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类 7.2.1雷电活动规律
7.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类 7.2.1雷电活动规律
7.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类 7.2.1雷电活动规律 1.雷暴日 多雷区:雷暴日大于40的为多雷区。 少雷区:雷暴日小于15的为多雷区 2.雷击次数 N=kNgAe 3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入=0.024713 4.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 向外扩大后的面 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
7.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分类 7.2.1雷电活动规律 1.雷暴日 多雷区:雷暴日大于40的为多雷区。 少雷区:雷暴日小于15的为多雷区。 2.雷击次数 N=kNgAe 3.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4.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平面积 向外扩大后的面 当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时 1.3 N T g d = 0.024
A=[W+2(L+W)·VH(20H)+H(200-H)106 A=[LW+2(L+W)+H2]106 兀H(200-H/4 L/H(200-1 L
6 [ 2( ) (200 ) (200 )] 10 A LW L W H H H H e − = + + − + − L H(200-H) L W W H(200-H) H(200-H)/4 2 6 [ 2( ) ] 10 A LW L W H e − = + + +
2.容易遭受雷击的建筑物及相关因素 (1)建筑群中的高耸建筑物及尖顶建筑物 构筑物,如水塔、宝塔、烟囱及发射台天 线等。 (2)空旷地区孤立物,如野外孤立建筑、 输电线杆、塔及高大树木等 (3)建筑物的突出部位,如屋脊、屋角 女儿墙、屋顶蓄水箱烟囱及天线等。 (4)屋顶为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地下埋设 的金属管道,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或排放带电尘埃的工厂等。 (5)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和地下水位较高的 地方
2.容易遭受雷击的建筑物及相关因素: (1)建筑群中的高耸建筑物及尖顶建筑物、 构筑物,如水塔、宝塔、烟囱及发射台天 线等。 (2)空旷地区孤立物,如野外孤立建筑、 输电线杆、塔及高大树木等。 (3)建筑物的突出部位,如屋脊、屋角、 女儿墙、屋顶蓄水箱烟囱及天线等。 (4)屋顶为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地下埋设 的金属管道,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或排放带电尘埃的工厂等。 (5)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和地下水位较高的 地方
(6)金属矿藏地区,由于地下金属矿的存在, 容易引起雷电感应,从而造成雷击。 7.2.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依据: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 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 求分为三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7.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7.3.1防雷原理 7.3.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6)金属矿藏地区,由于地下金属矿的存在, 容易引起雷电感应,从而造成雷击。 7.2.2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依据: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 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 求分为三类。 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7.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7.3.1防雷原理 7.3.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