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与基本内容。 熟悉产生偏倚的原因、常见的偏倚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各种描述性研究类型的目的、特点、种类和优缺 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范畴及其特征。 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分类、各类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特别是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节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发病指标:死亡指标和预后指标。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静息、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疾病分布特征:疾病的人群分布(年龄、性别、民族、社会阶层和行为):疾病的时间分布(短 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疾病的地区分布。 第三节描述性研究方法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现况调查的概念、分类、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筛检的定义、用途和类型。 生态学研究。 偏倚的概念、类型及其控制方法。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七章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用途,比值比及相对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用 途。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优缺点。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样本量的计算和资料的分析方 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 病例对照的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步骤: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OR值的概念与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二节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 队列研究的类型。 队列研究设计:研究步骤、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估计。 队列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人时、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人群归因危险度、标准化死亡比。 -5-
念与基本内容。 熟悉产生偏倚的原因、常见的偏倚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各种描述性研究类型的目的、特点、种类和优缺 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范畴及其特征。 流行病学原理。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分类、各类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特别是在临床的应用。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发病指标;死亡指标和预后指标。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静息、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疾病分布特征:疾病的人群分布(年龄、性别、民族、社会阶层和行为);疾病的时间分布(短 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疾病的地区分布。 第三节 描述性研究方法 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现况调查的概念、分类、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筛检的定义、用途和类型。 生态学研究。 偏倚的概念、类型及其控制方法。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用途,比值比及相对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用 途。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优缺点。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样本量的计算和资料的分析方 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 病例对照的研究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研究步骤;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OR 值的概念与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二节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 队列研究的类型。 队列研究设计:研究步骤、研究对象选择、样本量估计。 队列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人时、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人群归因危险度、标准化死亡比。 - 5 -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八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了解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征与用途。 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按场所划分:按所具备设计基本特征划分。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第二节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临床试验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临床试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进行人体实验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 临床试验效应的评价原 则。【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讲授。 第九章传染病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及感染谱、感染类型的相关概念及消灭的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熟悉传染病发生于传播的基本条件: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的相关概 ;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策略:结核病及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新发与再发感染基本 的防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过程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 素。第二节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接种。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6-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八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了解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征与用途。 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按场所划分;按所具备设计基本特征划分。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临床试验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临床试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进行人体实验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 临床试验效应的评价原 则。【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讲授。 第九章 传染病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及感染谱、感染类型的相关概念及消灭的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熟悉传染病发生于传播的基本条件;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的相关概 ;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策略;结核病及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新发与再发感染基本 的防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病原体、宿主、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 素。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接种。 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 6 -
第三节常见传染病及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制 结核病的防制。 乙型病毒肝炎的防制。 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 制。【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慢性病的概念及慢性病防制策略。 熟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制措施。 了解慢性病的现况。 【教学内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特征、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等)。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制订防治策略的原则、三级预防措施。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自 我管理及人群预防措施等。 【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伤害防制 【目的要求】 掌握伤害的概念,伤害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熟悉伤害的特征、分类及病因,伤害的测量指标、研究方法。 了解各种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常见伤害防 制。【教学内容】 伤害研究概述:伤害的概念、分类:伤害的危害及流行病学特征:伤害的原因及研究方法。 伤害的预防策略与干预措施。 常见伤害的预防与控制: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溺水、跌倒的防 制。【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视频、讨论。 第十二章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目的要求】 掌握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医院内感染、药源性疾病的类型及防制。 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条件。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医院内感染的防制: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医院内感染的诊 断指标: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药源性疾病的防制: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常见类型、影响因素及预防 【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讨论、自学(了解)。 -7-
第三节 常见传染病及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制 结核病的防制。 乙型病毒肝炎的防制。 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 制。【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慢性病的概念及慢性病防制策略。 熟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制措施。 了解慢性病的现况。 【教学内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特征、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肥胖等)。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策略 :制订防治策略的原则、三级预防措施。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自 我管理及人群预防措施等。 【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伤害防制 【目的要求】 掌握伤害的概念,伤害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熟悉伤害的特征、分类及病因,伤害的测量指标、研究方法。 了解各种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常见伤害防 制。【教学内容】 伤害研究概述:伤害的概念、分类;伤害的危害及流行病学特征;伤害的原因及研究方法。 伤害的预防策略与干预措施。 常见伤害的预防与控制: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溺水、跌倒的防 制。【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视频、讨论。 第十二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目的要求】 掌握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医院内感染、药源性疾病的类型及防制。 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条件。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医院内感染的防制:医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医院内感染的诊 断指标;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药源性疾病的防制: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常见类型、影响因素及预防 【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讨论、自学(了解)。 - 7 -
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的要求】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的措施。 熟悉临床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近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预 防。【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要求】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干预研究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干预研究的设计、实施及适用范围。 了解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干预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基本内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意 义和作用。 社区干预研究:基本概念与分类:设计与实施:适用范围:中医药在社区干预中的应 用。【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社区实践视频、自学(了解)。 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目的要求】 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熟悉健康的相关概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定义:疾病的含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了解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健康促进领域与基本策 略。【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的、主要任务、原则、重要性、研究领域、途径:健康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亚健康调制原则:亚健康诊断与干预:疾病与疾病转变。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与策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 系。【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目的要求】 掌握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与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熟悉临床与服务的内容与原则: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和健康维护计划: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 范。【教学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容与原则: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概念基本要素、意义:健康管理的内容与基本步骤: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8-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的要求】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的措施。 熟悉临床医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近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预 防。【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要求】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干预研究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干预研究的设计、实施及适用范围。 了解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干预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基本内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意 义和作用。 社区干预研究:基本概念与分类;设计与实施;适用范围;中医药在社区干预中的应 用。【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社区实践视频、自学(了解)。 第十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目的要求】 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熟悉健康的相关概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定义;疾病的含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了解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健康促进领域与基本策 略。【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的、主要任务、原则、重要性、研究领域、途径;健康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亚健康调制原则;亚健康诊断与干预;疾病与疾病转变。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与策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 系。【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目的要求】 掌握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与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熟悉临床与服务的内容与原则;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和健康维护计划;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 范。【教学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容与原则;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概念基本要素、意义;健康管理的内容与基本步骤;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 8 -
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教学方式】 PowerPoint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四、课时分配 表1《预防医学》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2 3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2 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3 3 第五章食物与健康 4 6 第六章描述性研究 第七章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4 第八章实验流行病学 2 第九章传染病防制 4 第十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第十一章伤害防制 2 第十二章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2 第十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第十四章社区卫生服务 2 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 第十六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2 机动 2 合计 36 12 8 五、学习资源 【课程选用教材】 申杰主编.预防医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傅华主编.预防医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 说明:如有新教材出版,教学使用教材会做调整。 【学生参考书目】 王泓午主编.预防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施榕主编.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9-
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教学方式】 PowerPoint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 四、课时分配 表 1《预防医学》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课时数 实验、实践课时数 自主学习时数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2 3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2 第四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 3 3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4 6 第六章 描述性研究 3 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4 第八章 实验流行病学 2 第九章 传染病防制 4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第十一章 伤害防制 2 第十二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2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第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 2 第十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 第十六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2 机动 2 合计 36 12 8 五、学习资源 【课程选用教材】 申杰主编 . 预防医学(第 2 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傅华主编 . 预防医学(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 说明:如有新教材出版,教学使用教材会做调整。 【学生参考书目】 王泓午主编 . 预防医学(第 2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施榕主编 . 预防医学(第 3 版).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