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明应用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明应用
依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菌分为两大类: 外毒素 厌氧芽胞梭菌属一致病菌一》特定病症一 (G+,梭形)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坏死性肠炎 - 肉毒梭菌一》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 特定条件 无芽胞厌氧菌一正常菌群一》内源性化脓感染 (G+/G一,球/杆形)
❖ 依能否形成芽胞,将厌氧菌分为两大类: 外毒素 厌氧芽胞梭菌属—致病菌—》特定病症— (G + ,梭形)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 —|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 坏死性肠炎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婴儿肉毒病 特定条件 无芽胞厌氧菌——正常菌群—》内源性化脓感染 (G +/G—,球/杆形)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 破伤风梭菌(C.tetani) ÷破伤风在公元前460年就有记载,但病原菌一破 伤风梭菌直到1884年才被发现。 污染一创口?发芽 痉挛 破伤风 芽胞- ->繁殖->毒素- 一脐带断端 人-新生儿破伤 风 (脐风) 发病特点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室息 或呼吸衰竭死亡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um) 破伤风梭菌(C . tetani) ❖ 破伤风在公元前460年就有记载,但病原菌—破 伤风梭菌直到1884年才被发现。 污染╭-创口 ? 发芽 痉挛 ? ╭- 破伤风 芽胞-| ->繁殖->毒素-| ╰-脐带断端 ╰-新生儿破伤 风 (脐风) ❖ 发病特点为骨骼肌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 或呼吸衰竭死亡
生物学性状 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时易变 为阴性),菌体细长。有周身鞭 毛。 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 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为本菌特征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时易变 为阴性),菌体细长。有周身鞭 毛。 ❖芽胞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 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 为本菌特征
芽胞 破伤风梭菌光学显微镜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