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论文的时间为1900年6月20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 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35年前就由孟德尔做过了。因此,1900 年被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这一阶段的工作意义在于用实验证明了亲代 传给子代的不是现成的性状本身,而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推翻了混合遗传的观念, 建立了颗粒遗传的观点。 2.2染色体理论和基因概念的确立(经典遗传学) 1903年首先发现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的行为 的一致性,从而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并且认为生物个体的性状远远超过其染 色体的数量,因此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 (Johanssen)创用了基因(gene)一词,代替了遗传因子,同一时期贝特升在豌豆的杂 交实验中,美国的摩尔根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都发现了连锁遗传的现象。这一阶段的 重要意义在于把遗传学的研究与细胞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确立 了基因作为功能单位、交换单位和突变单位三位一体的概念。 2.3现代遗传学阶段(分子遗传学) 1944年,美国学者埃弗里等首先在肺炎双球菌中证实了转化因子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从而阐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953年,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 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一发现常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学的真 正开端。按照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设,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中心问题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 排列顺序的信息究竞以什么形式储存在DNA分子结构中,这些信息又通过什么过程从 DNA向蛋白质分子转移。前一问题是遗传密码问题,后一问题是蛋白质生物合成问题, 这又涉及转录和翻译、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移核糖核酸(tRNA)和核糖体的结构 与功能的研究。这些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形 成的。20世纪70年代,已进入人工合成基因的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这一新领域。 1977年人 工合成人下丘脑激素抑制因子,42对碱基14个氨基酸的一个多肽,合成基因在大 肠杆菌中100g细菌内产生35mg产品,相当于50万只绵羊中的提取量。目前,基因工 程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开展在农业、工业、医学以及环保等方面。2001年1月6日美国、 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 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1%(3000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谱也绘 制成功。 3园林植物有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
到他论文的时间为 1900 年 6 月 20 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 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 35 年前就由孟德尔做过了。因此,1900 年被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这一阶段的工作意义在于用实验证明了亲代 传给子代的不是现成的性状本身,而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推翻了混合遗传的观念, 建立了颗粒遗传的观点。 2.2 染色体理论和基因概念的确立(经典遗传学) 1903 年首先发现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的行为 的一致性,从而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并且认为生物个体的性状远远超过其染 色体的数量,因此提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1909 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 (Johanssen)创用了基因(gene)一词,代替了遗传因子,同一时期贝特升在豌豆的杂 交实验中,美国的摩尔根在果蝇的遗传研究中,都发现了连锁遗传的现象。这一阶段的 重要意义在于把遗传学的研究与细胞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创立了染色体遗传理论,确立 了基因作为功能单位、交换单位和突变单位三位一体的概念。 2.3 现代遗传学阶段(分子遗传学) 1944 年,美国学者埃弗里等首先在肺炎双球菌中证实了转化因子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从而阐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953 年,美国分子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分子生物 学家克里克提出了 DNA 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这一发现常被认为是分子遗传学的真 正开端。按照一个基因一种酶假设,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中心问题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 排列顺序的信息究竟以什么形式储存在 DNA 分子结构中,这些信息又通过什么过程从 DNA 向蛋白质分子转移。前一问题是遗传密码问题,后一问题是蛋白质生物合成问题, 这又涉及转录和翻译、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移核糖核酸(tRNA)和核糖体的结构 与功能的研究。这些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都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和 60 年代前期形 成的。