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少数为球状。有 细胞壁。大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 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有些细菌 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 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控制细菌 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依革 氏染色反应分为两类
一 、 病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 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 少数为球状。有 细胞壁。大多有鞭毛,无芽孢,细胞壁 外有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有些细菌 中,还有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 遗传因子,称为质粒,它编码控制细菌 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形状。依革 兰氏染色反应分为两类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原核生物 界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区分组的依据是菌 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活动性、革兰氏 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 特征等,近年来还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 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rRNA序列分析等内 容 4个门分别是:薄壁菌门( Phylum Gracilicutes)、厚 菌门( Phylum Firmicutes)、软壁菌门( Phylum tenericutes)和疵壁菌门( Phylum Mendosicutes.其中 前3个门与植物病害有关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 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原核生物 界分为4个门,7个纲,35个组群。区分组的依据是菌 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活动性、革兰氏 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 特征等,近年来还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 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rRNA序列分析等内 容。 • 4个门分别是:薄壁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 菌门(Phylum Firmicutes)、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和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 其中 前3个门与植物病害有关
B c D
病原细菌的类群 分属于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18个属。 薄壁菌门有12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7个属:土壤杆菌 属(4 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欧文氏 菌属( 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 Pseudomonas),黄单孢 杆菌属( 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以前称 为类立克次氏体或木质部难养菌,可培养)韧皮部杆 菌属( Liberobacter)(以前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菌, 不能培养) 厚壁菌门有6个属:较重要的有2个属:棒形杆菌属 ( 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n
病原细菌的类群 • 分属于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18个属。 • 薄壁菌门有12个属,其中较重要的有7个属:土壤杆菌 属(Agrobacterium),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欧文氏 菌属(Erwinia),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孢 杆菌属(Xanthomonas),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以前称 为类立克次氏体或木质部难养菌,可培养).韧皮部杆 菌属(Liberobacter) (以前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菌, 不能培养)。 • 厚壁菌门有6个属:较重要的有2个属:棒形杆菌属 (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植物病原细菌的属和种 区分属的依据: 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菌体形状与大小、鞭毛、荚膜 芽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的形态特征和色素的产生 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壁结构与组分,色 素和毒素的生化性状、抗原性、代谢类型、对碳源氮 源和大分子物质的利用能力与分解产物等。 遗传形状:DNA中的G+Cmo%、寡聚核苷酸序列、以 及DNA-RNA杂交的同源性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属和种 区分属的依据: • 形态特征和培养形状:菌体形状与大小、鞭毛、荚膜、 芽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的形态特征和色素的产生. • 生化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壁结构与组分,色 素和毒素的生化性状、抗原性、代谢类型、对碳源氮 源和大分子物质的利用能力与分解产物等。 • 遗传形状:DNA中的G+C mol%、寡聚核苷酸序列、以 及DNA-rRNA杂交的同源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