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关系。因此,通常孢子(粉孢子) 1丝核菌属(Rhiz 在它们的各级分类单元名称前加上“形式两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表面粗糙,菌 个字,如形式亚门、形式纲、形式目等,以引起白粉病,为白粉菌的无性阶段[橡胶粉核外表和内部的颜色相似 表示半知菌分类单元的含义与其他真菌的不孢( O heveae)引起三叶橡胶树的白粉病]。菌丝多为直角分枝,褐色,在分枝处有缢缩 3葡萄孢属( Botrytis) [立枯丝核菌(R. solani)引起幼苗的立枯病]。 根据无性阶段建立的式样属和式样种等分类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膨大成球形,上2小核菌属( Sclerotium) 单元,并不反映系统发育的关系。例如无性面有许多小梗 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粗糙,外 阶段属于同一个属的半知菌,根据有性阶段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着生小梗上表褐色或黑色,内部浅色,组织紧密 的特征可以划归不同的属 聚集成葡萄穗状 [齐整小核菌( S rolfsii)引起花生等200多种植 Ainsworth(1973}现代分类系统虽然也以[灰葡萄孢( B cinerea)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物白绢病] 形态学为基础,但更加注重真菌的产孢方式。4轮枝孢属( verticillium) (三)腔孢纲 是目前真菌界比较公认的真菌分类系统,根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1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据真菌形态和产孢方式将半知菌亚门分3个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单细胞,卵圆形至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有时生有褐色 椭圆形,单生或聚生 具分隔的刚毛 1、芽孢纲( Blastomycetes):营养体是单黄萎轮枝孢引起黄萎病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 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产生芽孢子5青霉属 Penicillium) 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引起苹果 繁殖。芽孢纲包括酵母菌和类似酵母的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枝,形梨、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的 2、丝孢纲( Hy Phomycetes:营养体是成扫帚状 炭疽病 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主要外生在分生孢·分枝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2痂圆孢属( Sphaceloma) 子梗上,不产生在分生孢盘或分生孢子器内。串的分生孢子, 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紧密地排列在子 3、腔孢纲( Coelomycetes):分生孢子产·分生孢子球形、单孢 座组织上 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指状青霉病菌( P digitatum)引起柑桔绿霉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或椭圆形。 由于半知菌中包括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病]。 柑桔痂圆孢( s fawcettii)引起柑桔疮痂病 性阶段,这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分在于囊菌或6曲霉属( Aspergillus) 3盘二孢属( Marssonina) 担子菌中,它们的无性阶段又分在半知菌中,·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球形,上面着分生孢子盘极小 因此,同一个真菌种就有两个学名 生1-2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成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大 根据国际命名法规,每一个生物的种只能有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头状 小不等,分隔处缢缩 ·个合法的学名。就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来·分生孢子球形、单孢 [苹果盘二孢( M. mali)引起苹果褐斑病]。 说,它们有性阶段的学名是正式的学名,但·大多腐生,有些种可用于发酵,是重要的工4茎点霉属( Phoma) 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的学名在应用上很方业微生物 分生孢子梗极短 便。所以目前在国际上也认为是合法的 7尾孢属 Cercospora) 分生孢子单细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三)丝孢纲 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忝菜茎点霉(P.beta)引起忝菜蛇眼病 丝孢纲分为4个目,已知有9000种左右。脱落后,分生孢子梗继续生长,顶端又形成5大茎点菌属( Macropoma) 1.无孢目( agonomycetales)除厚垣孢子外,分生孢子,故分生孢子梗呈曲膝状 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 不产生其他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线形、鞭形至蠕虫形,多细胞.