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北江一中实验学校2010-2011学年度中考总复习(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巫学铭 基础(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 亥杂诗》)(2分)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 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2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D)。(4分)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 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 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ao’a n(),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 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没有比行动更美妖的语意 要的是德行的myu()、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ao’an(傲岸)my(沐浴)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分)
韶关市北江一中实验学校 2010-2011 学年度中考总复习(一) 九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巫学铭 一、基础(28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1 分)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 亥杂诗》)(2 分) (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 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2 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 分) (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 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D )。(4 分) 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 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3~5 题。 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 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 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 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肯因噎废食…… 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__________。人生需 要的是德行的 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分) ào’àn( 傲岸 ) mùyù( 沐浴 ) 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2 分)
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 扬鞭策马倔强海阔天空坚韧 1.扬鞭策马于理想的原野,感受海阔天空的自由,生活是多么惬意呀! 2.人生路上常遇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倔强地迎难而上,凭着坚韧的意志,扬鞭策马不停 步,才能闯出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按要求完成6~8题 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10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 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 有鼓动性。(2分)展示实力,超越自我!(或:赛出高水平,展现真风采!) 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 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 各位评委、同学们:我声音洪亮,性格活泼,精力充沛!我是校运会拉拉队的主力队员!我 愿为亚运会呐喊助威,请投我一票! 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 进行集训:统一服装:;准备辅助用品,如标语、喇叭,旗子等。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 (一)(8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 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 分) 扬鞭策马 倔强 海阔天空 坚韧 1.扬鞭策马于理想的原野,感受海阔天空的自由,生活是多么惬意呀! 2.人生路上常遇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倔强地迎难而上,凭着坚韧的意志,扬鞭策马不停 步,才能闯出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按要求完成 6~8 题。 广州将举办第 16 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 lO 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 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 有鼓动性。(2 分) 展示实力,超越自我! (或:赛出高水平,展现真风采!) 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 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 分) 各位评委、同学们:我声音洪亮,性格活泼,精力充沛!我是校运会拉拉队的主力队员!我 愿为亚运会呐喊助威,请投我一票! 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 分) 进行集训;统一服装;准备辅助用品,如标语、喇叭,旗子等。 二、阅读(42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9~20 题。 (一)(8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 见太阳和月亮。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 分) 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二)(11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 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 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 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 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 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 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 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 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 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 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 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 “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 见太阳和月亮。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 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2 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 分)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二)(11 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 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 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 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 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 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 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 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 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子自己说的,君子无论谋划什么事,开头、中间、结 局都要考虑到。(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 ⑥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 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 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 “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
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 ,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 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 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 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 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 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分) 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 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分) (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 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 (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 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三)(15分) 偷父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一一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 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 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叉指着 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 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 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 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 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 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 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⑦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有删改) 12.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释?(3 分) 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13.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 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14.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 分) (1)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 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 (2)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 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三)(15 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 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右手操起窗帘 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 T 恤。我用窗帘叉指着 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使进族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忠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 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 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 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 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 要我能∵…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 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 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 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 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岀 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 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 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 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 14 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 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 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准备拨 110。这工 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 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 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 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 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 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 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 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 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 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 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