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即蛀入麦粒内食害,于6月上甸随同收获的麦粒带进仓内继续危害。 幼虫老熟后即在粒内化期,在仓内羽化为第【代成虫。第1代成虫的小部分飞到田何禾本科 作物或杂草上产卵,大部分在仓内麦堆内产卵繁殖,于7月下旬至8月上句明化为第2代成 虫。其中,一部分成虫企仓内产下第3代卵,幼虫鳄化后蛀食粮粒危害至老熟时越冬:另 部分成虫飞至田间在玉米,稻谷、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成熟的穗粒上产卵,第3代幼虫臀化后 蛀入籽粒内危害,随同收获物将其带入仓内继续危害和发有。部分发育较早的个体在9月上、 中句发生第3代成虫产卵,解化为第四代幼虫,危古和发育至0月中下旬.同发育较晚的第 3代老熟幼虫和少数蛹越冬。 每年6月份进入危害盛期.7~8月份危古最盛 (二)行为习性 成虫飞谢力较弱,飞翻持续时间为33一205s,平均79.7s。因此,距村庄和粮仓近的岁 用,受害早而重。例如麦用距村030,5km、1.5km、3km的麦用麦粒被害率分别是2.49%入 22.43%、0.35%一0.38%、0.2%一031%,因此,应注意出间麦蛾的防治。 成虫喜欢飞向有花蜜的花中活动,交配和产卵多在清层与黄昏进行,卵多产在小麦种子 的腹沟内或稻谷的护糢内.散产或集中块产。单握产卵分3一7次,一般5次,共63一124粒 平均867粒。在仓内卵多产在粮堆表层0.6~2cm深处,约占总卵数的88"%,在表层7cm以 内的卵占55.8%,95%,以上的卵不超过45cm深。据此,可采用移项法将有虫粮面移掉20一~3cm 防治该虫。 幼血瓣化后,多从籽粒胚部进入,也可从胚乳处蛀入,被苦谷粒大部分被虹空。幼虫老 熟后,先在谷粒上衬着胚乳的一端胶一圆形羽化孔,孔口仍曾有薄膜,然后在粒内结成薄茧 化蛹。成虫羽化后,从羽化孔外出。成虫的飞翔力较弱。成虫寿命因混度、湿度、幼虫期的 营养而异:在7、8月份,成虫期69,其中,雕虫平均7.2d,维虫平均55d:在1011月 份,成虫期2一3周,最长达38d。在30℃、7RH时,用面粉饲养,卵期平均3d。第1~4 龄幼虫期分别平均为6d、6d、5d、7。蛹期平均5d,卵前期1d,完成个世代平均33d,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索 1.温湿度 麦城适宜发有温度范用为21~35℃,在15一21℃时发育较缓慢,在11~15.6℃划发有最 漫。发有起点温度为10.3℃。在45℃、43℃时成虫的死亡时间分别为35min和42mim:卵、 幼虫之斯在4℃经过6仙全部死广:幼虫在-17℃经过25h即死广。当谷物含水量在8%以下, 或26%RH以下时,幼虫即不能生存
麦坡的阳薇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据网外报道,大约从5月至8月的平均温度最少 达到125℃的地区,麦蛾都有霜獗发生的可能。如果前年冬季较常年温暖,其越冬死广幸 较低,加之6一8月份特别炎热,麦最即有猖獗发生的可能。另裙报道,在美国大西洋沿岸软 质冬小麦区和玉米区,如遇上几个温暖的冬季之后,麦城即猖衡发生:反之,在经过寒冷的 严冬之后,麦蛾也不致成灾 2.食料 试验证明,该虫喜食、并对其第殖有列的食料次序是小老>稻谷>玉米、高粱、盘发, 茅麦:原粮>成品粮(大米、面粉:软质小麦>硬质小菱:粽质、粳稻>和稻, 3.天敌 麦域的主要瓷生性天改是麦城革蜂Habrobracon hehetor(Saw),是麦航、米城、印度谷螟、 粉斑、地中海粉暝大站螟等多种鳞翅日害虫幼虫的体外生性天敌。