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嘉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嘉祥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嘉祥调查队 (2021年4月6日) 2020年,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疫情和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双重考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 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 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大气力推动改革创新,狠下 决心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推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 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出稳健步伐。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债,全县 实现生产总值22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6%.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3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 8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83亿元,比 上年增长4.9%。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6.436.45:47.15。分行业看, 规模工业增加值63.43亿元、增长2.5%,批发和零售业27.33亿 元、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62亿元、增长(-1.8)%, 住宿餐饮业1.71亿元、增长(-13.3)%,金融业9.09亿元、增长 3.3%,房地产业13.89亿元、增长25.4%,其他服务业41.12亿元、 增长5.0%。 1
— 1 — 2020 年嘉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嘉 祥 县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嘉祥调查队 (2021 年 4 月 6 日) 2020 年,全县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疫情和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双重考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 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 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下大气力推动改革创新,狠下 决心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 任务,推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 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谱写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出稳健步伐。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县 实现生产总值 220.1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3.6%。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 36.1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第二产业增加值 80.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第三产业增加值 103.83 亿元,比 上年增长 4.9%。三次产业比调整为 16.4:36.45:47.15。分行业看, 规模工业增加值 63.43 亿元、增长 2.5%,批发和零售业 27.33 亿 元、增长 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62 亿元、增长(-1.8)%, 住宿餐饮业 1.71 亿元、增长(-13.3)%,金融业 9.09 亿元、增长 3.3%,房地产业 13.89 亿元、增长 25.4%,其他服务业 41.12 亿元、 增长 5.0%
三次产业占比情况(%) 60.0 53.0 50.0 49.348.147.2 39.5 ■1季度 40.0 33.835.3365 ■2季度 30.0 ■3季度 20.0 16.916.616.4 4季度 10.0 79 0.0 弟 第二产高业 第三产业 9大行业占GDP比重 ■农林牧渔业 18.68% 17.9% ·工业 3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79 28.4%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其他服务业 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59482户、增长 3.30%,其中私营企业15681户、增长1.58%,个体工商户41570 户、增长(9.96)%。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定提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 39.14亿元、增长2.4%。其中农业23.94亿元,林业0.51亿元, -2-
— 2 — 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 59482 户、增长 3.30%,其中私营企业 15681 户、增长 1.58%,个体工商户 41570 户、增长(-9.96)%。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定提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 39.14 亿元、增长 2.4%。其中农业 23.94 亿元,林业 0.51 亿元
牧业11.24亿元,渔业0.41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3.04 亿元、增长4.1%。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 助性活动各行业增加值比例为612:13:18.7:1.0:7.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继续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7.6 万亩、增长1.7%;粮食总产59.8万吨、增长2.7%。单产434.6 公斤、增长0.3%其中夏粮29万吨、增长4.7%;秋粮30.8万吨、 增长0.9%。经济作物面积17.6万亩、减少0.75万亩,蔬菜瓜果 面积13.4万亩、减少0.4万亩。棉花产量0.26万吨、增长0.2%, 油料产量0.2万吨、下降14%.园林水果产量1.5万吨、增长2.8%. 肉类总产量42万吨、下降28%,禽蛋总产量3.8万吨、增长25%, 奶类总产量0.6万吨,下降13%,水产品总产量0.27万吨、下降24%。 林业生态建设呈现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推进“林长制”, 设县级林长12人,镇级林长169人,村级林长950人。持续实施 “绿满乡村”行动,完成造林面积1.52万亩,建设森林乡村示范村 12个、重点村60个,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个、省级森林村居3 个。完成湿地保护修复面积03万亩,创建济宁市湿地村居1个、 小微湿地1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7万亩,其中飞机防治15 万亩、地面防治2万亩,森林病虫害成灾率02%以下、松材线虫 病发生率为0。创建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1.60 万千瓦,增长3.32%(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 拖拉机0.98万台,联合收获机0.34万台、增长5.1%,拖拉机配 套农具3.44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其中小 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9.96%和99.97%,玉米机播率、机收 率分别为99.93%和99.94%。农田总灌溉面积99.8千公顷、增长 0.5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 3