20 世纪 70 年代,已进入人工合成基因的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这一新领域。 1977 年人 工合成人下丘脑激素抑制因子,42 对碱基 14 个氨基酸的一个多肽,合成基因在大 肠杆菌中 100g 细菌内产生 35mg 产品,相当于 50 万只绵羊中的提取量。目前,基因工 程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开展在农业、工业、医学以及环保等方面。2001 年 1 月 6 日美国、 英国等 6 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 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 1%(3000 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谱也绘 制成功。 3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
园林植物有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有种规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种 质资源,创造出具有适应各种绿化功能要求的、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的园林 植物新品种、新类型。 园林植物在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莲 勃发展,对园林植物的品种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花卉消费额以年均16%的速度在递增,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 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人们不仅需要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来发挥美化环 境的作用,更要求它们在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以及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面作出贡献,还 希望它们在绿化环境和美化环境的同时生产一些经济副产品。这就要求园林植物要有足 够多的种类,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 园林植物是以美的形体奉献于世界,而营造美的基础就是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就需要园林植物育种工作者不断地培育出新品种。目前育种目标主要有抗性育种:抗 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耐盐碱等:重瓣性、大花性、芳香性、早花和晚花期、 花期长、多花性以及新奇和艳丽的花色:高产和耐储运等。 4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 4.1我国园林植物有种工作发展概况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北半 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一些古老植物类群在我国仍有保存,如银杏、水杉、银杉、水松、 金钱松、珙桐、连香树、伯乐树和香果树等。在现今已知的30万种高等植物中,我国约 有3万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也是最大、最早 的起源中心。我国花卉资源也相当丰富,既有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温带花卉,又有 高山花卉、岩生花卉、沼泽生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无愧为“世 界园林之母”之美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人民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应用不同 的栽培方法,按照自己的需要、爱好和感官的判断,选择最好的、奇特的植株和类型留 种,开始了原始的育种工作。他们不但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园林植物栽培品种,也总结出 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这些宝贵的栽培经验随若园林植物一起流传于世。如汉初修上林苑, 远方各献名果异卉。另据《西京杂记》所载,当时所搜集的果树、花卉达2000余种,其 中梅花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胭脂梅等许多品种。这说明早在2000年前,我 国就已开始了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大规模引种驯化试验。菊花自晋代开始已有1600多年 的栽培历史,至宋代,刘蒙泉等在《菊谱》中已记述了培育纯合的重瓣、并蒂、新型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植物种 质资源,创造出具有适应各种绿化功能要求的、并具有丰富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的园林 植物新品种、新类型。 园林植物在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蓬 勃发展,对园林植物的品种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据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 花卉消费额以年均 16%的速度在递增,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 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人们不仅需要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来发挥美化环 境的作用,更要求它们在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以及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方面作出贡献,还 希望它们在绿化环境和美化环境的同时生产一些经济副产品。这就要求园林植物要有足 够多的种类,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 园林植物是以美的形体奉献于世界,而营造美的基础就是园林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就需要园林植物育种工作者不断地培育出新品种。目前育种目标主要有抗性育种:抗 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耐盐碱等;重瓣性、大花性、芳香性、早花和晚花期、 花期长、多花性以及新奇和艳丽的花色;高产和耐储运等。 