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试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的构造、特性、掌握继电器基本参数(电流、时间】 的调整及实验方法。 二.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调整实验 1.实验内容 ()观察电磁型继电器内部结构,熟悉其动作原理,了解继电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2)“Z”形舌片活动范围为7°左右,舌片在静止和运动过程中不应与磁极相碰并且有 不小于0.5的间隙,间隙要求上下均匀。 (3)动、静触点间距离为1.5~2.0mm,继电器动作时,动触点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 处(大约1.5mm左右)开始接触,然后滑行至末端13处终止。两个静接点倾斜度一致,并位 于同一平面上 2.起动电流,返回电流的实验 接线如图一所示,图中所用仪器有电源刀闸,单相自根调压器,滑线电阻,交流电流表 (2.5-5A)DL-11型电流继电器,指示灯。 (1)测定DL型继电器的起动电流 D 图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 a)利用改变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进行整定值范围的选择。当线圈串联时,其动 作值的范围即为刻度盘上所示的值。当线圈并联时。其动作值为刻度盘上的两倍。 b)改变弹簧的拉力可进行起动电流的均匀整定。 C)要求测出在继电器线圈串联及并联情况下,整定把手放在不同位置时(即刻度最小 刻度中间、刻度最大三个位置)。测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值」 测起动电流时调节单相调压器及滑线电阻(细调用),使通入继电器的电流均匀增大到串 联在电流继电器常开接点回路中的指示灯刚好亮为止,即使继电器刚好能动作的最小电流即 为起动电流pu记入下列表中。 (2②)测定DL型电流维电器的返回电流 待继电器动作后,再调单相调压器,降低电流,使通入的电流平滑下降直至使指示
7 实验一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试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的构造、特性、掌握继电器基本参数〔电流、时间〕 的调整及实验方法。 二.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调整实验 1.实验内容 (1) 观察电磁型继电器内部结构,熟悉其动作原理,了解继电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2) “Z”形舌片活动范围为 7 o 左右,舌片在静止和运动过程中不应与磁极相碰并且有 不小于 0.5mm 的间隙,间隙要求上下均匀。 (3) 动、静触点间距离为 1. 5 ~ 2. 0mm,继电器动作时,动触点在距静接点首端约 1/3 处(大约 1. 5mm 左右)开始接触,然后滑行至末端 1/3 处终止。两个静接点倾斜度一致,并位 于同一平面上. 2.起动电流,返回电流的实验 接线如图一所示,图中所用仪器有电源刀闸,单相自根调压器,滑线电阻,交流电流表 (2. 5 ~ 5A)DL-11 型电流继电器,指示灯。 (1) 测定 DL 型继电器的起动电流 图一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 a.)利用改变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进行整定值范围的选择。当线圈串联时,其动 作值的范围即为刻度盘上所示的值。当线圈并联时。其动作值为刻度盘上的两倍。 b)改变弹簧的拉力可进行起动电流的均匀整定。 c)要求测出在继电器线圈串联及并联情况下,整定把手放在不同位置时(即刻度最小、 刻度中间、刻度最大三个位置)。测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值。 测起动电流时调节单相调压器及滑线电阻(细调用),使通入继电器的电流均匀增大到串 联在电流继电器常开接点回路中的指示灯刚好亮为止,即使继电器刚好能动作的最小电流即 为起动电流 Ipu 记入下列表中。 (2) 测定 DL 型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待继电器动作后,再调单相调压器,降低电流,使通入的电流平滑下降直至使指示
