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第二章的结论 …………………………………………………… 145 商品经济的意义(145)。——(1)村社内部的资本 主义矛盾(145—146)。——(2)“非农民化”(146— 147)。——(3)《资本论》中对这一过程的评述(147 —149)。——(4)农民资产阶级(149—150)。—— (5)农村无产阶级。全欧类型的带有份地的农业工 人(150—153)。——(6)中等农民(153—154)。—— (7)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154)。——(8)分化 的增长,移民的意义(154—155)。——(9)商业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理论上的问题的提法。这两种资 本形式跟产业资本的联系(155—158)。——(10)工 役制及其对农民分化的影响(158—159)。 第三章 地主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160 一 徭役经济的基本特点 ……………………………………………… 160 农奴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条件(160—162)。 二 徭役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 ………………………… 162 改革后旧制度的残余(162—165)。——工役制度和 资本主义制度(165—166);哪一种制度比较普遍(166— 168)。——工役制度之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68)。 三 对工役制度的评述 ……………………………………………… 168 工役制的形式(168—172)。—— 实物地租及其意义 (172—173)。——工役制下的劳动报酬(173—175)。 ——工役制下的人身依附(175—176)。——对工役 制的总的评价(176—177)。 四 工役制度的衰落 ………………………………………………… 177 两种工役制(177—178)。——农民分化的意义(179— 180)。——斯捷布特先生的评述(181)。——著作 界的评述(181—182)。 五 民粹派对问题的态度 …………………………………………… 182 目 录 5
十三 第二章的结论 …………………………………………………… 145 商品经济的意义(145)。——(1)村社内部的资本 主义矛盾(145—146)。——(2)“非农民化”(146— 147)。——(3)《资本论》中对这一过程的评述(147 —149)。——(4)农民资产阶级(149—150)。—— (5)农村无产阶级。全欧类型的带有份地的农业工 人(150—153)。——(6)中等农民(153—154)。—— (7)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154)。——(8)分化 的增长,移民的意义(154—155)。——(9)商业资 本和高利贷资本。理论上的问题的提法。这两种资 本形式跟产业资本的联系(155—158)。——(10)工 役制及其对农民分化的影响(158—159)。 第三章 地主从徭役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 160 一 徭役经济的基本特点 ……………………………………………… 160 农奴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条件(160—162)。 二 徭役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 ………………………… 162 改革后旧制度的残余(162—165)。——工役制度和 资本主义制度(165—166);哪一种制度比较普遍(166— 168)。——工役制度之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68)。 三 对工役制度的评述 ……………………………………………… 168 工役制的形式(168—172)。—— 实物地租及其意义 (172—173)。——工役制下的劳动报酬(173—175)。 ——工役制下的人身依附(175—176)。——对工役 制的总的评价(176—177)。 四 工役制度的衰落 ………………………………………………… 177 两种工役制(177—178)。——农民分化的意义(179— 180)。——斯捷布特先生的评述(181)。——著作 界的评述(181—182)。 五 民粹派对问题的态度 …………………………………………… 182 目 录 5
