节教学基本内容及时间分配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分配 要求 (天) 1动员大会 动员准备 2.领取实习资料、备品 基地1 3.兴城区域地质讲座 建议路线: 台里海滨路线 2.夹山路线西1 3.夹山路线西2 4上长茂路线 ,白庙子路线 1路线地质踏物以教学班为单位 野外10进行: 2 路线地质踏勘 6.黑鱼沟路线 室内整玛 2.要求每人都要进行详细的野 7.牛山路线 3 8.龙回头路线 地质记录及地质现象素描。 9.尖山路线 10华山镇路线 11新台门路线 12钓鱼台路线 每个教学班选择一条地质剖 1实测剖面和室内整理以教学小 面(长度5001000m.比月 实测地质剖面 5300 2000)进行大比 野外3组为单位: 例尺野外实测及室内整理 室内2 2.要求每人绘制一份实测剖面 图。 绘图 每个教学班选择一块填图区 1地质填图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 域(面积50200km2)进行大 野外4 室内整理以教学小组为单位: 4 野外地质填图 比例尺(1:25000)地质填图 室内22.要求每人绘制一份填图区地质 及室内整理、绘图 图
10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基础野外地质调查仪器、工具,例如放大镜、罗盘和 GPS(手持全球卫 星定位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室内、野外熟练阅读、使用各种地形图、地质图件的基本技能。 (3)掌握矿物、岩石、构造、古生物、地层、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等各学科领域的野外 地质现象识别、观察、描述的基本能力,以及岩石、化石等标本采集的方法。 (4)掌握野外地质记录,地质现象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质图等基础图件绘制 的基本方法。 (5)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地质研究、地质填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6)初步建立利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知识体系,培养透过地质现象分析 成因的地质思维。 3.教学学时分配 表 1 地质教学实习各环节教学基本内容及时间分配 序 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天) 要 求 1 动员准备 1.动员大会 2.领取实习资料、备品 3.兴城区域地质讲座 基地 1 2 路线地质踏勘 建议路线: 1.台里海滨路线 2.夹山路线西 1 3.夹山路线西 2 4.上长茂路线 5.白庙子路线 6.黑鱼沟路线 7.牤牛山路线 8.龙回头路线 9.尖山路线 10.华山镇路线 11.新台门路线 12.钓鱼台路线 野外 10 室内整理 3 1.路线地质踏勘以教学班为单位 进行; 2.要求每人都要进行详细的野外 地质记录及地质现象素描。 3 实测地质剖面 每个教学班选择一条地质剖 面(长度 500~1000m,比例尺 1∶500~1∶2000)进行大比 例尺野外实测及室内整理、 绘图 野外 3 室内 2 1.实测剖面和室内整理以教学小 组为单位; 2. 要求每人绘制一份实测剖面 图。 4 野外地质填图 每个教学班选择一块填图区 域(面积 50~200km2)进行大 比例尺(1∶25000)地质填图 及室内整理、绘图 野外 4 室内 2 1.地质填图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 室内整理以教学小组为单位; 2.要求每人绘制一份填图区地质 图
时间 号 教学环节 敦学内容 分配 要求 1报告除基本地质调杏内容外: 必须突出学生实习收获和成果 地质报告(实习每人编写一份兴城地区野外 2报告必须包括学生绘制的各和 报告)编写 地质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6 图件: 3数字地质填图班级需提交电 版实习报告和相关矢量化图件。 休息和机动 合计时间 35天 (5周) (三)教学重点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实测剖面的程序和要求,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四)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1,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全面修完了《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 A》、《岩石学A实验》、《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A》等课程或类似课程。 2,现有校内实习基地概况 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钓鱼台海滨,各种辅助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备良 好:实习地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辖区,总面积1500km2,交通极为便利,地质学野 外教学资源丰富。 3.现有校外实习基地概况 地质教学实习除了利用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外,还可以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 教学基地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柳江地质遗迹保护中心的地质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 以室内教学和野外综合路线地质调查形式进行,包括讲授式、讨论式、研究式、验证式 等。 2.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管理 野外教学实习由兴城野外教学实习队的队长、副队长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组织教师 备课,研讨野外教学方法和备课阶段遇到的新问题。野外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及时总结前一阶段教学情况,布置下一阶段教学工作,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 处理。 (六)实习(实贱)环境和设备 实习过程主要在野外进行,室内讲座和报告编写在校内或者兴城教学基地进行。野外实
11 序 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天) 要 求 5 地质报告(实习 报告)编写 每人编写一份兴城地区野外 地质调查报告(实习报告) 6 1.报告除基本地质调查内容外, 必须突出学生实习收获和成果; 2.报告必须包括学生绘制的各种 图件; 3.数字地质填图班级需提交电子 版实习报告和相关矢量化图件。 6 休息和机动 4 合计时间 35 天 (5 周) (三)教学重点 野外路线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实测剖面的程序和要求,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四)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1.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全面修完了《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 A》、《岩石学 A 实验》、《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 A》等课程或类似课程。 2. 现有校内实习基地概况 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钓鱼台海滨,各种辅助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备良 好;实习地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辖区,总面积 1500 km2,交通极为便利,地质学野 外教学资源丰富。 3. 现有校外实习基地概况 地质教学实习除了利用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外,还可以利用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 教学基地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柳江地质遗迹保护中心的地质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式 1. 教学方式 以室内教学和野外综合路线地质调查形式进行,包括讲授式、讨论式、研究式、验证式 等。 2.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管理 野外教学实习由兴城野外教学实习队的队长、副队长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组织教师 备课,研讨野外教学方法和备课阶段遇到的新问题。野外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及时总结前一阶段教学情况,布置下一阶段教学工作,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 处理。 (六)实习(实践)环境和设备 实习过程主要在野外进行,室内讲座和报告编写在校内或者兴城教学基地进行。野外实
践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辽西山地丘陵以及辽东湾海岸带。主要实习设备包括地质学常用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 (七)考核方式 (1)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系统考核,记载平时成绩: (2)实习总成绩(100%)由四部分组成,其中路线地质教学30%,实测地质剖面20%, 地质填图20%,地质报告30%。 (3)实习总成绩评定标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优秀(90分以上) 工作热情高,出色完成各阶段任务,并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较强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 每天考核成绩优秀,图件精美,报告规范。 2)良好(80-89分) 工作热情高,能较好地完成各阶段任务,并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一定的理论结合实际能 力,每天考核成绩良好以上,图件及报告格式规范。 3)中等(70-79分) 能够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良好以上,图件及报告格式符合相关要求。 4)及格(60-69分》 基本能够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及格以上,完成图件及报告编制。 5)不及格(60分以下) 基本不能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及格以下,缺席太多或不能完成图件及报告编 制