4 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业的发展 4.1 我国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概况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北半 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一些古老植物类群在我国仍有保存,如银杏、水杉、银杉、水松、 金钱松、珙桐、连香树、伯乐树和香果树等。在现今已知的 30 万种高等植物中,我国约 有 3 万种。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也是最大、最早 的起源中心。我国花卉资源也相当丰富,既有热带花卉、温带花卉、寒温带花卉,又有 高山花卉、岩生花卉、沼泽生花卉、水生花卉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无愧为“世 界园林之母”之美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人民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应用不同 的栽培方法,按照自己的需要、爱好和感官的判断,选择最好的、奇特的植株和类型留 种,开始了原始的育种工作。他们不但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园林植物栽培品种,也总结出 了丰富的栽培经验,这些宝贵的栽培经验随着园林植物一起流传于世。如汉初修上林苑, 远方各献名果异卉。另据《西京杂记》所载,当时所搜集的果树、花卉达 2000 余种,其 中梅花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胭脂梅等许多品种。这说明早在 2000 年前,我 国就已开始了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大规模引种驯化试验。菊花自晋代开始已有 1600 多年 的栽培历史,至宋代,刘蒙泉等在《菊谱》中已记述了培育纯合的重瓣、并蒂、新型
大花的菊花品种的经验。牡丹是自魏晋南北朝时已有记载的名花,至唐代已有芽变选种 的记录。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洛阳牡丹记》中记载:潜溪绯者,千叶绯花 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本是紫花,急于聚中特出绯者,不过 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其花绯红。 新中国成立后,园林植物有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首先,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整理、研究工作。如对梅花不仅写出了中国梅花分类系统的专著, 而且对实生梅树的遗传变异、引种驯化进行了研究。对其他一些传统名花,如牡丹、山 茶、杜鹃、桂花、菊花、芍药、水仙、荷花等的起源、品种、花型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在引种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自1972年恢复重建后至1985年建园 30年之际,就引种栽培植物约3000种及品种,温室植物1600种和品种。他们还与北京 林业大学园林系协作,使梅花和水杉在北国安家落户。在选择育种方面,武汉市园林科 研所等单位对天然授粉的荷花进行单株选择,选育出37个荷花品种。在杂交育种方面, 南京林业大学已故叶培忠教授成功地进行了柳杉与杉木的属间杂交,并选育了中国马褂 木和北美鹅堂楸的种间杂种。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在唐莒蒲和香味的仙客来育种上都有出 色的成绩。上海植物园近年来在百合种间杂交有种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功。 但是,在我国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中,现在栽培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却相当贫乏。 例如在上海,1979年调查的14个市区公园,只有乔灌木141种(包括变种、变型):据 重庆市各区及公园街道的调查,共有栽培、野生植物300种,其中栽培的只有100种左 右;再如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据1981年《武汉绿地树种栽培名录》中记载,也不过 511种之多。至于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在全国更是屈指可数,且有严重退化与混杂。 因此,在我国面临着丰富栽培园林植物种类的任务,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利用科学的技 术方法,根据有种目标,不断地培有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优良园林植物新品种,以提高我 国园林建设的质量。 4.2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近况 近年来,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发展动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以抗病为中心的育种目标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用量的不断增 加,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园林植物育种上提出了选育抗多种病虫害品 种的要求,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2)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国外对于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鉴定和保存,都 有比较完美的体制。例如美国农业部约在21世纪初即设有植物引种局,负责植物种质资 源的搜集、鉴定、繁殖及编制档案等工作,进行种苗检疫,长期保存种质资源,随时提