把工役制理想化(182—183)。——卡布鲁柯夫先生 的议论(183—186)。 六 恩格尔哈特农场的历史 ………………………………………… 187 农场的最初状况及其逐渐变化的性质(187—190)。 七 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 …………………………………………… 190 农业机器制造业发展的四个时期(190——191)。—— 不完备的官方统计(192—194)。—— 各种农业机器 使用的资料(194—199)。 八 机器在农业中的意义 …………………………………………… 199 机器使用的资本主义性质(199—201)。——机器应 用之结果(201—205)。——民粹派的不彻底性(205— 207)。 九 农业中的雇佣劳动 ……………………………………………… 207 “外出做农业零工”(207),其意义(207—208),其规 模(209)。—— 全部欧俄农业工人数目(210—211)。 十 自由雇佣劳动在农业中的意义 ………………………………… 211 农业工人状况(211—212)。——特殊的雇佣形式 (212—214)。——在大小业主那里的工人状况(215 —217)。——社会监督的萌芽(217)。——民粹派对 外出做农业零工的评价(217—220)。 第四章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 221 一 关于改革后俄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商业性农业 的总的资料 ……………………………………………………… 221 1864—1866年、1870—1879年、1883—1887年、 1885—1894年的谷物和马铃薯生产(221—222)。—— 马铃薯的播种及其意义(222—223)。——商业性农 业地区(223—224)。——卡布鲁柯夫先生的议论(225)。 二 商业性谷物业地区 ……………………………………………… 225 谷物生产主要中心的转移(225—226)。——作为移 6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卷
把工役制理想化(182—183)。——卡布鲁柯夫先生 的议论(183—186)。 六 恩格尔哈特农场的历史 ………………………………………… 187 农场的最初状况及其逐渐变化的性质(187—190)。 七 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 …………………………………………… 190 农业机器制造业发展的四个时期(190——191)。—— 不完备的官方统计(192—194)。—— 各种农业机器 使用的资料(194—199)。 八 机器在农业中的意义 …………………………………………… 199 机器使用的资本主义性质(199—201)。——机器应 用之结果(201—205)。——民粹派的不彻底性(205— 207)。 九 农业中的雇佣劳动 ……………………………………………… 207 “外出做农业零工”(207),其意义(207—208),其规 模(209)。—— 全部欧俄农业工人数目(210—211)。 十 自由雇佣劳动在农业中的意义 ………………………………… 211 农业工人状况(211—212)。——特殊的雇佣形式 (212—214)。——在大小业主那里的工人状况(215 —217)。——社会监督的萌芽(217)。——民粹派对 外出做农业零工的评价(217—220)。 第四章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 221 一 关于改革后俄国的农业生产以及各种商业性农业 的总的资料 ……………………………………………………… 221 1864—1866年、1870—1879年、1883—1887年、 1885—1894年的谷物和马铃薯生产(221—222)。—— 马铃薯的播种及其意义(222—223)。——商业性农 业地区(223—224)。——卡布鲁柯夫先生的议论(225)。 二 商业性谷物业地区 ……………………………………………… 225 谷物生产主要中心的转移(225—226)。——作为移 6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卷
民区的边疆地区的意义(226—227)。—— 这一地区 的农业的资本主义性质(227—230)。 三 商业性畜牧业地区。关于牛奶业发展的总的 资料 ……………………………………………………………… 230 各个地区中畜牧业的意义(230—231)。——柯瓦列 夫斯基先生和列维茨基先生的计算(231)。——干 酪制造业的发展(232—234)。——官方资料的不完 备(234)。—— 技术进步(234—235)。 四 续。上述地区的地主经营中的经济 …………………………… 235 农业的合理化(235—236)。——“联合牛奶厂”及其 意义(236—238)。——国内市场的形成(238)。—— 农业工人进入工业省份(238—239)。—— 比较平均 地分配一年的工作(239—241)。—— 小农的依附性 以及瓦·沃·先生对它的评价(241—242)。 五 续。牛奶业地区农民的分化 …………………………………… 242 农民的奶牛的分配(242—244)。—— 圣彼得堡县的 详细情况(244—245)。——“农民经济中的进步潮 流”(246—247)。——这一进步对贫苦农民的影响 (247—249)。 六 亚麻业地区 ……………………………………………………… 249 商业性亚麻业的增长(249—251)。——各种商业性 农业之间的交换(251—252)。——亚麻区的“两极” (252)。——技术的改良(253—254)。 七 农产品的技术加工 ……………………………………………… 254 工厂农业制度或技术农业制度的意义(254—255)。 (1)酿酒业………………………………………………………… 255 农业酿酒业的普遍性(255—256)。——马铃薯酿酒 业的发展及其意义(256—258)。 (2)甜菜制糖业…………………………………………………… 258 目 录 7