12 践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辽西山地丘陵以及辽东湾海岸带。主要实习设备包括地质学常用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 (七)考核方式 (1)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系统考核,记载平时成绩; (2)实习总成绩(100%)由四部分组成,其中路线地质教学 30%,实测地质剖面 20%, 地质填图 20%,地质报告 30%。 (3)实习总成绩评定标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优秀(90 分以上) 工作热情高,出色完成各阶段任务,并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较强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 每天考核成绩优秀,图件精美,报告规范。 2)良好(80-89 分) 工作热情高,能较好地完成各阶段任务,并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一定的理论结合实际能 力,每天考核成绩良好以上,图件及报告格式规范。 3)中等(70-79 分) 能够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良好以上,图件及报告格式符合相关要求。 4)及格(60-69 分) 基本能够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及格以上,完成图件及报告编制。 5)不及格(60 分以下) 基本不能完成各阶段任务,每天考核成绩及格以下,缺席太多或不能完成图件及报告编 制
2022版本科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2222315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中文版) 01.课程编码:22223152 02课程名称: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 03.课程名称(英文):Geoloicaideolocand politiel socpractic 04.教学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05实验中心:地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07.课程性质:必修课 08.学时:32学时(野外学时),7天(1周) 09.学分:1 10.开课学期:4 1适用专业:工程地质,地质学、地质学(李四光班)、资源查工程(固体矿产勘查 方向)、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物查方向)、拗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化学方向)。 12选用教材:暂无,适当参考张梅生等编著,地球科学野外实习指导书一兴城地质,地 质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 13.主要教学参考书:暂无 14.教研室 执笔人:岩石地球化学教研室一郑常青,参与编写:李伟民,董永胜,黄 玉龙、贾晓辉 15编写日期:2022年7月 课程基本信息(英文版) 01.Course code:22223152 2.Course name: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 social practice 3.The course name (English):Geologcal and socia 04.Teaching units: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5.Experiment center:Geological Found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Independent practice teaching 07.Course nature:Compulsory course 08.Class hours 32 hours(Field training).7days(1weeks) 09.credits:I 10 The semester 4 11.Applicable professional:engineering geology,Geology,Geology (Li Siguang Class).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Direction),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Petroeum and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Direction),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Applied Geochemistry Direction). 12.Use teaching materials:Zhang Meisheng et al.,Earth science field practice guide-
13 2022 版本科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2222315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中文版) 01.课程编码:22223152 02.课程名称: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 03.课程名称(英文):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 04.教学单位:地球科学学院 05.实验中心:地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07.课程性质:必修课 08.学时:32 学时(野外学时),7 天(1 周) 09.学分:1 10.开课学期:4 11.适用专业:工程地质,地质学、地质学(李四光班)、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勘查 方向)、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化学方向)。 12.选用教材:暂无,适当参考张梅生等编著,地球科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兴城地质,地 质出版社,2013 年 5 月第一版 13.主要教学参考书:暂无 14.教研室——执笔人:岩石地球化学教研室—郑常青,参与编写:李伟民,董永胜,黄 玉龙、贾晓辉 15.编写日期:2022 年 7 月 课程基本信息(英文版) 01. Course code: 22223152 02. Course name: 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 03. The course name (English): 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 04. Teaching units: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05. Experiment center: Geological Found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06. Course categories: Independent practice teaching 07. Course nature: Compulsory course 08. Class hours: 32 hours (Field training), 7days (1weeks) 09. credits:1 10. The semester: 4 11. Applicable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geology, Geology, Geology (Li Siguang Class),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 Direc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Direction),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ed Geochemistry Direction). 12. Use teaching materials: Zhang Meisheng et al., Earth science field practice guide --