— 3 — 牧业 11.24 亿元,渔业 0.41 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3.04 亿元、增长 4.1%。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 助性活动各行业增加值比例为 61.2:1.3:18.7:1.0:7.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继续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37.6 万亩、增长 1.7%;粮食总产 59.8 万吨、增长 2.7%。单产 434.6 公斤、增长 0.3%。其中夏粮 29 万吨、增长 4.7%;秋粮 30.8 万吨、 增长 0.9%。经济作物面积 17.6 万亩、减少 0.75 万亩,蔬菜瓜果 面积 13.4 万亩、减少 0.4 万亩。棉花产量 0.26 万吨、增长 0.2%, 油料产量 0.2 万吨、下降 14%。园林水果产量 1.5 万吨、增长 2.8%。 肉类总产量 4.2 万吨、下降 28%,禽蛋总产量 3.8 万吨、增长 25%, 奶类总产量 0.6 万吨,下降 13%,水产品总产量 0.27 万吨、下降 24%。 林业生态建设呈现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推进“林长制” , 设县级林长 12 人,镇级林长 169 人,村级林长 950 人。持续实施 “绿满乡村”行动,完成造林面积 1.52 万亩,建设森林乡村示范村 12 个、重点村 60 个,创建省级森林乡镇 1 个、省级森林村居 3 个。完成湿地保护修复面积 0.3 万亩,创建济宁市湿地村居 1 个、 小微湿地 1 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 17 万亩,其中飞机防治 15 万亩、地面防治 2 万亩,森林病虫害成灾率 0.2%以下、松材线虫 病发生率为 0。创建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 个。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121.60 万千瓦,增长 3.32%(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 拖拉机 0.98 万台,联合收获机 0.34 万台、增长 5.1%,拖拉机配 套农具 3.44 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93%,其中小 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 99.96%和 99.97%,玉米机播率、机收 率分别为 99.93%和 99.94%。农田总灌溉面积 99.8 千公顷、增长 0.5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平方公里
三、工业、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5.5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0.6%, 实现利润5.84亿元,增长(-38.71)%。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8.0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工业用电量10.44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17.5%。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34.0%,在所有行业中占比 最高、达到3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74%, 比2019年提升0.15个百分点。 全年分行业用电占比及增幅 578 3.7 3.2 -48 1.0 0.2 0.4 17.5 154 息技. 8 件 批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崭地产业 息传输 公共服务及管理细 交通 平占全社会比重阅一◆累计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83 1582.84 5368.05 -1.61-1.18 -3.33 9.8 -10 -15.7 -15 -20 24g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二)建筑行业规模扩大,形势向好。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
— 4 — 三、工业、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 5.5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3 亿元,同比增长 10.6%, 实现利润 5.84 亿元,增长(-38.71)%。全县全社会用电量 18.0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2.3%。工业用电量 10.44 亿千瓦时,同比增 长 17.5%。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 34.0%,在所有行业中占比 最高、达到39.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3.74%, 比 2019 年提升 0.15 个百分点。 (二)建筑行业规模扩大,形势向好。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
达到34家,其中,新增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3.53亿元,同 比增长8.2%。实现增加值16.84亿元,增长9.8%. 四、固定资产、房地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 后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3.6%,从2月份的下降153% 到12月份的增长3.6%,实现了逐步回升,最终稳定的总态势。 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1.3%,民间投资增长16.6%,“四新” 投资增长25.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3y6 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二)房地产投资成效显著,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持续增高。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1.9万平方米,增长0.3%,竣工面积42.8万 平方米,下降46.5%,商品房销售面积120万平方米,增长45.5%。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4.3亿元,增长55.3%。 五、贸易、服务业 (一)国内外贸易市场总体平稳,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 级持续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6%。按经营地统计,城 镇下降2.7%,乡村降低2.4%;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增长12.5%, 零售业增长4.4%,住宿业下降2.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 5
— 5 — 达到 34 家,其中,新增 8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73.53 亿元,同 比增长 8.2%。实现增加值 16.84 亿元,增长 9.8%。 四、固定资产、房地产 (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 后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 3.6%,从 2 月份的下降 15.3% 到 12 月份的增长 3.6%,实现了逐步回升,最终稳定的总态势。 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 71.3%,民间投资增长 16.6%, “四新” 投资增长 25.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 13.2%。 (二)房地产投资成效显著,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持续增高。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371.9 万平方米,增长 0.3%,竣工面积 42.8 万 平方米,下降 46.5%,商品房销售面积 120 万平方米,增长 45.5%。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64.3 亿元,增长 55.3%。 五、贸易、服务业 (一)国内外贸易市场总体平稳,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 级持续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2.6%。按经营地统计,城 镇下降 2.7%,乡村降低 2.4%;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增长 12.5%, 零售业增长 4.4%,住宿业下降 2.4%。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