大花的菊花品种的经验。牡丹是自魏晋南北朝时已有记载的名花,至唐代已有芽变选种 的记录。如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著《洛阳牡丹记》中记载:潜溪绯者,千叶绯花, 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本是紫花,急于聚中特出绯者,不过一 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其花绯红。 新中国成立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首先,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整理、研究工作。如对梅花不仅写出了中国梅花分类系统的专著, 而且对实生梅树的遗传变异、引种驯化进行了研究。对其他一些传统名花,如牡丹、山 茶、杜鹃、桂花、菊花、芍药、水仙、荷花等的起源、品种、花型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在引种方面,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自 1972 年恢复重建后至 1985 年建园 30 年之际,就引种栽培植物约 3000 种及品种,温室植物 1600 种和品种。他们还与北京 林业大学园林系协作,使梅花和水杉在北国安家落户。在选择育种方面,武汉市园林科 研所等单位对天然授粉的荷花进行单株选择,选育出 37 个荷花品种。在杂交育种方面, 南京林业大学已故叶培忠教授成功地进行了柳杉与杉木的属间杂交,并选育了中国马褂 木和北美鹅堂楸的种间杂种。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在唐菖蒲和香味的仙客来育种上都有出 色的成绩。上海植物园近年来在百合种间杂交育种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功。 但是,在我国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中,现在栽培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却相当贫乏。 例如在上海,1979 年调查的 14 个市区公园,只有乔灌木 141 种(包括变种、变型);据 重庆市各区及公园街道的调查,共有栽培、野生植物 300 种,其中栽培的只有 100 种左 右;再如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据 1981 年《武汉绿地树种栽培名录》中记载,也不过 511 种之多。至于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在全国更是屈指可数,且有严重退化与混杂。 因此,在我国面临着丰富栽培园林植物种类的任务,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利用科学的技 术方法,根据育种目标,不断地培育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优良园林植物新品种,以提高我 国园林建设的质量。 4.2 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工作发展近况 近年来,国外园林植物育种发展动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以抗病为中心的育种目标近年来,由于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用量的不断增 加,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园林植物育种上提出了选育抗多种病虫害品 种的要求,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2)重视品种资源的研究国外对于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鉴定和保存,都 有比较完美的体制。例如美国农业部约在 21 世纪初即设有植物引种局,负责植物种质资 源的搜集、鉴定、繁殖及编制档案等工作,进行种苗检疫,长期保存种质资源,随时提
供有关单位所需要资料与种苗、接穗。美国农业部近20年来搜集山茶属已有20个种,4 个近缘属植物的71个引种材料。他们利用这批材料作为主要的杂交亲本,经过十多年的 努力,终于在全世界首次有成了抗寒和芳香的山茶新品种,并已正式繁殖推广,他们的 国家植物园又已于1980年1月从我国弄到了世界珍稀植物金花茶(C.chrysomtha)的种 子,并已成功地培有成4株幼苗。准备今后用它们作为重要亲本,与山茶栽培品种进行 种间杂交,以期选有出全球前所未有的黄色系重瓣大花山茶新品种。 ()实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原始材料的鉴定、杂种后代的筛选以及品种的比 较,分析鉴定和栽培试验、区域试验等,由育种、遗传、细胞、解剖、生理生化、植保 土肥和栽培等学科的人员,以育种为中心,统一分工,协同研究。这种做法对于解决复 杂的园林植物良种问题和加速良种进程,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 如对育种材料的分析鉴定,国外多采用高效准确的测试仪进行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定 性及定量),而对含量极少的成分也能进行快速分析,关于植物组织解剖的细胞学的性状 观察,则多用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至亲本选配、配合力的测试手段等方法,大大提高了 育种工作的效率。 5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途径 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是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引种、选择育种、人 工创造新品种(如杂交有种、倍性有种、诱变有种、体细胞杂交等)是新品种选育的3 个基本途径。在自然界,植物常常存在一些自然变异,通过选择有种的方法,可迅速选 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新品种。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以Y射线 诱发悬铃木(又称法国梧桐),1979年选出了少毛单株,为进一步选有无毛悬铃木打下基 础。牡丹、山茶、玫瑰、竹类、荷花、菊花、兰花等一些品种也是通过单纯选种而有成 的。 引进国内外已有的园林植物优良品种或类型,在本地区进行栽培,也是迅速丰富本 地园林植物新类型的一种育种途径。现已广泛用于城市绿化的欧美杨、悬铃木,花卉中 的郁金香、风信子等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利用有性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及基因转移等手段,诱发变异类 型,再通过选择获得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外选育花卉新品种的主要途径。育种中最常用 的手段就是有性杂交。当前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百合、郁金香、牡丹、月季的大部分品 种都是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培育而成的。对培育的优良品种,要做好良种的繁育工作,以 便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地繁育优良种苗,以满足园林绿化、美化的需要,并在繁育推 广过程中,不降低优良品种的种性。目前,世界园林植物育种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
