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1151722011301 课程英文名: Linear Algebra 果程:无 实践学时:无 修读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2学分,共36学时。 本课程基本内容是讲授向量空间和矩阵的理论,为今后学习代数学和其它学科打下 基础,并且在科学研究和各行各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必选 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代数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理科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较高的数学素质 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善于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学专业的各种实 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专题一:行列式(6课时6) 主题1:引例一低阶行列式 主题2:n阶行列式的定义※ 主题3:行列式的性质※ 主题4:行列式的展开定理※ 主题5:克莱姆法则 专题二:矩阵及其运算(8学时) 主题1:矩阵的概念 主题2: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 主题3:矩阵的运算※ 主题4:逆矩阵※ 主题5: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专题三: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8课时,含2课时习题课) 主题1:矩阵初等变换的定义与定理※ 主题2:矩阵的秩※ 主题3:线性方程组的解※
1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1151722011301 课程英文名:Linear Algebra 预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36 实践学时:无 建议修读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2 学分,共 36 学时。 本课程基本内容是讲授向量空间和矩阵的理论,为今后学习代数学和其它学科打下 基础,并且在科学研究和各行各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必选 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掌握代数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理科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较高的数学素质 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善于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学专业的各种实 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专题一:行列式(6 课时 6) 主题 1:引例—低阶行列式 主题 2:n 阶行列式的定义※ 主题 3:行列式的性质※ 主题 4:行列式的展开定理※ 主题 5:克莱姆法则 专题二:矩阵及其运算(8 学时) 主题 1:矩阵的概念 主题 2: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阵;数量阵;单位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 主题 3:矩阵的运算※ 主题 4:逆矩阵※ 主题 5: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专题三: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8 课时,含 2 课时习题课) 主题 1:矩阵初等变换的定义与定理※ 主题 2:矩阵的秩※ 主题 3:线性方程组的解※
专题四: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8课时,含2课时习题课) 主题1: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主题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主题3:向量组的秩※ 主题4: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主题5:向量空间※ 专题五:相似矩阵(6课时,含2课时习题课) 主题1: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主题2: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 主题3:相似矩阵 主题4: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建议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 教学为辅。 (一)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授方式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 1.采用课前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平缓过渡到本次课内容。 2.对于每一个定义的讲述,都是首先介绍该定义的实际背景,然后介绍相关的几何意 义 3.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适当穿插提问、设问等。 4.贯穿整节课的知识点用板书,方便随时的比照说明。 5.利用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以加大课堂信息量,节省板书时间,特别是 方程组的解的结构部分,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二)实践教学为辅 为了适应本科教育应“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课程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若干综合 各个知识点的上机实践作业,使学生运用 Matlab软件来解决课本中的实例与相关的实 际问题. (三)自主研究性学习 对于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为其提供本学科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介绍。学校具备
2 专题四: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8 课时,含 2 课时习题课) 主题 1: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主题 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主题 3:向量组的秩※ 主题 4: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主题 5:向量空间※ 专题五:相似矩阵(6 课时,含 2 课时习题课) 主题 1: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主题 2: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 主题 3:相似矩阵 主题 4: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建议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 教学为辅。 (一) 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教授方式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 法: 1. 采用课前复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回顾重要知识点,并平缓过渡到本次课内容。 2. 对于每一个定义的讲述,都是首先介绍该定义的实际背景,然后介绍相关的几何意 义. 3.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适当穿插提问、设问等。 4. 贯穿整节课的知识点用板书,方便随时的比照说明。 5. 利用 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以加大课堂信息量,节省板书时间,特别是 方程组的解的结构部分,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 (二) 实践教学为辅。 为了适应本科教育应“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课程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若干综合 各个知识点的上机实践作业,使学生运用 Matlab 软件来解决课本中的实例与相关的实 际问题. (三) 自主研究性学习 对于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为其提供本学科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介绍。学校具备
的优秀图书馆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校园网、 Internet和学院局域网均可为学生提供 一个方便的交流和使用平台。 四、课程教学评价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一)平时成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作业占15%,课堂作业占10%,出勤占5% (二)期末考试(教师评价):占70分,以闭卷方式进行,试题以计算题与应用题为主。 五、课程学习资源 (一)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 其它参考书目 1、《线性代数简明教程》,陈龙玄等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线性代数》,居余马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线性代数及应用》,谢国瑞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 David c.Lay.2005年 (二)其它学习资源 课程网站 http://media6.opencomcn/media001/1403/dongshi/xianxingdshx/index.html 六、课程学习建议 1.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正确熟练运用基本方法及基本运算。 线性代数的概念很多,重要的有:代数余子式,逆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秩 (矩阵、向量组、二次型),等价(矩阵、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 组,基础解系与通解,解的结构与解空间,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与相似对角化, 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正定,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 2.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与转换,知识要成网,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线性代数从内容上看纵横交错,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因此解题方 法灵活多变,复习时应当常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再问做得好不好?只有不断地归纳总 结,努力搞清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接口与切入点多了,熟悉了,思路自然 就开阔了