分生孢子较大,一般超过15um。 2.丝孢目( Moniliales)分生孢子梗散生。大叶黄杨褐斑病 [轮纹大茎点菌 M. kawatsukai)引起苹果、梨 3.束梗孢目( Stilbellales)分生孢子梗聚生8链格孢属( Alternaria) 轮纹病]。 形成孢梗束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6壳囊孢属( Cytospora) 4.瘤座菌目( Tuberculariales)分生孢子梗着深褐色、砖隔状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器着生在瘤状或球状子座组织内 生在分生孢子座上。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分生孢子器腔不规则地分为数室 1.丝孢目 有喙状细胞 分生孢子香蕉形 (1).从梗孢属( Monilia) 银杏叶斑病 [梨壳囊孢(C. carphosperma)引起梨树腐烂 分生孢子梗二叉状或不规则分枝,无色 9黑星孢属( Fusicladium) 芽生串孢型的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分生孢子梗黑褐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7色二孢属( Diplodia) 单细胞,孢子链呈念珠状 分生孢子脱落后有明显的孢子痕,分生孢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 [仁果丛梗孢( M.fructigena)引起苹果、梨等子梗的生长尖上又可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时单细胞,无色,椭圆形或卯圆 仁果类的果实褐腐病]。 分生孢子广梭形,基部平截,2个细胞,形,成熟后转变为双细胞,深褐色至黑色。 2粉孢属( Oidium) 深褐色 松树枯梢病 菌丝体表生 [梨黑星孢(F. pyritum)引起梨黑星病]。第二节植物病原细菌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菌键型的分生节无孢目 细菌的一般性状
近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关系。因此,通常 在它们的各级分类单元名称前加上“形式”两 个字,如形式亚门、形式纲、形式目等,以 表示半知菌分类单元的含义与其他真菌的不 同。 根据无性阶段建立的式样属和式样种等分类 单元,并不反映系统发育的关系。例如无性 阶段属于同一个属的半知菌,根据有性阶段 的特征可以划归不同的属。 Ainsworth(1973)现代分类系统虽然也以 形态学为基础,但更加注重真菌的产孢方式。 是目前真菌界比较公认的真菌分类系统,根 据真菌形态和产孢方式将半知菌亚门分 3 个 纲: 1、芽孢纲(Blastomycetes ):营养体是单 细胞或发育程度不同的菌丝体,产生芽孢子 繁殖。芽孢纲包括酵母菌和类似酵母的真菌。 2、 丝孢纲 (HyPhomycetes): 营养体是 发达的菌丝体,分生孢子主要外生在分生孢 子梗上,不产生在分生孢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3、 腔孢纲(Coelomycetes ):分生孢子产 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由于半知菌中包括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的无 性阶段,这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分在于囊菌或 担子菌中,它们的无性阶段又分在半知菌中, 因此,同一个真菌种就有两个学名。 根据国际命名法规,每一个生物的种只能有 一个合法的学名。就许多子囊菌和担子菌来 说,它们有性阶段的学名是正式的学名,但 它们的分生孢子阶段的学名在应用上很方 便。所以目前在国际上也认为是合法的。 (三)丝孢纲 丝孢纲分为 4 个目,已知有 9000 种左右。 1.无孢目(Agonomycetales ) 除厚垣孢子外, 不产生其他分生孢子。 2.丝孢目(Moniliales) 分生孢子梗散生。 3.束梗孢目(Stilbellales ) 分生孢子梗聚生 形成孢梗束。 4.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 ) 分生孢子梗着 生在分生孢子座上。 1.丝孢目 (1).丛梗孢属(Monilia ) 分生孢子梗二叉状或不规则分枝,无色; 芽生串孢型的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 单细胞,孢子链呈念珠状。 [仁果丛梗孢〔M.fructigena )引起苹果、梨等 仁果类的果实褐腐病]。 2.粉孢属(Oidium ) 菌丝体表生;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菌键型的分生节 孢子(粉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白粉病,为白粉菌的无性阶段 [橡胶粉 孢(O.heveae )引起三叶橡胶树的白粉病]。 3.葡萄孢属(Botrytis ) 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膨大成球形,上 面有许多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着生小梗上 聚集成葡萄穗状。 [灰葡萄孢(B.cinerea)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 4.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 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单细胞,卵圆形至 椭圆形,单生或聚生。 黄萎轮枝孢引起黄萎病。 5.青霉属(Penicillium ) •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一至多次分枝,形 成扫帚状。 • 分枝顶端产生瓶状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 串的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球形、单孢。 • [指状青霉病菌(P.digitatum )引起柑桔绿霉 病]。 6.曲霉属(Aspergillus ) •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膨大成球形,上面着 生 1—2 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分生孢子 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头状。 • 分生孢子球形、单孢。 • 大多腐生,有些种可用于发酵,是重要的工 业微生物。 7.尾孢属(Cercospora ) 分生孢子梗褐色,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脱落后,分生孢子梗继续生长,顶端又形成 分生孢子,故分生孢子梗呈曲膝状; 分生孢子线形、鞭形至蠕虫形,多细胞. 大叶黄杨褐斑病 8.链格孢属(Alternaria )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 深褐色、砖隔状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 有喙状细胞。 银杏叶斑病 9.黑星孢属(Fusicladium ) • 分生孢子梗黑褐色,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脱落后有明显的孢子痕,分生孢 子梗的生长尖上又可形成新的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广梭形,基部平截,l~2 个细胞, 深褐色. • [梨黑星孢(F.pyrinum )引起梨黑星病]。 无孢目 1.丝核菌属(Rhizoctonia ) 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表面粗糙,菌 核外表和内部的颜色相似; 菌丝多为直角分枝,褐色,在分枝处有缢缩. [立枯丝核菌(R. solani )引起幼苗的立枯病]。 2.小核菌属(Sclerotium ) 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粗糙,外 表褐色或黑色,内部浅色,组织紧密。 [齐整小核菌(S.rolfsii)引起花生等 200 多种植 物白绢病]。 (三) 腔孢纲 1.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 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有时生有褐色、 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 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 )引起苹果、 梨、葡萄、冬瓜、黄瓜、辣椒、茄子等的 炭疽病。 2.痂圆孢属(Sphaaceloma) 分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紧密地排列在子 座组织上; 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或椭圆形。 柑桔痂圆孢(S.fawcettii )引起柑桔疮痂病。 3.盘二孢属(Marssonina ) 分生孢子盘极小; 分生孢子卵圆形成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大 小不等,分隔处缢缩。 [苹果盘二孢(M.mali )引起苹果褐斑病]。 4.茎点霉属(Phoma) 分生孢子梗极短; 分生孢子单细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忝菜茎点霉(P.beta )引起忝菜蛇眼病]。 5.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 ) 形态与茎点霉属相似。 分生孢子较大,一般超过 15μm。 [轮纹大茎点菌(M. kawatsukai )引起苹果、梨 的轮纹病]。 6.壳囊孢属(Cytospora) 分生孢子器着生在瘤状或球状子座组织内; 分生孢子器腔不规则地分为数室; 分生孢子香蕉形。 [梨壳囊孢(C. carphosperma) 引起梨树腐烂 病]。 7.色二孢属(Diplodia) 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 分生孢子初时单细胞,无色,椭圆形或卯圆 形,成熟后转变为双细胞,深褐色至黑色。 松树枯梢病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 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生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从死亡的组植原体病害的特点: 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织或细胞中吸取养分 (1)传播:嫁接、菟丝子、昆虫介体传病。 形态和大小 4症状表现:侵入后扩展部位不同,症状不介体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播 球状〔双球菌八叠球菌斶葡萄球菌/链球菌)同:薄壁细胞--叶斑、腐烂:维管束导管(2)细胞内寄生全株性侵染。 杆状(棒杆菌阂双歧杆菌) -萎蔫:细胞分裂增生--畸形肿瘤 (3)病害防治:四环素家族:土霉素、金霉 螺旋状(弧菌嫘螺菌/螺旋体) 5病害传播:传播靠水、雨、介体昆虫、线素、氯霉素、脱甲基氯四环素、盐酸四环素 2基本结构: 虫、人为 等4000倍液:使用方法:叶面喷洒(四环素 细胞壁(鞭毛、伞毛/性毛、荚膜/粘质层)第三节植原体和其它原核生物病原: 族抗生素不溶于水,需要盐酸作溶媒)、根部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原体 或枝条浸渍法、树干灌注法 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菌原体(支原体形体)( mycoplasma 植物螺原体病害: 19世纪80年代 Christian gram创立 类菌原体( 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1螺原体( Spiroplasma)一般特性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一番红复称MLO) )螺原体原核、无壁(三层单位膜 植原体( Phytoplasma) 2)(对数生长期呈)螺旋状态并螺旋状运动 G+紫色(显示结晶紫的颜色) 1967年,日本的土居养二在植物的韧皮部筛(3)革兰氏反应阳性。