民区的边疆地区的意义(226—227)。—— 这一地区 的农业的资本主义性质(227—230)。 三 商业性畜牧业地区。关于牛奶业发展的总的 资料 ……………………………………………………………… 230 各个地区中畜牧业的意义(230—231)。——柯瓦列 夫斯基先生和列维茨基先生的计算(231)。——干 酪制造业的发展(232—234)。——官方资料的不完 备(234)。—— 技术进步(234—235)。 四 续。上述地区的地主经营中的经济 …………………………… 235 农业的合理化(235—236)。——“联合牛奶厂”及其 意义(236—238)。——国内市场的形成(238)。—— 农业工人进入工业省份(238—239)。—— 比较平均 地分配一年的工作(239—241)。—— 小农的依附性 以及瓦·沃·先生对它的评价(241—242)。 五 续。牛奶业地区农民的分化 …………………………………… 242 农民的奶牛的分配(242—244)。—— 圣彼得堡县的 详细情况(244—245)。——“农民经济中的进步潮 流”(246—247)。——这一进步对贫苦农民的影响 (247—249)。 六 亚麻业地区 ……………………………………………………… 249 商业性亚麻业的增长(249—251)。——各种商业性 农业之间的交换(251—252)。——亚麻区的“两极” (252)。——技术的改良(253—254)。 七 农产品的技术加工 ……………………………………………… 254 工厂农业制度或技术农业制度的意义(254—255)。 (1)酿酒业………………………………………………………… 255 农业酿酒业的普遍性(255—256)。——马铃薯酿酒 业的发展及其意义(256—258)。 (2)甜菜制糖业…………………………………………………… 258 目 录 7
甜菜生产的增长(258—259)。——资本主义农业的 进步(259—261)。 (3)马铃薯淀粉业 ………………………………………………… 261 马铃薯淀粉业的增长(261—262)。——这种生产发 展中的两种过程(262)。——莫斯科省的淀粉“业” (262—264)。弗拉基米尔省的淀粉“业”(264—265)。 (4)榨油业………………………………………………………… 265 榨油业发展的两种过程(265)。——“手工业者”油 坊主(266—267)。 (5)烟草业………………………………………………………… 267 八 工业性蔬菜业和果园业;市郊经济……………………………… 271 商业性果园业的增长(271)和商业性蔬菜业的增长 (272)。——圣彼得堡、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等省 的菜农(272—274)。——温室业(274)。——工业 性瓜田业(274—276)。——市郊经济及其特点 (276—277)。 九 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农业中的意义的结论 …………………… 277 (1)关于农业之转变为企业(277—278)。——(2) 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278)。——(3)资本主义国 内市场的形成(279)。——(4)俄国农业资本主义 的进步历史作用(279—284)。 十 民粹派关于农业资本主义的理论。“冬闲” …………………… 284 这种理论的狭隘性和公式化(284—285)。—— 这种 理论忽略了过程的最重要方面(285—289)。 十一 续。村社,马克思对小农业的看法,恩格斯对 现代农业危机的见解 …………………………………………… 289 民粹派关于村社问题的错误提法(289—290)。—— 民粹派对《资本论》中一个地方缺乏理解(291—292)。 ——马克思对农民的农业的评价(292)。——马克 8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卷
甜菜生产的增长(258—259)。——资本主义农业的 进步(259—261)。 (3)马铃薯淀粉业 ………………………………………………… 261 马铃薯淀粉业的增长(261—262)。——这种生产发 展中的两种过程(262)。——莫斯科省的淀粉“业” (262—264)。弗拉基米尔省的淀粉“业”(264—265)。 (4)榨油业………………………………………………………… 265 榨油业发展的两种过程(265)。——“手工业者”油 坊主(266—267)。 (5)烟草业………………………………………………………… 267 八 工业性蔬菜业和果园业;市郊经济……………………………… 271 商业性果园业的增长(271)和商业性蔬菜业的增长 (272)。——圣彼得堡、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等省 的菜农(272—274)。——温室业(274)。——工业 性瓜田业(274—276)。