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体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发射体。当把几种 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出的能量最多。由图中不同 温度的曲线可见,随温度增加,氏增大,且其极大值向高 频移动。为了对以上现象进行合理解释,1900年 Plank 提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量子化公式: E、2mz13 (e"k-1)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他提出粒子能量永远是hv的整数 倍,E=nhv,其中v是辐射频率,h为新的物理常数,后 人称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这一创造 性的工作使他成为量子理论的奠基者,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第一次提出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著名 科学家爱因斯坦接受并补充了这一理论,以此发展自己的相 对论,波尔也曾用这一理论解释原子结构。量子假说使普朗 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奖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他提出粒子能量永远是 h 的整数 倍, = n h ,其中是辐射频率,h 为新的物理常数,后 人称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这一创造 性的工作使他成为量子理论的奠基者,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第一次提出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著名 科学家爱因斯坦接受并补充了这一理论,以此发展自己的相 对论,波尔也曾用这一理论解释原子结构。量子假说使普朗 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奖。 黑体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发射体。当把几种 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出的能量最多。由图中不同 温度的曲线可见,随温度增加,Eν增大,且其极大值向高 频移动。为了对以上现象进行合理解释,1900年Plank 提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量子化公式:
Plank
Plank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18 for their theorie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Germany Berlin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1858-1947 普朗克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18 "for their theories,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concerning the cour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Germany Berlin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1858 - 1947 普朗克
11.2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金属发射出电子 的现象。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个最小频率(即临阈频 率)时,金属才能发射光电子,不同金属的临阈频率 不同。 2.随着光强的增加,发射的电子数也增加,但不影响 光电子的动能。 3.增加光的频率,光电子的动能也随之增加。 根据光波的经典图像,波的能量与它的强度成正 比,而与频率无关,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强度,任何频 率的光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而电子的能动将随光强的 增加而增加,与光的频率无关,这些经典物理学的推 测与实验事实不符
根据光波的经典图像,波的能量与它的强度成正 比,而与频率无关,因此只要有足够的强度,任何频 率的光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而电子的能动将随光强的 增加而增加,与光的频率无关,这些经典物理学的推 测与实验事实不符。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金属发射出电子 的现象。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个最小频率(即临阈频 率)时,金属才能发射光电子,不同金属的临阈频率 不同。 2.随着光强的增加,发射的电子数也增加,但不影响 光电子的动能。 3.增加光的频率,光电子的动能也随之增加。 1.1.2
图1-3光电效应示意图(光源打开后,电流表 指针偏转)
图1-3 光电效应示意图 (光源打开后,电流表 指针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