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资本主义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实质-兼评 “三位一体”公式 1、斯密教条: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工资+地租+利润,不包括不变 资本的价值。 2、“三位一体”公式: 社会总产(W)=国民收入(V+M) 而且认为国民收入来源:(1,工资来源与劳动, 是劳动的收入。(2,利润产生于资本,是资本的 收入(3,地租来源于土地,是土地的收入
四、资本主义条件下“按要素分配”的实质---兼评 “三位一体”公式 1、斯密教条: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工资+地租+利润,不包括不变 资本的价值。 2、 “三位一体”公式: 社会总产(W) = 国民收入 (V+M) 而且认为国民收入来源:(1,工资来源与劳动, 是劳动的收入。(2,利润产生于资本,是资本的 收入(3,地租来源于土地,是土地的收入
3、错误: (1)混淆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 瓷本、土地是生产新价值不可缺少的载体,但不是 价值的来源 (2)掩盖了新价值的真正来源。-人的劳动 (3)混淆了价值创造和简直分配的关系。 资本、土地是生产新价值不可缺少的载体,他们对 价值的创造有贡献,应该得到肯定,分得一部分收 但着只是创造出来的简直怎么被分配的问题,他们 身并不创造价值
3、错误: (1)混淆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 资本、土地是生产新价值不可缺少的载体,但不是新 价值的来源。 (2)掩盖了新价值的真正来源。--工人的劳动。 (3)混淆了价值创造和简直分配的关系。 资本、土地是生产新价值不可缺少的载体,他们对新 价值的创造有贡献,应该得到肯定,分得一部分收益, 但着只是创造出来的简直怎么被分配的问题,他们本 身并不创造价值
第二节 货币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第二节 货币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2把斧 (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了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了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绵羊=80公斤粮食 或=30尺布 或=2把斧子 或=6棵黄金 或=一定量的其它商品
2、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 80公斤粮食 或 =30尺布 或 =2把斧子 或 =6棵黄金 或=一定量的其它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