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基本概 的、任务及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 二)相关术语与概念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 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 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 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园林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 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活动。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景观1园林学科中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义同风光、 景色、风景;
第一节 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基本概 念、目的、任务及内容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 (二)相关术语与概念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 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 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 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园林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 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活动。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景观1园林学科中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义同风光、 景色、风景;
2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上壤、水体、植物和动三 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 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 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公园最大游人量:在游览旺季的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公园中游览活动的总人数。 公园服务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城市绿地: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 控制线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一)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 佳环境系统。 二)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 (三)内容: 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
2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 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 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 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公园最大游人量:在游览旺季的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公园中游览活动的总人数。 公园服务半径: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城市绿地: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 控制线。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一)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 佳环境系统。 (二)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 (三)内容: 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之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净化空气、净化水体、杀菌作用、调节湿度、调节温度、通风 减低噪音 (二)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休闲、保健场所、文化教育园地 (三)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 绿地。 主要包括: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的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 较大的绿地,如: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 绿地,如: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儿童公园、动 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园)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一)生态效益:净化空气、净化水体、杀菌作用、调节湿度、调节温度、通风、 防风、减低噪音 (二)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休闲、保健场所、文化教育园地 (三)经济效益: 二、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 绿地。 主要包括: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的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 较大的绿地,如: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 绿地,如: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儿童公园、动 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园)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 型沿街绿化用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2、生产绿地: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3、防护绿地:改善城市自然条件而设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污染环境 卫生条件、通风或防沙,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 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绿 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 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5、其他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是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 100%(乔木下的灌木投影面积、草坪面积不得计入在内)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现状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 一覆盖率到2010年应不少于359%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 型沿街绿化用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2、生产绿地: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3、防护绿地:改善城市自然条件而设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污染环境、 卫生条件、通风或防沙,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 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绿 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广场绿地、市政 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 5、其他绿地: 三、城市园林绿地指标计算方法 城市绿地定额指标是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 (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二)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 *100%(乔木下的灌木投影面积、草坪面积不得计入在内)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现状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化 覆盖率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②)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和其他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②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 低于15% ③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30米 ④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及形式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1、综合规划,统一安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点、线、面结合 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块状绿地布局:公园、花园、广场绿地呈块形分布 2、带状绿地布局:围绕全市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环状绿地交织绿地网
(三)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和其他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100% 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② 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 低于15% ③ 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少于30米 ④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 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及形式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1、综合规划,统一安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点、线、面结合 4、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公园、花园、广场绿地呈块形分布。 2、带状绿地布局:围绕全市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环状绿地交织绿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