对青霉素不敏感,对 G-红色(显示番红的颜色) 管细胞内发现植原体,证实了植原体对植物四环素敏感。 G+壁厚,产外毒素,对青霉素、链霉素敏感的致病性 (4)多数能在固体培养基内和表面生长,并 G-壁薄,产内毒素,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四1植原体的基本特征: 形成“煎鸡蛋形菌落。菌落圆形,中间稠密 环素、链霉素敏感 (1)菌体不具细胞壁,因此植原体对一些可为黑色,周围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丝 二、细菌的分类: 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等抗菌素或 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ICSB) 氨酸等不敏感,而对四环素类抗菌素高度敏2螺原体在原核生物界的分类位置: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 Bergey, s Manual of感。植原体的外缘只有一层原生质膜 原核生物界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9th ed)》共8版,(2)形态多变:同一种植原体可以是杆状 软壁菌门 1994年第九版 球状或不规则形等,大小一般为80800纳米。 软球菌纲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 s Manual of(3)菌落小,直径是0.1-1毫米,典型的菌 菌原体目 Systematic Bateriology,1984)》第一版 落呈煎蛋形,(4)植原体的繁殖:二分裂法 菌原体科 常见的细菌属 或缢缩断裂法繁殖或芽殖。 螺原体属( Spiroplasma) 土壤杆菌属,1942年,种数4: (5)大部分植原体在培养基上必须提供甾醇3螺原体病 棒形菌属,1984年,种数3: 才能生长。 柑橘僵化病、桃X病、梨衰退病、翠菊黄化 欧氏杆菌属,1920年,种数15 2植原体的分类: 病、辣根脆根病、长舂花黄化病、马里兰花 假单胞杆菌属,1902年,种数20 原核生物界 螺原体病害、椰子螺原体病害、长春花螺原 Xanthomonas黄单胞杆菌属,1939年,软壁菌门 体病害。 种树20 软球菌纲(柔膜菌纲 MOLLICUTES)三、类立克次氏体(RLO) 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属检索如下: 菌原体目 是一类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 1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棒杆菌属 菌原体科 微生物。(有称难养细菌或类细菌 1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 植原体属( Phytoplasma1972年,由美国青年医师 H.T. Ricketts在 2鞭毛两端生 3植原体病害 研究斑疹伤寒(斑点热)时发现。青年医师 鞭毛周生 菌原体引起的病害近300种,我国已报道的由于不幸感染上这种病原物而牺牲于他所研 3鞭毛数条,菌落白色,产生荧光…假菌原体病害约60种。 究的事业。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种病原物 单胞杆菌属 黄化型症状: 命名为 Rickettsia- like organism简称RLO。 3鞭毛一条,菌落黄色 黄单胞杄菌属槟榔黄叶病、板栗黃化病、桃黄化病、椰子1植物类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4.引起植物组织增生和畸形症 壤致死性黄化病、葡萄黄化病 1菌体呈多形,而以棒形居多,具光滑或波 杆菌属 丛枝型或疯病型症状 纹状细胞壁 4引起植物组织崩解和腐烂」 欧氏杆山核桃丛簇病、柳树丛枝病、枣疯病、泡桐2类似细菌但难于培养 菌属 丛枝病、桃丛枝病、梣树丛枝病、刺槐丛枝3传播:主要为昆虫介体和嫁接传播 细菌病害特点 病、山茱萸丛枝病、檀香木簇顶病、胡桃丛4分为韧皮部寄生和木质部寄生两大类 1初侵染源:初侵染的菌源主要来自带菌的簇病、丁香丛枝病 第四节植物病毒病害 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病残体、田边杂草、花变叶型及花变绿型(花器返祖型)症状:1898年, M.W. Beijerinck通过烟草花叶的研 带菌土壤和昆虫等。 月季绿瓣病、长春花变叶病、福录考变叶病、究工作,发现并命名了“传染活液”。导致“滤 2侵入途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草莓绿萼病、八仙花绿瓣病、万寿菊变叶病、过性病原”传染活液”的发现 3营养方式:细菌为死体营养,侵入寄主后,三叶草变叶病 传染性确立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具有细胞壁的原核生 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1 形态和大小: 球状(双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杆状(棒杆菌/双歧杆菌) 螺旋状 (弧菌/螺菌/螺旋体) 2 基本结构: 细胞壁(鞭毛、伞毛/性毛、荚膜/粘质层)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3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9 世纪 80 年代 Christian Gram 创立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番红复 染 G+紫色(显示结晶紫的颜色) G-红色(显示番红的颜色) G+壁厚,产外毒素,对青霉素、链霉素敏感 