3 的优秀图书馆资源和良好的网络环境,校园网、Internet 和学院局域网均可为学生提供 一个方便的交流和使用平台。 四、课程教学评价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一)平时成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作业占 15%,课堂作业占 10%,出勤占 5% (二)期末考试(教师评价):占 70 分,以闭卷方式进行,试题以计算题与应用题为主。 五、课程学习资源 (一)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线性代数》,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版。 其它参考书目: 1、《线性代数简明教程》,陈龙玄等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年 2、《线性代数》,居余马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线性代数及应用》,谢国瑞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4、《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David C.Lay .2005 年 (二)其它学习资源 课程网站: http://media6.open.com.cn/media001/1403/dongshi/xianxingdshx/index.html 六、课程学习建议 1. 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正确熟练运用基本方法及基本运算。 线性代数的概念很多,重要的有:代数余子式,逆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秩 (矩阵、向量组、二次型),等价(矩阵、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 组,基础解系与通解,解的结构与解空间,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与相似对角化,二 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正定,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 2. 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与转换,知识要成网,努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线性代数从内容上看纵横交错,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因此解题方 法灵活多变,复习时应当常问自己做得对不对?再问做得好不好?只有不断地归纳总 结,努力搞清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接口与切入点多了,熟悉了,思路自然 就开阔了
3.注重逻辑性与叙述表述 线性代数对于抽象性与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证明题可以了解考生对数学主要 原理、定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考査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家复习整 理时,应当搞清公式、定理成立的条件,不能张冠李戴,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叙述表达 应准确、简洁。 4.加强练习,掌握技巧。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工作。 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 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有余力的同学要尽可能多做习题。凡数学课程, 只是看书而不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好的。通常是,看书时明白了,当要做习题时又无 从下手。做习题能帮助我们复习提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
4 3. 注重逻辑性与叙述表述 线性代数对于抽象性与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证明题可以了解考生对数学主要 原理、定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家复习整 理时,应当搞清公式、定理成立的条件,不能张冠李戴,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叙述表达 应准确、简洁。 4. 加强练习,掌握技巧。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工作。 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 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有余力的同学要尽可能多做习题。凡数学课程, 只是看书而不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好的。通常是,看书时明白了,当要做习题时又无 从下手。做习题能帮助我们复习提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算法的掌握
《G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1151722011302 课程英文名: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预修课程:《计算机导论冫 总学时数:54 实践学时:18 建议修读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3学分,共54学时,其中18学时为实践学 时。课程于第一学期开设。C是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程序设计语言, 具备功能强大、语法灵活等特点,是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必须掌握程序设计语言 本课程从软件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基本数据类型、程序的基本结构与构 成、结构化程序设计、优化程序设计、构造数据类型和外部数据类型等项内容,使学生 能够深刻理解、全面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理解并应用结构 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程序设计;掌握C语言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运用C语言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打 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第1章C语言概述 (4学时) 主要内容:C语言程序的简单介绍和基本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特点和基本步骤。 第2章程序的灵魂:算法 (4学时) 主要内容:算法的定义和特征,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衡量尺度和设计算法的基本步骤 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4学时) 主要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常量和变量定义,各种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4章顺序程序设计 (4学时) 主要内容:C语言是如何实现顺序结构设计的。 基本要求:掌握C语言的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和顺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5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码:1151722011302 课程英文名: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预修课程:《计算机导论》 总学时数: 54 实践学时: 18 建议修读学期: 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3 学分,共 54 学时,其中 18 学时为实践学 时。课程于第一学期开设。C 是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程序设计语言, 具备功能强大、语法灵活等特点,是计算机专业技术员必须掌握程序设计语言。 本课程从软件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基本数据类型、程序的基本结构与构 成、结构化程序设计、优化程序设计、构造数据类型和外部数据类型等项内容,使学生 能够深刻理解、全面掌握 C 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并掌握 C 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理解并应用结构 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程序设计;掌握 C 语言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运用 C 语言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打 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 第 1 章 C语言概述 (4学时) 主要内容:C 语言程序的简单介绍和基本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特点和基本步骤。 第 2 章 程序的灵魂: 算法 (4 学时) 主要内容:算法的定义和特征,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衡量尺度和设计算法的基本步骤。 第 3 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 ※ (4 学时) 主要内容: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常量和变量定义,各种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 4 章 顺序程序设计 (4 学时) 主要内容:C 语言是如何实现顺序结构设计的。 基本要求:掌握 C 语言的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和顺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