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D埋深小于4米 答案B 4、灰土基础灰土与土的[ A、体积比为2:8B、体积比为3:7C、重量比2:8、D、重量比3:7 E、体积比重量比均可 答案;A、B 5、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的主要类型,截面一般做成[]。 A、阶梯形B、锥形C、杯形D、箱型E、筏形 答案;A、B、C (五)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1.地下室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对于 砖墙,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在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在防潮层外侧回填 低渗透土壤夯实。土层宽500mm左右。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 层 地下室地面,如需要防潮层,一般设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且与墙身水 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3.地下室防水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室需做防水处理。地 下室防水可用卷材防水层,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 例题: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以下时,需做防水处理的有 A、二四内墙B、顶板C、底板D、四周墙体E、隔墙 答案;C、 三、墙与框架结构 )墙的类型 根据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按受力 不同,墙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其他构件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 不承受外来荷载,只承受自重的墙称非承重墙。建筑物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非承 重墙称隔墙。 按构造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类型。 实体墙、空体墙是一种材料构成;组合墙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构 成的墙。 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针,力求降低造价。 (二)墙体构造 1.砖墙构造 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 砂浆。 1)砖:普通砖是指孔洞率小于15%的砖,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大于等 于15%的砖。我国普通砖尺寸为240mnX115mmX53m,如包括灰缝,其长、宽
米 D 埋深小于 4 米 答案 B 4、灰土基础灰土与土的[ ]。 A、体积比为 2:8 B、体积比为 3:7 C、重量比 2:8、D、重量比 3:7 E、体积比重量比均可 答案;A、B、 5、单独基础是柱子基础的主要类型,截面一般做成[ ]。 A、阶梯形 B、锥形 C、杯形 D、箱型 E、筏形 答案;A、B、C (五)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1.地下室防潮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对于 砖墙,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在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在防潮层外侧回填 低渗透土壤夯实。土层宽 500mm 左右。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 层。 地下室地面,如需要防潮层,一般设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且与墙身水 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3.地下室防水 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以下时,地下室需做防水处理。地 下室防水可用卷材防水层,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 例题: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以下时,需做防水处理的有 [ ] A、二四内墙 B、 顶板 C、底板 D、四周墙体 E、隔墙 答案; C、D、 三、墙与框架结构 (一)墙的类型 根据墙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外墙、横墙和纵墙;按受力 不同,墙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其他构件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 不承受外来荷载,只承受自重的墙称非承重墙。建筑物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非承 重墙称隔墙。 按构造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类型。 实体墙、空体墙是一种材料构成;组合墙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构 成的墙。 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针,力求降低造价。 (二)墙体构造 1.砖墙构造 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 砂浆。 1)砖:普通砖是指孔洞率小于 15%的砖,空心砖是指孔洞率大于等 于 15%的砖。我国普通砖尺寸为 240mmXll5mmX53mm,如包括灰缝,其长、宽
