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类教学大纲川机类教学大纲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Ⅱ》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实验时数:8 学分:3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本科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课程编号:01060122 课程类别: 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Ⅱ》是学科大类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学习机械 工程的重要入门课,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 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 ·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基本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 单机械的能力; ·基本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培养学生树位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 ·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0章绪论 0.1本课程研究的对像和内容 0.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非机类教学大纲 || 机类教学大纲 西安石油大学 《 机械设计基础 II 》教学大纲 总 学 时: 54 实验时数: 8 学 分: 3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本科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课程编号: 01060122 课程类别: 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 II 》是 学科大类基础课 。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学习机械 工程的重要入门课,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 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目的是: • 培养学生基本 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 基本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 单机械的能力; • 基本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 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 • 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 0 章 绪论 0.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2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运动副及其分类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重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分析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2.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 2.2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2.3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2.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3章凸轮机构 3.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重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第4章齿轮机构 4.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4.2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4.3渐开线齿廓 4.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4.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4.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4.7根切、最小齿数及变位齿轮 4.8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4.9圆锥齿轮机构
第 1 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运动副及其分类 1.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重点: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分析 第 2 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 2.2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2.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2.4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 3 章 凸轮机构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重点: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第 4 章 齿轮机构 4.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4.3 渐开线齿廓 4.4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4.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4.6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4.7 根切、最小齿数及变位齿轮 4.8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4.9 圆锥齿轮机构
重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 新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第5章轮系 5.1轮系的类型 5.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5.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4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5轮系的应用 重点: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6.1棘轮机构 6.2槽轮机构 6.3不完全齿轮机构 6.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第7章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7.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7.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7.37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重点: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及飞轮设计 第8章回转件的平衡 8.1回转件的平衡的目的 8.2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8.3回转件的平衡试验 重点:回转件静平衡与动平衡计算 第9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9.1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9.2机械零件的强度 9.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重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第 5 章 轮系 5.1 轮系的类型 5.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5.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4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5 轮系的应用 重点: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第 6 章 间歇运动机构 6.1 棘轮机构 6.2 槽轮机构 6.3 不完全齿轮机构 6.4 凸轮间歇运动机构 第 7 章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7.1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7.2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7.3 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 重点: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及飞轮设计 第 8 章 回转件的平衡 8.1 回转件的平衡的目的 8.2 回转件的平衡计算 8.3 回转件的平衡试验 重点:回转件静平衡与动平衡计算 第 9 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9.1 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9.2 机械零件的强度 9.3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9.4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9.5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9.6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系数 9.7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第10章联接 10.1螺纹参数 10.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0.3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10.4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0.5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0.6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0.7螺纹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0.8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10.11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0.12销联接 重点: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键、花键及销联接的类型、 特点及应用 第11章齿轮传动 11.1齿轮的失效形式 11.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1.3齿轮传动的精度 11.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1.6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1.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8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1.9齿轮的构造 11.10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9.4 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9.5 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9.6 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系数 9.7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第 10 章 联接 10.1 螺纹参数 10.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0.3 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10.4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0.5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0.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0.7 螺纹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0.8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10.11 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0.12 销联接 重点: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键、花键及销联接的类型、 特点及应用 第 11 章 齿轮传动 11.1 齿轮的失效形式 11.2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1.3 齿轮传动的精度 1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1.6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1.7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8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1.9 齿轮的构造 11.10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重点:齿轮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第12章蜗杆传动 12.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12.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12.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12.4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2.5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分析 12.6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重点: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13章带传动与链传动 13.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带的应力分析 13.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13.5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 13.6V带轮的结构 13.7同步带传动简介 13.8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3.9链条和链轮 13.10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13.11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3.12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3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 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链传动的特点、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第14章轴 14.1轴的功用和类型 14.2轴的材料 14.3轴的结构设计
重点:齿轮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第 12 章 蜗杆传动 12.1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12.2 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12.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12.4 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2.5 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分析 12.6 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重点: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 13 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 带的应力分析 13.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13.5 普通 V 带传动的计算 13.6 V 带轮的结构 13.7 同步带传动简介 13.8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3.9 链条和链轮 13.10 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13.11 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3.12 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3 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 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普通 V 带传动的计算、链传动的特点、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第 14 章 轴 14.1 轴的功用和类型 14.2 轴的材料 14.3 轴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