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是学前教育专业 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学前教 育专业学生的素养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立志从教的学生明确在 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 理个人与职业、与幼儿、与幼儿园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 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 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 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该门课程为1学分,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课堂理论课时是10 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和名师专业成长经验分享。主要教学环节包 括: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小组自主学习、名师经验分享及相关案 例分析等。 成绩考核形式:考查(平时成绩(出勤、课内外作业十课堂学习 表现)(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16 学时 1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性质 1.课程性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是学前教育专业 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学前教 育专业学生的素养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立志从教的学生明确在 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 理个人与职业、与幼儿、与幼儿园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 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 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 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该门课程为 1 学分,总学时为 16 学时,其中课堂理论课时是 10 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和名师专业成长经验分享。主要教学环节包 括: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小组自主学习、名师经验分享及相关案 例分析等。 成绩考核形式:考查(平时成绩(出勤、课内外作业+课堂学习 表现)(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三、先行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 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定义及其职业的特殊性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 二、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基本原则
三、先行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2 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 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并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定义及其职业的特殊性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社会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 二、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与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及其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涵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及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及其特征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与要求 第二章爱国守法 贯彻教育方针(1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作为教师应该爱国爱民、贯彻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廉 洁从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教师在职业 中强化公民意识、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理解并掌握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 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要求:树立爱国守法、贯彻教育方 针的职业公民意识,杜绝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努力成为爱国守法的模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是树立爱国守法 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践行。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爱国爱民 强化公民意识 一、爱国爱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 三、强化公民意识真正爱国爱民 第二节贯彻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及其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涵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及特点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及其特征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与要求 第二章 爱国守法 贯彻教育方针(1 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作为教师应该爱国爱民、贯彻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廉 洁从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理解教师在职业 中强化公民意识、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理解并掌握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 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要求;树立爱国守法、贯彻教育方 针的职业公民意识,杜绝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努力成为爱国守法的模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是树立爱国守法 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践行。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爱国爱民 强化公民意识 一、爱国爱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爱国爱民的具体表现 三、强化公民意识 真正爱国爱民 第二节 贯彻教育方针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一、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正确行使权利 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做爱国守法的模范 第三节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一、依法执教的时代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新时期教师廉洁从教的意义、内容与要求 第三章 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事业(1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教育性需求和教育意义、具体要求和实践 途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问题:理解教师爱岗敬业 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时期教师爱岗敬业的新要求:理解和掌握爱岗敬业、爱教尽 责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教学难点是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并在教育 实践中践行。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伦理蕴涵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境界 三、爱岗敬业的道德评判 第二节爱岗敬业的教育性需求和教育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忠诚教育事业的表现 二、爱岗敬业精神是教师乐教勤的力量源泉
一、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二、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正确行使权利 三、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做爱国守法的模范 第三节 依法执教 廉洁从教 一、依法执教的时代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新时期教师廉洁从教的意义、内容与要求 第三章 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事业(1 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教育性需求和教育意义、具体要求和实践 途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问题;理解教师爱岗敬业 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时期教师爱岗敬业的新要求;理解和掌握爱岗敬业、爱教尽 责的途径和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教学难点是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并在教育 实践中践行。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爱岗敬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境界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伦理蕴涵 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境界 三、爱岗敬业的道德评判 第二节 爱岗敬业的教育性需求和教育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忠诚教育事业的表现 二、爱岗敬业精神是教师乐教勤的力量源泉
三、爱岗敬业是教有所为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和实践途径 一、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 二、爱岗敬业精神的强化 三、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践表现 第四章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2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问题:了解新时期教师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新要求,理解和掌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途径 和方法,明白热爱关心学生是自己的使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热爱学生,尊重人格:教学难点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师生关系观。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热爱学生严慈相济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关爱学生的策略与方式 第二节尊重人格公正对待 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二、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人本主义要求 三、尊重人格、公正对待的实践表现
三、爱岗敬业是教有所为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和实践途径 一、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 二、爱岗敬业精神的强化 三、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践表现 第四章 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2 课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问题;了解新时期教师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新要求;理解和掌握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途径 和方法,明白热爱关心学生是自己的使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热爱学生,尊重人格;教学难点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师生关系观。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爱学生 严慈相济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关爱学生的策略与方式 第二节 尊重人格 公正对待 一、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二、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的人本主义要求 三、 尊重人格、公正对待的实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