灯刚好熄灭为止,刚好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即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Ir。 (3)计算返回系数 将测出的pu,Ire,填入表1中,计算出返回系数。 K=I 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不应小于0.85,当Kre大于0.9时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应太 小。 表1 联接方式 两线圈串联 两线国并联 测试数损 整定把手位置 测试项百 刻度最小刻度中间刻度最大刻度最小刻度中间刻度最大 1 K 3.继电器的调整方法 (1)动作值不符合刻度盘时,可按以下顺序进行调整: a)将继电器把手放在最大值,当测出的动作电流值小于盘上数值时,可将舌片的起始 位置远离电磁铁的磁极,大于盘上数值时,则应调整左限止杆,将其移近磁极。 b)再将把手放在最小值,测动作电流由子第一步已将最大值调整到与刻度盘相符满足 了要求若最小值还不符合要求,则可用改变弹簧拉力进行调整易一顺时针移动弹簧使电流 减小,反之增大 ©)刻度盘调整的同时,要检验最大位置的返回系数及最小位置时接点接触的可靠性满 足要求后再检查中间位置的刻度。 4.消除接点振动方法: 对于接近动作电流时发生振动原因有:静接点弹片太硬,太厚禅性不匀:静接点弹片弯 曲不正确:接点桥摆动角度过大:接点相遇角度不合适(一般为55° )等,因此可针对 述原因进行调整纠正。 5.返回系数不符合规定值时的调整方法 (1)系数小于0.85大于0.9时,调整静接点片弹力,改变动接点位置。 (2)返回系数小于0.85时应将舌片取下,弯曲舌片端部:调整舌片在磁极间的位置。 舌片终止位置时的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愈小(调整舌片终止位置 的限制螺杆安装在电磁铁的右上方)。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距离愈大, 返回系数小,因 舌片与磁通轴之间夹角增加时 ,继电器动作电流大为增加,而返回电流并不发生变化,因此 返因系数减小反之如将舌片起始位置移近磁极下面,则返回系数增大(调整舌片起始位置的 限制螺杆安装在电磁架左上部)
8 灯刚好熄灭为止,刚好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即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Ire。 (3) 计算返回系数 将测出的 Ipu,Ire,填入表 1 中,计算出返回系数。 pu re re I I K = 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Kre 不应小于 0. 85,当 Kre 大于 0. 9 时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应太 小。 表 1 3.继电器的调整方法 (1) 动作值不符合刻度盘时,可按以下顺序进行调整: a)将继电器把手放在最大值,当测出的动作电流值小于盘上数值时,可将舌片的起始 位置远离电磁铁的磁极;大于盘上数值时,则应调整左限止杆,将其移近磁极。- b)再将把手放在最小值,测动作电流由子第一步已将最大值调整到与刻度盘相符满足 了要求.若最小值还不符合要求,则可用改变弹簧拉力进行调整易一顺时针移动弹簧使电流 减小,反之增大. c)刻度盘调整的同时,要检验最大位置的返回系数及最小位置时接点接触的可靠性满 足要求后再检查中间位置的刻度。 4. 消除接点振动方法: 对于接近动作电流时发生振动原因有;静接点弹片太硬,太厚禅性不匀;静接点弹片弯 曲不正确;接点桥摆动角度过大;接点相遇角度不合适(一般为 55°~ 65°)等,因此可针对上 述原因进行调整纠正。 5. 返回系数不符合规定值时的调整方法: 返回系数是继电器的重要指示,对于过电流继电器其返回系数总是小于1,要求在满足 可靠性的基础上返回系数大些,这祥可使保护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1)系数小于0.85大于0. 9 时,调整静接点片弹力,改变动接点位置。 (2)返回系数小于 0. 85 时应将舌片取下,弯曲舌片端部;调整舌片在磁极间的位置。 舌片终止位置时的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愈小(调整舌片终止位置 的限制螺杆安装在电磁铁的右上方)。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因 舌片与磁通轴之间夹角增加时,继电器动作电流大为增加,而返回电流并不发生变化,因此 返因系数减小.反之如将舌片起始位置移近磁极下面,则返回系数增大(调整舌片起始位置的 限制螺杆安装在电磁架左上部)
三.时间继电器实验 1.实验目的及内容 (1)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及动作原理,熟悉时间继电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2)测量动作电压值与返回电压值。测动作时间,学会调整这些 参数的方法。 2.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接线图如图二所示,图中所用仪器有:时间继电器(DS-111或DS-13以、电阻 (1202、401型电秒表、交流电源刀闸、直流电源(10、电压表(直流0~250V :8⑧ 图二时间继电器实验接线 (1)起动电压及返回电压值检验 合上直流电源给继电器加上冲击电压,(一般在55~60V左右)能使衔铁完全被吸入的最 低电压值即为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值,然后减少电压,能使继电器的衔铁返回到原来位置的最 高电压值即为返回申压值。