Xingcheng geology,Geological re May 2013.first edition 13.The main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nothing 14.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author: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Zheng Changqing inolved in preparation:Li Weimin Dong Yongsheng.Huang Yulong.Jia Xiaohui 15.Compilation date:July,022 中文课程简介 《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环节,“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闲 程,结合地学人才培养野外实践这一特点,开展“兴城5+1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面向地学 部4个学院、15个地质学相关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修 筑长城、建造古城的智慧与坚韧,了解民族解放军民同心的光辉历史,传承地质先辈不畏 艰辛、永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黄大年时代楷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奠定爱党爱国基调:传承爱岗敏业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思辨力、团队 协作精神,立志献身科学探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 族精神,家国情怀,铸造敏业奉献品质。 英文课程简介 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n for the undergraduate ith geological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carries out"5+1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pattern.The course sets up for four colleges in the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15 geology-related majors.Through the course of learning,the aims are,to understand the wisdom and tenac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o build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ancient city:to understand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national liberation"the army and the people are of one mind"to inherit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pirit of geological ancestors.who never fear hardship and never climb mountains,to earn from the time model (Prof.Huang Danian).who has the most sincere patriotic feelings.Moreover,to develop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to set the tone of loving the party and country:to inherit the spirit of love and dedication:to cultivate the critical ability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in history and culture,to inherit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patrioism and to forge thequality of dedication.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修筑长城、建造古城的智慧与坚韧,了解民族 解放“军民同心”的光辉历史,传承地质先辈不畏艰辛、水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黄大 年时代楷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其次,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严谨的思辨力, 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提升学生对 地学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爱党爱国情怀,铸造墩 奉献品质
14 Xingcheng geology, Geological Press, May 2013, first edition 13. The main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 nothing 14.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 auth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Zheng Changqing, Personnel involved in preparation: Li Weimin, Dong Yongsheng, Huang Yulong, Jia Xiaohui 15. Compilation date: July, 2022 中文课程简介 《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社会实践环节,“地质学思政社会实践”课 程,结合地学人才培养野外实践这一特点,开展“兴城 5+1 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面向地学 部 4 个学院、15 个地质学相关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修 筑长城、建造古城的智慧与坚韧,了解民族解放“军民同心”的光辉历史,传承地质先辈不畏 艰辛、永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黄大年时代楷模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奠定爱党爱国基调;传承爱岗敬业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思辨力、团队 协作精神,立志献身科学探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民 族精神,家国情怀,铸造敬业奉献品质。 英文课程简介 《Geolog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 practice》is an important social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lan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is course, combining with geological field training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carries out “5 + 1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social practice” pattern. The course sets up for four colleges in the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15 geology-related majors. Through the course of learning, the aims are, to understand the wisdom and tenac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o build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ancient city; to understand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national liberation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are of one mind"; to inherit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pirit of geological ancestors, who never fear hardship and never climb mountains; to learn from the time model (Prof. Huang Danian), who has the most sincere patriotic feelings. Moreover, to develop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to set the tone of loving the party and country; to inherit the spirit of love and dedication; to cultivate the critical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team spirit and dedication to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in history and culture, to inherit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patriotism, and to forge the quality of dedication.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修筑长城、建造古城的智慧与坚韧,了解民族 解放“军民同心”的光辉历史,传承地质先辈不畏艰辛、永攀高峰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黄大 年时代楷模“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其次,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严谨的思辨力, 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提升学生对 地学专业的认同感,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养爱党爱国情怀,铸造敬业 奉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