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论散文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4.教学内容: 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劝百讽一”;七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论散文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劝百讽一”;七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 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 《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四节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 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发愤著书”:“立言不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乐府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第四节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 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发愤著书”;“立言不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乐府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第三节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 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东汉醉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两汉京都赋:抒情小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4.教学内容 节京都赋的崛起 第二节抒情赋的勃兴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断代史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书》 第二节《吴越春秋》 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 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 东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两汉京都赋;抒情小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第二节 抒情赋的勃兴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断代史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书》 第二节 《吴越春秋》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