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淋巴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配体的结合 受体交联、聚集、变构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 受体胞浆区磷酸化 下游信号分子募集、活化
一 . 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一般规律 配体的结合 受体交联、聚集、变构 蛋白酪氨酸激酶活化 受体胞浆区磷酸化 下游信号分子募集、活化
()配体激发的受体交联和聚集 受体启动信号传导过程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受体交联和聚集的机制: 重复抗原表位(细菌、病毒) 二聚体(PDGF)或三聚体(TNF) 二价分子(生长激素) 单价分子(大部分细胞因子)一一变构
(一)配体激发的受体交联和聚集 受体启动信号传导过程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 受体交联和聚集的机制: 重复抗原表位(细菌、病毒) 二聚体(PDGF)或三聚体(TNF) 二价分子(生长激素) 单价分子(大部分细胞因子)--变构
(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化 催化多肽链中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的酶类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可溶性蛋白酪氨酸激酶
(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化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 可溶性蛋白酪氨酸激酶 催化多肽链中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的酶类
(三)受体胞浆区的磷酸化 胞浆区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发 生交叉磷酸化 胞浆区不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主要被Src家族激酶活化 改变酶活性、提供下游分子结合位点
(三)受体胞浆区的磷酸化 胞浆区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发 生交叉磷酸化 胞浆区不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主要被Src家族激酶活化 改变酶活性、提供下游分子结合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