要求该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申压不应大于0%的领定申压估 (Vpu<70%Ue)- 返回电压值要求大于5%的额定电压值(Ure>0.0sUe), 若动作电压过高,则应检查返回弹簧弹力是否过强,衔铁在黄铜管内或衔铁弯板在固定 坐槽内摩擦是否过大。 若返回电压过低,则应检查摩擦是否过大,返回弹簧弹力是否过弱。 (2)动作时间检验 检验继电器动作时间,是通过接入电路中的一个电秒表一401型电秒表来实现的(该表 的工作原理见附录。 将时间整定把手整定在自已所要求的刻度上,(时间的整定是利用改变延时静接点位置 与时间刻度盘上的时间刻度数对准 a)合上交流 原起动401电秒表,同时将电秒表的选择开关K”定于“连续性”位置 b)手按401电秒表回零按钮,使指针回到“0”,此时电秒表即可投入工作。 c)合上直流电源,用滑线电阻将电压升到11OV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合上刀闸同时起动继电器和接通电秒表端子【一Ⅲ,电秒表开始计时,直到时间继 电器延时接点闭合,电秒表一Ⅱ接通电秒表终止计时。电秒表上测出的时间,即为预先在 继电器上整定的 要求在整定位置,于额定电压下测量动作时间三次,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按厂家的 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如下: DS.111型+005" DS.112型+010 DS-113型±0.15 实验时分别测两个时间定值山、2(根据具体继电器确定),把测量时间记在表二中 9
9 三.时间继电器实验 1. 实验目的及内容 (1) 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及动作原理,熟悉时间继电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2) 测量动作电压值与返回电压值。测动作时间,学会调整这些参数的方法。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接线图如图二所示,图中所用仪器有:时间继电器(DS-111 或 DS-113)、电阻 (120)、401 型电秒表、交流电源刀闸、直流电源(110V)、电压表(直流 0 ~ 250V) 图二 时间继电器实验接线 (1) 起动电压及返回电压值检验 合上直流电源给继电器加上冲击电压,(一般在 55 ~ 60V 左右)能使衔铁完全被吸入的最 低电压值即为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值,然后减少电压,能使继电器的衔铁返回到原来位置的最 高电压值即为返回电压值。要求该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不应大于 70%的额定电压值 (Vpu<70%Ue)。返回电压值要求大于 5%的额定电压值(Ure>0. 05Ue)。 若动作电压过高,则应检查返回弹簧弹力是否过强,衔铁在黄铜管内或衔铁弯板在固定 坐槽内摩擦是否过大。 若返回电压过低,则应检查摩擦是否过大,返回弹簧弹力是否过弱。 (2) 动作时间检验 检验继电器动作时间,是通过接入电路中的一个电秒表一 401 型电秒表来实现的(该表 的工作原理见附录Ⅲ)。 将时间整定把手整定在自已所要求的刻度上,(时间的整定是利用改变延时静接点位置 与时间刻度盘上的时间刻度数对准)。 a)合上交流电源起动 401 电秒表,同时将电秒表的选择开关"K”定于“连续性”位置。 b)手按 401 电秒表回零按钮,使指针回到“0”,此时电秒表即可投入工作。 c)合上直流电源,用滑线电阻将电压升到 110V 继电器的额定电压。 d)合上刀闸同时起动继电器和接通电秒表端子 I 一Ⅲ,电秒表开始计时,直到时间继 电器延时接点闭合,电秒表 I 一Ⅱ接通电秒表终止计时。电秒表上测出的时间,即为预先在 继电器上整定的时间。 要求在整定位置,于额定电压下测量动作时间三次,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按厂家的 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如下: DS-111 型 0. 05" DS-112 型 0. 10" DS-113 型 0. 15" 实验时分别测两个时间定值 t1、t2(根据具体继电器确定),把测量时间记在表二中
并分析是否满足要求。 、 测试数 刻度 测试顶日 数 一次 二次 三次 一次 二次 三次 测量值(秒) 误差 3.当测量时间与刻度定值不符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调整: ()当刻度起始位置与定值不符,首先调整刻度盘的位置以满足要求,如动作时间长可 将刻度盘往顺时针方向移一角度。 (2)在最大刻度处与定值不符则应调整钟表机构。 (3)调整钟表机构时,将延时静接点及刻度盘取下,将外壳作为延时动接点,扇形齿终 点限止档对外壳绝缘可作为静接点,接入秒表进行检验。 四、思考题 2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心为什么要求在085~09之间,太大或太小有什么问四 电流继电器的二组线圈由串联改为并联时其整定值有何变化为什么? 