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方关于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 战后,随着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 的扩大,其有关的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演进,经过了 从简单的概念到完善的理论体系,从静态研究到动态 研究,从单纯经济学角度到组织和制度的研究与发展 过程。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垄断优势论、产品周期论、 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 及新近发展着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理论等
二、西方关于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 战后,随着西方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 的扩大,其有关的理论也在实践中不断演进,经过了 从简单的概念到完善的理论体系,从静态研究到动态 研究,从单纯经济学角度到组织和制度的研究与发展 过程。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垄断优势论、产品周期论、 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 及新近发展着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理论等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海默和金德 伯格,其主要观点如下: 对外直接投资是结构性市场非完善的产物,因而 “纯正”的经济学和贸易理论并不适用于解释对 外直接投资;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 是该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或主要推 动力量; 跨国公司倾向于以海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利用其独 特的垄断优势
(一)垄断优势理论 ◼ 对外直接投资是结构性市场非完善的产物,因而 “纯正”的经济学和贸易理论并不适用于解释对 外直接投资; ◼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 是该企业从事海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或主要推 动力量; ◼ 跨国公司倾向于以海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利用其独 特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海默和金德 尔伯格,其主要观点如下: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农,他认为 产品在市场上呈现周期性特征,即大致经历产品创 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 品的生产特征不同。 ■在创始阶段,产品一般集中在国内生产,国外市 场的需求主要靠出口来满足; 在成熟阶段,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产品开始以对 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占据国外市场; 在标准化阶段,产品生产转入低工资、劳动密集 的国家和地区,开辟当地或出口到传统的消费市 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在创始阶段,产品一般集中在国内生产,国外市 场的需求主要靠出口来满足; ◼ 在成熟阶段,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产品开始以对 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占据国外市场; ◼ 在标准化阶段,产品生产转入低工资、劳动密集 的国家和地区,开辟当地或出口到传统的消费市 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农,他认为 产品在市场上呈现周期性特征,即大致经历产品创 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 品的生产特征不同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克利、卡森 和拉格曼等,其主要观点如下: ■外部市场机制失败,主要与中间产品(如原材料 半成品、技术等)的性质和卖方不确定性有关; 交易成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无法控制全部 因素; ■市场内部化可以合理配置公司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三)市场内部化理论 ◼ 外部市场机制失败,主要与中间产品(如原材料、 半成品、技术等)的性质和卖方不确定性有关; ◼ 交易成本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无法控制全部 因素; ◼ 市场内部化可以合理配置公司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克利、卡森 和拉格曼等,其主要观点如下: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在上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英国经济 学家邓宁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主要 观点如下: 企业采用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 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三大 因素共同决定的; ■若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企业将选择许可证方 式进行技术转移; 若企业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两项优势,则企业将 选择国内生产然后再出口的方式; 而企业只有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 区位优势时,企业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企业采用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是由该企业本身所拥 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三大 因素共同决定的; ◼ 若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企业将选择许可证方 式进行技术转移; ◼ 若企业具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两项优势,则企业将 选择国内生产然后再出口的方式; ◼ 而企业只有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 区位优势时,企业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在上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英国经济 学家邓宁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其主要 观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