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钢结构的连接 第1节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与特点 ■焊接连接一对接焊缝,角焊缝 ■螺栓连接一普通螺栓,髙强螺栓 ■铆钉连接一已基本被高强螺栓代替。 第2节焊缝连接 、焊接特性 、焊接方法一电弧焊(手工,自动埋弧以及气体保护焊) 电阻焊和气焊。 2、特点一省材、方便、适用强;热影响区变脆,残余应力 与变形,质量变动大。 3、焊缝缺陷一裂纹、气孔、未焊透、夹渣、烧穿等
第3章 钢结构的连接 第1节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与特点 ◼ 焊接连接-对接焊缝,角焊缝 ◼ 螺栓连接-普通螺栓,高强螺栓 ◼ 铆钉连接-已基本被高强螺栓代替。 第2节 焊缝连接 一、焊接特性 1、焊接方法-电弧焊(手工,自动埋弧以及气体保护焊)、 电阻焊和气焊。 2、特点-省材、方便、适用强;热影响区变脆,残余应力 与变形,质量变动大。 3、焊缝缺陷-裂纹、气孔、未焊透、夹渣、烧穿等
4、焊接形式 按焊件相对位置一平接(对接)、搭接以及垂直连接。 按施焊位置一俯焊(平焊)、横焊、立焊以及仰焊。 ■按截面构造一对接焊缝及角焊缝 第3节对接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构造 破口形式一型、单边V型、双边V型、U型、K型及X型。 引、落弧板 ■变厚度与变宽度的连接一≥1:4斜面。 ■质量等级与强度一一级综合性能与母材相同; 二级强度与母材相同; 三级折减强度 计算一一同构件
4、焊接形式 ◼ 按焊件相对位置-平接(对接)、搭接以及垂直连接。 ◼ 按施焊位置-俯焊(平焊)、横焊、立焊以及仰焊。 ◼ 按截面构造-对接焊缝及角焊缝 第3节 对接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一、构造 ◼ 破口形式-I型、单边V型、双边V型、U型、K型及X型。 ◼ 引、落弧板 ◼ 变厚度与变宽度的连接-≥1:4斜面。 ◼ 质量等级与强度-一级综合性能与母材相同; 二级强度与母材相同; 三级折减强度 二、计算--同构件
第4节角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构造 部位 项目 构造要求 备注 h/≤1.241(钢管结构除外) 1为较薄焊件厚度,t为 上限 t≤6时,h/≤t 对板边 焊脚尺寸 t>6时,hr≤t-(1~2) 板边角焊缝的板件厚度 h t2为较厚焊件厚度,对自 下限 h≥1.5√2;当≤4时,hr=t 动焊hr可减1mm;对单 面T形焊h应加1mm。 t为焊件厚度。 「40h八(受动力荷);60h/(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内力沿侧缝全长均匀分布 焊缝长度 上限 动力荷载); 者不限 下限 8h/和40mm 杆端与节点板 用两侧面角焊 长度l l≥l 缝连接,如右 图 距离l l≤16t1(t1>12mm时); lo≤200mm(t1≤12mm时) t1为较薄焊件厚度 搭接连接搭接最小长度 5及25mm 1为较薄焊件厚度
第4节 角焊缝的构造与计算 一、构造
■角焊缝分直角与斜角(锐角与钝角)两种截面。 ■直角型又分普通、平坡、深熔型(凹面型) ■板件厚度悬殊时角焊缝设计及边缘焊缝(P56,图3.21) 、受力特性 ■正面焊缝应力状态复杂,但内力分布均匀,承载力高; ■侧面焊缝应力状态简单,但内力分布不均,承载力低。 ■破坏为45喉部截面,设计时忽略余高。 三、角焊缝的计算 2ot|+,,,sr a)=mhl T·rT·r 1px+/, N ∑ hl B f ∑ h l
◼ 角焊缝分直角与斜角(锐角与钝角)两种截面。 ◼ 直角型又分普通、平坡、深熔型(凹面型); ◼ 板件厚度悬殊时角焊缝设计及边缘焊缝(P56,图3.21) 二、受力特性 ◼ 正面焊缝应力状态复杂,但内力分布均匀,承载力高; ◼ 侧面焊缝应力状态简单,但内力分布不均,承载力低。 ◼ 破坏为45o喉部截面,设计时忽略余高。 三、角焊缝的计算 ( ) w f f f f + f 2 2 2 6 e w M f mh l M = P x y T f I I T r I T r + = = w f f e w f f h l N = 2 w f e w f f h l N = 2
第5节普通螺栓连接 、连接性能与构造 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一一板端冲剪、螺杆受弯、螺杄剪切、 孔壁挤压、板件净截面(直线、折线)。构造满足前两种, (e≥2d6;∑t≤5d)。 ■受剪连接受力方向螺栓受力不均,一定长度时需折减。 ■受拉连接以螺杆抗拉强度为承载力极限。 施工及受力要求,螺栓有排布距离要求(栓距、线距、边距、 端距) ■分精制(A、B级)及粗制(C级,不能用于主要受力连接) 、计算 1、单个连接承载力 (1)、受剪连接 ■抗剪与承压:M=nm户N=a∑mNm=mn(,N)
第5节 普通螺栓连接 一、连接性能与构造 ◼ 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板端冲剪、螺杆受弯、螺杆剪切、 孔壁挤压、板件净截面(直线、折线)。构造满足前两种, (e≥2do;∑t≤5d)。 ◼ 受剪连接受力方向螺栓受力不均,一定长度时需折减。 ◼ 受拉连接以螺杆抗拉强度为承载力极限。 ◼ 施工及受力要求,螺栓有排布距离要求(栓距、线距、边距、 端距)。 ◼ 分精制(A、B级)及粗制(C级,不能用于主要受力连接) 二、计算 1、单个连接承载力 ⑴、受剪连接 ◼ 抗剪与承压: b V V b V f d N n 4 2 = b c b c N = dt f ( ) b c b V b Nmin = mi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