——市郊经济及其特点 (276—277)。 九 关于资本主义在俄国农业中的意义的结论 …………………… 277 (1)关于农业之转变为企业(277—278)。——(2) 农业资本主义的特点(278)。——(3)资本主义国 内市场的形成(279)。——(4)俄国农业资本主义 的进步历史作用(279—284)。 十 民粹派关于农业资本主义的理论。“冬闲” …………………… 284 这种理论的狭隘性和公式化(284—285)。—— 这种 理论忽略了过程的最重要方面(285—289)。 十一 续。村社,马克思对小农业的看法,恩格斯对 现代农业危机的见解 …………………………………………… 289 民粹派关于村社问题的错误提法(289—290)。—— 民粹派对《资本论》中一个地方缺乏理解(291—292)。 ——马克思对农民的农业的评价(292)。——马克 8 列 宁 全 集 第 三 卷
思对农业资本主义的评价(293)。——尼·—逊先 生所作的不恰当的引证(293—296)。 第五章 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各最初阶段 ………………………… 297 一 家庭工业和手艺 ………………………………………………… 297 家庭工业的残余(297)。——手艺普及的程度(298)。 及其基本特点(299—300)。 二 工业中的小商品生产者。小手工业中的行会精神 …………… 300 从手艺向商品生产的过渡(300—301)。——害怕竞 争(301—303)。 三 改革以后小手工业的发展。这一过程的两种形 式及其意义 ……………………………………………………… 303 小手工业增长的原因(303—304)。——手工业者迁 移到边疆地区(304)。——小手工业在当地居民中 的增长(305—307)。——资本的转移(307—308)。 ——小手工业增长与农民分化的联系(308—309)。 四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莫斯科省手工业者的按户 调查资料 ………………………………………………………… 309 问题的提法(309)。—— 整理资料的方法(310— 311)。——综合表和图(312、315—316)。—— 结论:雇 佣劳动(313—314),劳动生产率(314、317),收入(318— 319)。——各种手工业的小资产阶级结构(319—320)。 五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 320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的意义及其对生产的影响(320— 323)。——劳动组合(323—324)。 六 小手工业中的商业资本 ………………………………………… 324 产生包买主的条件(324—326)。——花边业中的女 商人(326—328)。——组织销售的例子(329—330)。 ——民粹派的观点(330)。——商业资本的各种形 式(331—332)。 目 录 9
思对农业资本主义的评价(293)。——尼·—逊先 生所作的不恰当的引证(293—296)。 第五章 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各最初阶段 ………………………… 297 一 家庭工业和手艺 ………………………………………………… 297 家庭工业的残余(297)。——手艺普及的程度(298)。 及其基本特点(299—300)。 二 工业中的小商品生产者。小手工业中的行会精神 …………… 300 从手艺向商品生产的过渡(300—301)。——害怕竞 争(301—303)。 三 改革以后小手工业的发展。这一过程的两种形 式及其意义 ……………………………………………………… 303 小手工业增长的原因(303—304)。——手工业者迁 移到边疆地区(304)。——小手工业在当地居民中 的增长(305—307)。——资本的转移(307—308)。 ——小手工业增长与农民分化的联系(308—309)。 四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莫斯科省手工业者的按户 调查资料 ………………………………………………………… 309 问题的提法(309)。—— 整理资料的方法(310— 311)。——综合表和图(312、315—316)。—— 结论:雇 佣劳动(313—314),劳动生产率(314、317),收入(318— 319)。——各种手工业的小资产阶级结构(319—320)。 五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 320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的意义及其对生产的影响(320— 323)。——劳动组合(323—324)。 六 小手工业中的商业资本 ………………………………………… 324 产生包买主的条件(324—326)。——花边业中的女 商人(326—328)。——组织销售的例子(329—330)。 ——民粹派的观点(330)。——商业资本的各种形 式(331—332)。 目 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