G-壁薄,产内毒素,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四 环素、链霉素敏感 二、 细菌的分类: 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ICSB) 《 伯 杰 细菌 鉴 定手 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9th ed)》共 8 版 , 1994 年第九版 《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teriology,1984)》第一版 常见的细菌属: 土壤杆菌属,1942 年,种数 4; 棒形菌属,1984 年,种数 3; 欧氏杆菌属,1920 年,种数 15; 假单胞杆菌属,1902 年,种数 20; Xanthomonas 黄单胞杆菌属,1939 年, 种树 20; 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属检索如下: 1.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棒杆菌属 1.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2 2.鞭毛两端生…………………...3 2.鞭毛周生…………………..….4 3.鞭毛数条,菌落白色,产生荧光….…….假 单胞杆菌属 3.鞭毛一条,菌落黄色……….黄单胞杆菌属 4.引起植物组织增生和畸形症..……….土壤 杆菌属 4.引起植物组织崩解和腐烂……….…欧氏杆 菌属 三、 细菌病害特点: 1 初侵染源:初侵染的菌源主要来自带菌的 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病残体、田边杂草、 带菌土壤和昆虫等。 2 侵入途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3 营养方式:细菌为死体营养,侵入寄主后, 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从死亡的组 织或细胞中吸取养分 4 症状表现:侵入后扩展部位不同,症状不 同:薄壁细胞---叶斑、腐烂; 维管束导管 ---萎蔫; 细胞分裂增生---畸形肿瘤 5 病害传播:传播靠水、雨、介体昆虫、线 虫、人为。 第三节 植原体和其它原核生物病原: 一、植原体 菌原体(支原体/霉形体)(mycoplasma) 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 ,简 称 MLO) 植原体(Phytoplasma) 1967 年,日本的土居养二在植物的韧皮部筛 管细胞内发现植原体,证实了植原体对植物 的致病性。 1 植原体的基本特征: (1)菌体不具细胞壁,因此植原体对一些可 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等抗菌素或环丝 氨酸等不敏感,而对四环素类抗菌素高度敏 感。植原体的外缘只有一层原生质膜。 (2)形态多变:同一种植原体 可以是杆状、 球状或不规则形等,大小一般为 80-800 纳米。 (3)菌落小,直径是 0.1-1 毫米,典型的菌 落呈煎蛋形; (4)植原体的繁殖:二分裂法 或缢缩断裂法繁殖或芽殖。 (5)大部分植原体在培养基上必须提供甾醇 才能生长。 2 植原体的分类: 原核生物界 软壁菌门 软球菌纲(柔膜菌纲 MOLLICUTES) 菌原体目 菌原体科 植原体属(Phytoplasma 3 植原体病害: 菌原体引起的病害近 300 种,我国已报道的 菌原体病害约 60 种 。 黄化型症状: 槟榔黄叶病、板栗黄化病、桃黄化病、椰子 致死性黄化病、葡萄黄化病 丛枝型或疯病型症状: 山核桃丛簇病、柳树丛枝病、枣疯病、泡桐 丛枝病、桃丛枝病、梣树丛枝病、刺槐丛枝 病、山茱萸丛枝病、檀香木簇顶病、胡桃丛 簇病、丁香丛枝病 花变叶型及花变绿型(花器返祖型)症状: 月季绿瓣病、长春花变叶病、福录考变叶病、 草莓绿萼病、八仙花绿瓣病、万寿菊变叶病、 三叶草变叶病 植原体病害的特点: (1)传播:嫁接、菟丝子、昆虫介体传病。 介体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播。 (2)细胞内寄生全株性侵染。 (3)病害防治:四环素家族:土霉素、金霉 素、氯霉素、脱甲基氯四环素、盐酸四环素 等 4000 倍液;使用方法:叶面喷洒(四环素 族抗生素不溶于水,需要盐酸作溶媒)、根部 或枝条浸渍法、树干灌注法 二、植物螺原体病害: 1 螺原体(Spiroplasma) 一般特性: 1)螺原体原核、无壁(三层单位膜) 2)(对数生长期呈)螺旋状态并螺旋状运动, (3)革兰氏反应阳性。对青霉素不敏感,对 四环素敏感。 (4)多数能在固体培养基内和表面生长,并 形成“煎鸡蛋形”菌落。菌落圆形,中间稠密 为黑色,周围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丝 状体。 2 螺原体在原核生物界的分类位置: 原核生物界 软壁菌门 软球菌纲 菌原体目 菌原体科 螺原体属(Spiroplasma) 3 螺原体病害: 柑橘僵化病、桃 X 病、梨衰退病、翠菊黄化 病、辣根脆根病、长春花黄化病、马里兰花 螺原体病害、椰子螺原体病害、长春花螺原 体病害。 三、 类立克次氏体(RLO ) 是一类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有称难养细菌或类细菌) 1972 年,由美国青年医师 H.T.Richetts 在 研究斑疹伤寒(斑点热)时发现。青年医师 由于不幸感染上这种病原物而牺牲于他所研 究的事业。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种病原物 命名为 Richettsia-like organism 简称 RLO。 1 植物类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1 菌体呈多形,而以棒形居多,具光滑或波 纹状细胞壁。 2 类似细菌但难于培养。 3 传播:主要为昆虫介体和嫁接传播 4 分为韧皮部寄生和木质部寄生两大类 。 第四节 植物病毒病害 1898 年,M.W.Beijerinck 通过烟草花叶的研 究工作,发现并命名了“传染活液” 。导致“滤 过性病原”/“传染活液” 的发现 传染性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