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南国友人说,君孑兰原生在水边,石畔,任凭水淡石荒,居处简陋,只要一株卓 立,就会峻影高洁,清芬悠远,足以让石水生香。也如古人所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古人还曾说,那种“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才堪 称“君子”。那么,人们心中活着这样一个人:多少烈士,曾向他托付襁褓中的孤儿;八亿 黎民,曾向他寄予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振兴大业的使命。而他,一生处巨变,临奇 险,气节却从不可夺。如果把“君子”二字贯以民族大义和党性原则,那么,称他是“当今 君子”的风范,“革命君子”的楷模,也不为过誉吧 他,就是生前喜爱君子兰的那位当代伟人 君子怀德”。他所怀的品德,如山高水远 “君子喻于义”。他所信的主义,如地久天长 君子不忧不惧”。他无疚而不忧,无私而不惧这,该是当今君子之风的精魂了。 哦,愿这君子之风,香兰之气,荡我神州… 九八0年一月八日,于北京地坛 (三)抒情的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要真挚自然 3、要具体生动 四、议论 (一)议论的含义 议论,是作者运用论说性语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来证明自己对自然、 社会以及人本身的某种现象的认识和见解是正确的一种表现手法。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对客 观事物的评论
听一位南国友人说,君子兰原生在水边,石畔,任凭水淡石荒,居处简陋,只要一株卓 立,就会峻影高洁,清芬悠远,足以让石水生香。也如古人所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古人还曾说,那种“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才堪 称“君子”。那么,人们心中活着这样一个人:多少烈士,曾向他托付襁褓中的孤儿;八亿 黎民,曾向他寄予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振兴大业的使命。而他,一生处巨变,临奇 险,气节却从不可夺。如果把“君子”二字贯以民族大义和党性原则,那么,称他是“当今 君子”的风范,“革命君子”的楷模,也不为过誉吧。 他,就是生前喜爱君子兰的那位当代伟人。 “君子怀德”。他所怀的品德,如山高水远。 “君子喻于义”。他所信的主义,如地久天长。 “君子不忧不惧”。他无疚而不忧,无私而不惧——这,该是当今君子之风的精魂了。 哦,愿这君子之风,香兰之气,荡我神州…… 一九八 0 年一月八日,于北京地坛 (三)抒情的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要真挚自然 3、要具体生动 四、议论 (一)议论的含义 议论,是作者运用论说性语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手段来证明自己对自然、 社会以及人本身的某种现象的认识和见解是正确的一种表现手法。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对客 观事物的评论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议论的三要素 段完整的议论,应该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作者提出来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论点可分为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见解。分论点则是中心论点的分支,用以补充说明和阐 述中心论点 2、论据。论据是用来支持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是形成议论的基础,解决“用什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议论的三要素 一段完整的议论,应该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作者提出来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论点可分为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见解。分论点则是中心论点的分支,用以补充说明和阐 述中心论点。 2、论据。论据是用来支持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是形成议论的基础,解决“用什么
证明”的问题。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据,它包括 现实的和历史的真人真事、具体事例、统计数字,使用时要认真核实。理论性论据则指反映 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论和思想材料,包括政策、法令、革命理论、科学 原理、经典言论、箴言格言、民族谚语、成语典故及人们所公认的生活常识等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实、阐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 辑关系,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三)论证方法 立论 从论证的角度分,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即证明,用充分有力的证据来正面阐明、论 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是正确的。常见的证明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比较推理法。 (1)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事理论证,用公认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 明一个个别事理、论点,是用大道理求小道理的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演绎推理法就是使用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如毛泽东的《为 人民服务》一文中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 大前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小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结论: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法是从若干典型的个别事例推出一般规律的事实论证。它通过许多“个别”的 事例,归纳出共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证明”的问题。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据,它包括 现实的和历史的真人真事、具体事例、统计数字,使用时要认真核实。理论性论据则指反映 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论和思想材料,包括政策、法令、革命理论、科学 原理、经典言论、箴言格言、民族谚语、成语典故及人们所公认的生活常识等。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实、阐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 辑关系,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三)论证方法 1、立论 从论证的角度分,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即证明,用充分有力的证据来正面阐明、论 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是正确的。常见的证明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比较推理法。 (1)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事理论证,用公认的一般道理作为论据来证 明一个个别事理、论点,是用大道理求小道理的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演绎推理法就是使用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来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如毛泽东的《为 人民服务》一文中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 大前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小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结论: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归纳推理法 归纳推理法是从若干典型的个别事例推出一般规律的事实论证。它通过许多“个别”的 事例,归纳出共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土为务,意气勤勤恳恳,着望仆不相师 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 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日:“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 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着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 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 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 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 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 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 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 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 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 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 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闖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 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土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报任安书 司马迁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 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 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 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 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 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 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 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 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 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 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 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 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 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 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 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朸力 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 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 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干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横挑强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 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 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土无不起,躬流涕,沬血饮泣,张空雩,冒白刃,北首争死 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 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以为李陵素与土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 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 适会召问,即以比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 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 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 之中,谁可告邂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臢其家声,而仆又茸 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 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蚊何异?而世又 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 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 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 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 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 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横挑强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 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 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 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 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 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 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 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 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 之中,谁可告愬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茸 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 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 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