厚之比为4:2:1,即一个砖长等于两个砖宽加灰缝(115X2+10),或等于四个砖 厚加灰缝(53x4+9.3x3)。砖的强度用强度等级来表示,分M7.5、MU0、MUl5、 MU20、M30等六级。 2)砂浆。砂浆按其成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等。水泥砂 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髙,适合砌筑处于潮湿环境下的砌体。石灰砂浆属气硬性 材料,强度不髙,多用于砌筑次要的建筑地面上的砌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 膏、砂和水拌和而成,强度较髙,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好,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 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M.4、MI、M2.5、M5、M.5、M10、M15。常用砌筑 砂浆是M-M5 (②)砖墙的组砌方式。砖墙的砌筑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 上下错缝不小于60mm,避免出现垂直通缝, 实心砖墙的组砌方法。实心砖墙的组砌方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 十字式;全顺式;两平一侧式。 2.实心砖墙细部构造 砖墙厚度有120mn(半砖)、240mm(一砖)、370m(一砖半)、490mm(两 砖)、620mm(两砖半)等 (1)防潮层。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 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 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一般有油毡 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勒脚经常采用抹水 泥砂浆、水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勒脚的髙度 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 (3)散水和明沟。散水适用于年降水量小于等于900m的地区;明沟适用 于年降水量大于900m的地区。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坡度为3% 5%。 (4)窗台。外窗台有砖窗台和混凝土窗台两种做法。内窗台的做法也 有两种:水泥砂浆抹窗台;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较高的房间,一般均采用预制 窗台板。外窗台外挑部分应做滴水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 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窗间墙。由于砌体相互错缝咬 接,过梁上的墙体在砂浆硬结后具有拱的作用,它的部分自重可以直接传给洞口 两侧墙体,而不由过梁承受。 例题: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不承受 传来的荷载 A、洞口上部所有B、窗间墙部分C、洞口上部墙体D、洞口上部其他构件 答案;B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连续封 闭梁。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区, 结合钢筋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冋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 体可做到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常见的尺寸为180mm、240m。圈梁 的数量与抗震设防等级和墙体的布置有关,一般情况下,檐口和基础处必须设置, 其余楼层的设置可根据结构要求采用隔层设置和层层设置。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 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厚之比为 4:2:1,即一个砖长等于两个砖宽加灰缝(115X2+10),或等于四个砖 厚加灰缝(53x4+9.3x3)。砖的强度用强度等级来表示,分 MU7.5、 MU10、MUl5、 MU20、MU30 等六级。 2)砂浆。砂浆按其成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等。水泥砂 浆属水硬性材料,强度高,适合砌筑处于潮湿环境下的砌体。石灰砂浆属气硬性 材料,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的建筑地面上的砌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 膏、砂和水拌和而成,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好,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 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 M0.4、M1、M2.5、M5、M7.5、M10、M15。常用砌筑 砂浆是 M1-M5。 (2)砖墙的组砌方式。砖墙的砌筑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 上下错缝不小于 60mm,避免出现垂直通缝。 实心砖墙的组砌方法。实心砖墙的组砌方式:一顺一丁式;多顺一丁; 十字式;全顺式;两平一侧式。 2.实心砖墙细部构造 砖墙厚度有 120mm(半砖)、240mm(一砖)、370mm(一砖半)、490mm(两 砖)、620mm(两砖半)等。 (1)防潮层。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 以下 60mm 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 60mm 处,防潮层 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墙身防潮层一般有油毡 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2)勒脚。勒脚是指外墙与室外地坪接近的部分。勒脚经常采用抹水 泥砂浆、水刷石,或在勒脚部位将墙体加厚,或用坚固材料来砌。勒脚的高度一 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 (3)散水和明沟。散水适用于年降水量小于等于900mm的地区;明沟适用 于年降水量大于 900mm 的地区。散水宽度一般为 600~1000mm,坡度为 3%~ 5%。 (4)窗台。外窗台有砖窗台和混凝土窗台两种做法。内窗台的做法也 有两种:水泥砂浆抹窗台;窗台板,对于装修要求较高的房间,一般均采用预制 窗台板。外窗台外挑部分应做滴水。 (5)过梁。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承受洞口上部墙体与其 他构件(楼层、屋顶等)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窗间墙。由于砌体相互错缝咬 接,过梁上的墙体在砂浆硬结后具有拱的作用,它的部分自重可以直接传给洞口 两侧墙体,而不由过梁承受。 例题:过梁是门窗等洞口上设置的横梁,不承受[ ]传来的荷载。 A、洞口上部所有 B、窗间墙部分 C、 洞口上部墙体 D、洞口上部其他构件 答案;B (6)圈梁。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连续封 闭梁。 圈梁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两种。钢筋砖圈梁多用于非抗震区, 结合钢筋过梁沿外墙形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 体可做到墙厚的 2/3,高度不小于 120mm。常见的尺寸为 180mm、240mm。圈梁 的数量与抗震设防等级和墙体的布置有关,一般情况下,檐口和基础处必须设置, 其余楼层的设置可根据结构要求采用隔层设置和层层设置。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 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