3,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为何不应大于70%的额定电压? 实验二单侧电源辐射线路电流保护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电力系统中如何利用电流整定保护。 2.熟悉单侧电源辐射线路过电流与电流速断保护互相配合工作情况。 3.根据单侧电源辐射线路的参数,学习过电流与电流速断保护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与接线 1实验原理简介 电流保护是根据网络发生短路时,电源与故障点之间电流增大的特点构成的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以躲过被保护线路外部最大短路电流为整定原则的保护。它靠动 作电流保证选择性。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则是动作电流和延时均和下一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 断保护配合以保证选择性的保护。过电流保护以躲线路最大负荷电流和外部短路切除后电流 继电器可靠返回为整定原则。它依靠动作电流及时间元件的配合获得选择性。 2.实验原理接线 如图一所示为一单侧电源辐射网。 线路AB装有两相式的三段电流保护 ①1段为电流速断保护 ②Ⅱ段为限时电 断保扩 ③Ⅲ段为过电流保扩
10 并分析是否满足要求。 表二 3. 当测量时间与刻度定值不符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调整: (1) 当刻度起始位置与定值不符,首先调整刻度盘的位置以满足要求,如动作时间长可 将刻度盘往顺时针方向移一角度。 (2) 在最大刻度处与定值不符则应调整钟表机构。 (3) 调整钟表机构时,将延时静接点及刻度盘取下,将外壳作为延时动接点,扇形齿终 点限止档对外壳绝缘可作为静接点,接入秒表进行检验。 四、思考题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Kre 为什么要求在 0. 85 ~ 0. 9 之间,太大或太小有什么问题? 2.电流继电器的二组线圈由串联改为并联时其整定值有何变化为什么? 3.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为何不应大于 70%的额定电压? 实验二 单侧电源辐射线路电流保护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电力系统中如何利用电流整定保护。 2. 熟悉单侧电源辐射线路过电流与电流速断保护互相配合工作情况。 3. 根据单侧电源辐射线路的参数,学习过电流与电流速断保护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简介与接线 1.实验原理简介 电流保护是根据网络发生短路时,电源与故障点之间电流增大的特点构成的。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以躲过被保护线路外部最大短路电流为整定原则的保护。它靠动 作电流保证选择性。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则是动作电流和延时均和下一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 断保护配合以保证选择性的保护。过电流保护以躲线路最大负荷电流和外部短路切除后电流 继电器可靠返回为整定原则。它依靠动作电流及时间元件的配合获得选择性。 2.实验原理接线 如图一所示为一单侧电源辐射网。 线路 A-B 装有两相式的三段电流保护 ① I 段为电流速断保护 ② Ⅱ段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③ Ⅲ段为过电流保护
线路B-C装有两段电流保护 ①1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扩 ②Ⅱ段为过电流保护 a8日 :日 图一单相网络图 实际实验所用的电流保护接线全图如图二所示,两条线路保护均装在一块盘上,采用不 完全星形接线方式。一次系统是利用实验室的静态模拟系统(线路开关采用交流接触器,跳 合闸均利用其线圈,图中1HA、2HA、1TA、2TA分别为手动合、跳操作按钮,保护跳闸均 通过DC中间继电器)。 当 回 图二保护原理图 三、实验项目与步骤 1根据图三所给出的参数,予先做好整定计算,并将整定值列于表一中。 28018 /3
11 线路 B-C 装有两段电流保护 ① I 段为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② Ⅱ段为过电流保护 图一单相网络图 实际实验所用的电流保护接线全图如图二所示,两条线路保护均装在一块盘上,采用不 完全星形接线方式。一次系统是利用实验室的静态模拟系统(线路开关采用交流接触器,跳 合闸均利用其线圈,图中 1HA、2HA、1TA、2TA 分别为手动合、跳操作按钮,保护跳闸均 通过 DCJ 中间继电器)。 图二 保护原理图 三、实验项目与步骤 1.根据图三所给出的参数,予先做好整定计算,并将整定值列于表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