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概述 淘泊概况 湖泊—陆地上的积水洼地。 湖泊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因淤积转变为沼泽 湖+沼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各的41%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陆地上重要的沉积盆地,可形成许多重要的沉积盆 地,可形成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如煤、石油、食盐、烧碱及各种盐类。所 以研究湖泊、沼泽的地质作用是有实际价值的。 再有湖水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水源。 湖泊的沉积物类型与气候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地层中湖泊沉积 的特点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情况。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是北欧的芬兰—湖国5万54个面积33万多。 最大的湖泊是苏联的里海(咸水湖);苏必利湖(淡水湖)436340 平方公里。 最深的湖泊是苏联的贝加尔湖1620米。 最高的湖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纳本湖,湖面海拨4718米。 最低的湖是巴勒斯坦、约旦交界的死海,湖面-395米 我国湖面、泊众多,2万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 面积最大的湖是青海湖(4583km咸水湖)。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湖泊成因 湖盆 湖泊 水体可同时形成也可先有湖盆后有积水 1.湖盆的形成 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 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冋斜盆地
1 第十五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1.概述 一、湖泊概况 湖泊——陆地上的积水洼地。 湖泊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因淤积转变为沼泽。 湖+沼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各的 4.1%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陆地上重要的沉积盆地,可形成许多重要的沉积盆 地,可形成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如煤、石油、食盐、烧碱及各种盐类。所 以研究湖泊、沼泽的地质作用是有实际价值的。 再有湖水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水源。 湖泊的沉积物类型与气候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地层中湖泊沉积 的特点了解古地理和古气候情况。 世界上湖泊最多的是北欧的芬兰——湖国5万54个面积33万多。 最大的湖泊是苏联的里海(咸水湖);苏必利湖(淡水湖)436340 平方公里。 最深的湖泊是苏联的贝加尔湖 1620 米。 最高的湖泊我国青藏高原上的纳本湖,湖面海拨 4718 米。 最低的湖是巴勒斯坦、约旦交界的死海,湖面-395 米。 我国湖面、泊众多,2万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 面积最大的湖是青海湖(4583km)(咸水湖)。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二、湖泊成因 1. 湖盆的形成 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 ①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盆 1°构造湖:由于地壳的构造动力使局部地段下陷形成向斜盆地。 湖泊 湖盆 水体 可同时形成也可先有湖盆后有积水
断层洼地:形态狭长,深,上加子湖、玄武湖、滇池 2°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②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 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 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3°海成湖:泻湖。 4°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 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 泊组成:苏必利湖、伊利、安大略湖、密执安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我国:冰蚀湖:青藏高原、山岳冰川 河成湖:东部平原地区(湖北知 溶蚀湖:西南,岩溶发育的地方 风成湖:西北、内蒙、干旱区。 2..淘水的来源、排泄、化学成分 ①湖水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 3°地下水 4°冰雪融水,残留海水 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 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2 断层洼地:形态狭长,深,上加子湖、玄武湖、滇池 2°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火山熔岩阻塞河流:五大莲池。 ②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湖盆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 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河成湖: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无,是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 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 3°海成湖:泻湖。 4°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 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 泊组成:苏必利湖、伊利、安大略湖、密执安湖。 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 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我国:冰蚀湖:青藏高原、山岳冰川 河成湖:东部平原地区(湖北)。 溶蚀湖:西南,岩溶发育的地方。 风成湖:西北、内蒙、干旱区。 2..湖水的来源、排泄、化学成分: ① 湖水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 3°地下水 4°冰雪融水,残留海水 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 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温湿区 河水。