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朗读、翻译第四自然段 1、口头翻译本段 2、“子犯请击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子犯”晋国大夫,“子犯请 击之”的“之”则指秦军。秦君被烛之武 说服,答应退军,则是子犯请求进攻的原 因 郑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2021/2/11 智说秦君
2021/2/11 11 七、朗读、翻译第四自然段 1、口头翻译本段。 2、 “子犯请击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子犯”晋国大夫,“子犯请 击之”的“之”则指秦军。秦君被烛之武 说服,答应退军,则是子犯请求进攻的原 因。 秦军乃还 秦晋围郑 夜缒而出 智说秦君 郑 危在旦夕 烛之武 临危受命
3、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 武”三条理由退兵,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不仁”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 知”才是他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在风云突变中, 头脑清醒,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 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 原因。晋文公撤军,也正是烛之武想达到的目的,郑 国因此转危为安 郑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智说秦君 2021/2/11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12
2021/2/11 12 3、晋文公最后以“不仁” 、 “不知” 、 “不 武”三条理由退兵,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不仁”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 知”才是他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在风云突变中, 头脑清醒,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 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 原因。晋文公撤军,也正是烛之武想达到的目的,郑 国因此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智说秦君 郑 临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