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 书柬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 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 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 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
❖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 书柬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 《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 杂记。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 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 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今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死痴 使 度 寄 笑 可 元 士 元 可 ≥ 轼 bbs.mtv2000.com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死痴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米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 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 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 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 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 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予以人格化。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 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 潇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始见于南宋(林景熙:《霁山集· 五云梅舍记》)。在此之前,唐代诗人元结《丐论》 曾以山水、松竹、琴酒为三友;宋代苏轼《题文与 可画》一诗以松、竹、石为三友。 “四君子”是梅、兰、竹、菊的合称。所谓君子, 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 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予以人格化。梅花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 众花而报春;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 潇洒;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 “岁寒三友” 与“四君子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 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 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 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 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 诗便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梅兰竹菊 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 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 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 思想的内涵
而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 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 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 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 诗便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梅兰竹菊 高贵的品性引起画家的无限联想,出现了 许多专画四君子画的画家,这在世界艺林 中是最为独特的,富有中华民族美学 思想的内涵。 “岁寒三友” 与“四君子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你在阅 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BAMBOO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你在阅 读本文时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