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②湖水的排泄 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不泄水湖(内流湖)一无泄水出口,干旱区常见。 当湖水补给≥排泄时,才能成为固定的湖泊 间歇湖—雨季水充足时成湖,干旱时干枯。 淘水的化学成分 根据湖中含盐量不同划代为 淡水湖<0.3% 微咸湖0.3-1% 咸水湖1-247% 盐湖>24.7% 碱湖:自然碱为主,方解石、白云石 苦湖:芒硝,石膏为主(硫酸盐类 盐湖:食盐(氯化物 硼砂湖:硼砂(硼酸盐类 咸水湖:同一湖水中的化学成分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 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淡水湖一蒸发≥流入量 咸水湖 河水冲淡 湖水的化学成分与湖盆的岩性,注入湖的水成分有关,与气候土壤亦有一定 影响 潮湿地区 干旱区 淡水湖 咸水、微咸水湖 泄水湖 不泄水湖 Ca(Hco3)2 NaclNa2So4 有机质多 有机质少
3 温湿区 —— 河水。 寒冷地区 —— 冰雪融水。 ② 湖水的排泄 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不泄水湖(内流湖)——无泄水出口,干旱区常见。 当湖水补给≥ 排泄时,才能成为固定的湖泊。 间歇湖——雨季水充足时成湖,干旱时干枯。 ③ 湖水的化学成分: 根据湖中含盐量不同划代为 淡水湖<0.3% 微咸湖 0.3-1% 咸水湖 1-24.7% 盐湖>24.7% 碱湖:自然碱为主,方解石、白云石。 苦湖:芒硝,石膏为主(硫酸盐类)。 盐湖:食盐(氯化物)。 硼砂湖:硼砂(硼酸盐类)。 咸水湖:同一湖水中的化学成分不是永远不变的,可以 随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湖水的化学成分与湖盆的岩性,注入湖的水成分有关,与气候土壤亦有一定 影响。 潮湿地区 干旱区 淡水湖 咸水、微咸水湖 泄水湖 不泄水湖 Ca(HCO3)2 Nacl.Na2SO4 有机质多 有机质少 淡水湖 咸水湖 蒸发>流入量 河水冲淡
湖水的能量 (一)机械能量弱:总的说来,湖泊中的水体处于较宁静的状态, 运动缓慢而微弱,产生的机械动力小、 湖水有类似于海水的波浪、潮汐、湖流、蚀流。 波浪—较海水规模小得多,水深>20米,不受波浪的影响 潮汐—仅距海近的湖(湖水受海水潮流的影响较大 湖流—也有水平、垂直、动力弱。 浊流——风浪影响小,入湖河流小,因此浊流规模小。 (二)化学能量强:湖水中溶有一些气体O2、H2S、,电解质HCO3ˉ、 S04-2、Fe+等。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溶解 或 分解一些元素。 若河流带入FeSO4 FeSO4+2H2S→FeS2↓+2H2O+SO (三)生物能量强,湖水宁静,尤其淡水湖泊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 湖中生活有各种动、植、微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变湖水的化学性 质PH、EH值,生物死之后遗体也是沉积物的直接来源。 §2.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泊机械动力小,因此剥蚀搬运作用弱,其作用与海岸相似。 湖蚀洞—湖蚀凹槽—湖蚀崖—波切台只是规模比海水小得多 湖泊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湖泊的沉积作用类型过程及沉积物的特征与 气候有很大关系。因此,按气候区讲述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一)机械沉积作用 河流带入 1.沉积物来 湖蚀岸边碎裂屑 风运物 2.沉积物特征 1°湖岸——湖心,机械沉积的碎屑物,有空间分异现象,平面
4 三、湖水的能量 (一)机械能量弱:总的说来,湖泊中的水体处于较宁静的状态, 运动缓慢而微弱,产生的机械动力小。 湖水有类似于海水的波浪、潮汐、湖流、蚀流。 波浪——较海水规模小得多,水深>20 米,不受波浪的影响。 潮汐——仅距海近的湖(湖水受海水潮流的影响较大)。 湖流——也有水平、垂直、动力弱。 浊流——风浪影响小,入湖河流小,因此浊流规模小。 (二)化学能量强:湖水中溶有一些气体 O2、H2S、,电解质 HCO3-、 SO4-2、Fe++ 等。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溶解 或 分解一些元素。 若河流带入 FeSO4 FeSO4+2H2S→ FeS2 ↓ +2H2O+SO2 (三)生物能量强,湖水宁静,尤其淡水湖泊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 湖中生活有各种动、植、微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可以改变湖水的化学性 质 PH、EH 值,生物死之后遗体也是沉积物的直接来源。 §2.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泊机械动力小,因此剥蚀搬运作用弱,其作用与海岸相似。 湖蚀洞——湖蚀凹槽——湖蚀崖——波切台只是规模比海水小得多。 湖泊地质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湖泊的沉积作用类型过程及沉积物的特征与 气候有很大关系。因此,按气候区讲述沉积作用 一、 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一)机械沉积作用 2. 沉积物特征: 1°湖岸——湖心,机械沉积的碎屑物,有空间分异现象,平面 河流带入 湖蚀岸边碎裂屑 风运物 1. 沉积物来源:
上呈同心带状。 湖岸相对动力强∶波浪、潮汐影响。有类似于海岸的堆积现象,湖氵 砂咀、砂坝、湖滨三角洲。主要是一些砂的沉积。(少数砾石 湖心:水体宁静,主要是粉砂、泥的沉积 湖面 泥 2°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湖水机械沉积有较大的影响。 冬季:枯水期,颗粒细,颜色深、层薄。 常年周期性反复沉积,形成无数年层叠加,称纹层 (二)潮湿区湖泊的演化 潮湿区湖泊机械沉积作用兴盛,因此湖内不断接受沉积,但湖泊的搬 运能力弱很少被搬运岀湖外。这便使得湖面积逐渐减小→水浅→沼泽。 例如:我国现代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原为第一大淡水湖,就是由 于泥砂的不断淤积,面积逐渐缩小 1941年S=5000平方公里 1980年S=2820平方公里数 流入洞庭湖的河流很多每年带入并在湖中沉积的泥砂达1.3亿立方米
5 上呈同心带状。 湖岸相对动力强:波浪、潮汐影响。有类似于海岸的堆积现象,湖滩、 砂咀、砂坝、湖滨三角洲。主要是一些砂的沉积。(少数砾石)。 湖心:水体宁静,主要是粉砂、泥的沉积。 2°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湖水机械沉积有较大的影响。 常年周期性反复沉积,形成无数年层叠加,称纹层。 (二)潮湿区湖泊的演化 潮湿区湖泊机械沉积作用兴盛,因此,湖内不断接受沉积,但湖泊的搬 运能力弱很少被搬运出湖外。这便使得湖面积逐渐减小→水浅→沼泽。 例如:我国现代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原为第一大淡水湖,就是由 于泥砂的不断淤积,面积逐渐缩小。 1941 年 S=5000 平方公里 1980 年 S=2820 平方公里数 流入洞庭湖的河流很多,每年带入并在湖中沉积的泥砂达 1.3 亿立方米, 粗 湖面 重 湖 泥 年层 冬季:枯水期,颗粒细,颜色深、层薄。 夏季:洪水期,颗粒粗,颜色浅,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