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舸言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绪论 §1.1飞行力学研究的内容 (1) §1.1.1飞行力学学科的定义和作用… §1.1.2飞行力学的主要研究手段…………………………………(6) §1.2飞行器再人动力学和制导研究内容 …………………(7) §1.2.1飞行器再入时的特点………… (7) §1.2.2飞行器再人动力学和制导研究的内容……………(17) 第二章再入飞行器运动方程及其简化 §2.1再人飞行器矢量形式的动力学方程……………………(23) §2.2需用的坐标系和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25) §2.2.1需用的坐标系 ………(25) §2.2.2坐标系间转换关系表示法……………………(29) §2.2.3各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36) §2.3在返回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48) §2.3.1在返回坐标系中的质心动力学方程………… (48) §2.3.2在飞行器坐标系建立绕质心转动动力学方程…………(56) §2.3.3在返回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63) s2.4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 (74) §24.1在半速度坐标系中的质心动力学方程 (74) §24.2在飞行器坐标系建立绕质心转动动力学方程……(81) §24.3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运动方程…… (81
§2.5运动方程的简化… 、甲Bq甲、.上d甲·、甲 §2.5.】质心的空间运动方程……………………………………(88) §2.5.2质心的平面运动方程… (94) §2·5·3瞬时平衡状态下飞行器姿态角的确定… (97) 第三章再入飞行器运动方程的近似解 s3.1弹头再入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 (100) §3.1.1不考重力影响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102) §3.1.2考虑重力作用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1) §3.2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再人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114 §3.2.1小倾角和小升阻比再人时运动方程的简化……………114) §3.2.2升阻比L/D=0时弹道特性分析……………………(122) §3.2.3升阻比L/D等于常数时弹道特性分析………… (125) 3.3升阻比为常数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127) §3.31升阻比为常数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 ……(130) §3.32再入运动方程的一阶近似解… 萨q 133 §34升阻比为变数时运动方程的近似解………………………(139) 第四章再入飞行器的最佳弹道 §4.1平面最佳再入机动弹道的数学模型…… (】44) §4.1.1末速为最大时的数学模型… …(144) §4.1.2总吸热量为最小时的数学模型…………………………(148) §42空间最佳再入机动弹道的数学模型… ………………(152) §4,2.1落速最大的空间再人机动弹道的数学模型……………(152) s4.2.2横程最大的空间再人机动弹道的数学模型…………(163) §4.3最佳弹道的计算方法讨论… …………………(168) §4.3.]末速最大的平面再人机动弹道的计算方法……………(170) §4,32总吸热量为最小时再入机动弹道的计算方法………(176) §4.33落速最大的空间再人机动弹道的计算方法 (177) s4.34横程最大的空间再人机动弹道的计算方法…………(179) s44再人机动弹道的工程设计法 …(182) 第五章机动弹头的弹道设计和制导方法
s5.1概述 (202) §5.1.]弹头概述… (202) §5.12机动弹头的特点及组成… …………………………(209) 5.2事人机动弹头速度方向的控制 §5.2.1坐标系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14) §5.2.2再入机动弹头质心运动方程…… §5.2.3导引方程…………………… ………………(219) §5.3机动弹头最优导引规律…………………………………(21) A5.3,1相对运动方程 (22}) §5.3.2俯冲平面内最优导引控制规律… (223) §5.3.3转弯平面内最优导引控制规律………………………(229) §5.4机动弹头速度方向控制的仿真计算及分析…… §5.4.1速度方向控制三自由度仿真的数学模型… §5.4·2速度方向控制的三自由度弹道仿真和结果分析 §5.5再入机动弹头落速大小的控制… (235) §5.5.]理想速度曲线的设计…… …………(235) §5.5.2速度大小控制问题…………………………………(238) §5.6机动弹头三自由度弹道仿真计算及分析……………………(242) §5.6.1机动弹头三自山度弹道仿真的数学模型… (242) §5.6.2机动弹头三自由度弹道仿真计算和分析……………(245) §5.7机动弹头六自由度弹道仿真及分析……………………(248) §5.7.]机动弹头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的数学模型…………………(248) §5.7.2机动弹头六自由度弹道仿真及精度分折 ……(270) 第六章航天器返回轨道设计和再入制导方法 §6.1概述……………………………………………………(283) §6.1.1再人式航天器分类………………………………(284) S6.12航天器的返回过程………………………………………(289 §6.1.3航天器按返回轨道形式分类 (299) §6.1.4航天器再人走廊………… s6.2航天器返回制动方向的确定……………… …………(308) s6.2.1团轨道运行且速度冲量最小时推力方向的确定……(309)
§6.22椭圆轨道运行且速度冲量最小时推力方向的确定 (315) §6.2.3航程最小时推力方向的确定…………………………(318) §6.3人造地球卫星返回轨道设计… ………(322) §6.3.1轨道设计对卫星总体设计的要求… …(322) §6.3.2卫星标准返回轨道设计… (325) §6.3.3返回轨道偏差量和落点偏差的计算 …(326) §6.4载人飞船返回轨道设计 ……………(332) §641载人飞船轨道设计对总体设计的要求…………………(333) §6.42载人飞船以配平攻角飞行的运动…………………(337) 6.43载人飞船标准返回轨道设计原则…… (340 s6.44返回轨道设计的数学模型……………… …(348) §6.45载人飞船标准返回轨道设计……………………(361) 6.5载人飞船返回再人制导方法 (365) s6.51航天器返回再入制导的目的和内容…………………(365) §6.5.2载人飞船制动段关机方程………………………………(367) §6.5.3无再人制导时开伞点位量误差分折和机动能力 §6.5.4再人制导方法分类… (382) §6·5·5再人纵向制导最佳反馈增益系数的确定…………〔388) §6.6载人飞船返回再人误差分析…………………………………(400) §6.6.1开伞点星下点位置误老统计分析 ……(400) §6.6.2返回舱再人轨道最大偏差位置………………………(403) §6.7载人飞船利用预测能力制导方法简介 (404) §6.7.1纵程和横程同时控制的预测制导…………………………(406) §6.7.2纵程和横程分开制导的预测制导…………………(409) §6.8载人飞船六自由度轨道仿真及精度分析………………(412) §6.8.1载人飞船从制动到着陆段飞行程序… …(412) §6.82返回再入段姿态控制系统简介 (413) §6.8.3返回再入段六自由度轨道仿真的数学模型……………(424) §6.84飞船返回再人段六自由度轨道计算及精度分析……(442) §6.9航天飞机轨道器返轨道设计和再人制导方法 ·(445) §6.9.1航天飞机轨道器再入时的特点… 447)
中国国防科技网 http://www.8ltech.com §6.9.2轨道器再入时的关键技术…………………………(449) §6.9.3航天飞机轨道器再入轨道设计……………………(451) §6.9.4轨道器再入制导方法………… §6.9.5轨道器飞行控制命令和仿真分析………………………(471) §6.9.6轨道器末端能量管理(TAEM)段的制导方法……(474) 参考文献 (480)
中国国防科技网 http://www.81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