供有关单位所需要资料与种苗、接穗。美国农业部近 20 年来搜集山茶属已有 20 个种,4 个近缘属植物的 71 个引种材料。他们利用这批材料作为主要的杂交亲本,经过十多年的 努力,终于在全世界首次育成了抗寒和芳香的山茶新品种,并已正式繁殖推广,他们的 国家植物园又已于 1980 年 1 月从我国弄到了世界珍稀植物金花茶(C.chrysomtha)的种 子,并已成功地培育成 4 株幼苗。准备今后用它们作为重要亲本,与山茶栽培品种进行 种间杂交,以期选育出全球前所未有的黄色系重瓣大花山茶新品种。 (3)实行多学科协同作战的综合育种原始材料的鉴定、杂种后代的筛选以及品种的比 较,分析鉴定和栽培试验、区域试验等,由育种、遗传、细胞、解剖、生理生化、植保、 土肥和栽培等学科的人员,以育种为中心,统一分工,协同研究。这种做法对于解决复 杂的园林植物良种问题和加速良种进程,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 如对育种材料的分析鉴定,国外多采用高效准确的测试仪进行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定 性及定量),而对含量极少的成分也能进行快速分析,关于植物组织解剖的细胞学的性状 观察,则多用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至亲本选配、配合力的测试手段等方法,大大提高了 育种工作的效率。 5 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基本途径 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繁育是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引种、选择育种、人 工创造新品种(如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体细胞杂交等)是新品种选育的 3 个基本途径。在自然界,植物常常存在一些自然变异,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可迅速选 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新品种。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以γ射线 诱发悬铃木(又称法国梧桐),1979 年选出了少毛单株,为进一步选育无毛悬铃木打下基 础。牡丹、山茶、玫瑰、竹类、荷花、菊花、兰花等一些品种也是通过单纯选种而育成 的。 引进国内外已有的园林植物优良品种或类型,在本地区进行栽培,也是迅速丰富本 地园林植物新类型的一种育种途径。现已广泛用于城市绿化的欧美杨、悬铃木,花卉中 的郁金香、风信子等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利用有性杂交、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及基因转移等手段,诱发变异类 型,再通过选择获得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外选育花卉新品种的主要途径。育种中最常用 的手段就是有性杂交。当前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百合、郁金香、牡丹、月季的大部分品 种都是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培育而成的。对培育的优良品种,要做好良种的繁育工作,以 便在短时间内迅速、大量地繁育优良种苗,以满足园林绿化、美化的需要,并在繁育推 广过程中,不降低优良品种的种性。目前,世界园林植物育种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总
的趋向是“采用现代化分析方法,实行多学科协作,重视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广泛搜集 研究品种资源,突出以抗性为中心的有种目标”。随着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 基础科学的发展,使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预见性日益加强,效率不断提高。而随着分子 遗传学和遗传工程学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能动地改变和控制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展现 出美好的前景。 五、作业 1园林植物育种在园林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2目前国内外园林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遗传学.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2.王名全等.北美树种在我国引种驯化的回顾与展望.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93,8:7-16 3[日]安田齐著,傅玉兰译.花色的生理生物化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4.蔡旭主编.植物遗传有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七、课后记 八、板书设计 绪论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四、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 业的发展 难种、 二、遗传学的发展 品种 三、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五、园林植物有种工作的基 字词 本途径
的趋向是“采用现代化分析方法,实行多学科协作,重视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广泛搜集 研究品种资源,突出以抗性为中心的育种目标”。随着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 基础科学的发展,使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预见性日益加强,效率不断提高。而随着分子 遗传学和遗传工程学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能动地改变和控制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展现 出美好的前景。 五、作业 1.园林植物育种在园林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2.目前国内外园林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王亚馥, 戴灼华主编. 遗传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名全等. 北美树种在我国引种驯化的回顾与展望. 植物引种驯化集刊, 1993, 8:7-16 3.[日]安田齐著, 傅玉兰译. 花色的生理生物化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4.蔡旭主编. 植物遗传育种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5.陈俊愉, 程绪珂. 中国花经.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七、课后记 八、板书设计 绪论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三、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及作用 四、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事 业的发展 五、园林植物育种工作的基 本途径 疑难 种、 品种 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