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粉 临江仙W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 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 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 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 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 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孑里,吹起竹笛直到 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 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N
译文 •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 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 天明。 •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 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 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 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 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 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 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 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 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 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 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 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 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 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 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写作背景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 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 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 有别墅在此。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ν 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 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 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 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 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 有别墅在此。 •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 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 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 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