通过研究,现已大 规模人工离体饲养繁殖,试验性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汾上。 五、防治要点 1.压盖粮面可用麦蛾不危害,又无其它害虫的异种粮(如大豆等)或草木灰压盖粮面 方法是先将易感染发城的粮面扒平,再将无虫异种粮或草木灰装入麻袋约70%,并用该包装 炭紧压盖在粮面上。 2.日光暴晒及过筛在夏季高湿睛天的1015时将作物种子或粮食摊在场上,厚3一 5cm,每小时翻动一次,保持4~6h,趁热入仓、密封,使节粮温度达到45℃并保持6仙,可杀 死粮食中麦蛾的卵、幼虫和婚。对于虫根,可通过日光暴晒和过筛除掉害虫 3。缺氧保管将丽干的粮食趁热入库时可用不透气的坛子、塑料袋等容器密封,造成缺 氧,使麦蛻室息死亡:。 +.灯光诱杀在大型粮仓内可用诱虫灯或麦蛾性诱剂诱杀成虫,防治效果较好。例如将 麦蛾性引诱剂诱芯片用细铁丝固定在水盆中央,每天黑暗时间打开盖诱集,白天捞出祓诱集 的笔城,再补足盆中水,使水面仍到诱芯下0.5~l©m处,并加盖。其引诱力极燕,空气中只 要有微量存在,即能吸引同种异性成虫牵入诱捕盆而落水死亡。经过48试验,一号盆诱浦 4786头,二号盆诱痛3363头,对照盆诱捕232头。诱捕盆是对照盆的17.6倍,效果显若。 5.化学防治当种子或原粮堆放在密封良好的仓、国或缸中时,每吨粮食可施56%磷化 铝片剂5一7片(每片3g)。对仓外储根也可使用溴甲烷帐幕熏杀害虫,每立方米粮推用药32一 40g,并密封48h。还可用12%粮虫净粉剂1份拌小麦100份,可保持1年无虫害发生。但 在使用以上药剂时一定严格核照探作规程进行,确保人、帝和储粮的安全。 2
第三节玉米象 玉米象Sitophilus&sMotsehulsky英文名Mai7ewcc,il,俗名塘子、牛子.铁嘴、鲜 子等,属鞘翅日,象甲科 一、分布与危害 玉米象与米象的形态极相似,1975年以前国内一直称其为米象S7 ophils oryzo心(L.), 1974~1975年在全同储粮害虫调查中,通过形态解剖鉴定证明,分布在各地的人部是玉米象, 约占97.4%,在北方地区儿乎占%。玉米象通布全世界和国内各地 成虫蛀食危害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黑麦、荞麦、花生仁、豆类、曾 干、干只、通心粉、面粉、面包等,其中以小麦、玉米、稻谷、糙米及高梁受害最重。纺虫 只能在粮粒内危害,是一种重要的初期性害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受去粮食的重量损失在3 个月内为1125,6个月内增至35.12%。不但会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目能使粮食发热及 水分含量增高,引起种子与粮食发霉变质。此外,也使飞到用间危害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45mm,红褐色至暗祸色,略有光泽。额部前件成长喙,喙端生口器。 喙背有纵隆线,线间有刻点。复眼前方者生1对8节的膝状能角,未节彭大呈棒状,第3节 较长,与第4节长度之比为5:3 20 前胸背板上刻点窝圈形。每翅销有 数纵行四纹,纹间纵列者相邻的小 圆点,鞘透某(肩)部和瑞部各具 1个橙黄色的圆形斑纹(有时不明 显),似“X“形,且后翅、腹末 臀部外露。雄虫购芝背面中间行1 条纵降脊,脊的两侧各有1条明显 的织沟:雌虫“丫”形滑片两测的 端突明最尖细 卵长椭圆形,长约065一 0.70mm.宽约0.28029mm,乳 图7-2玉米象Sitopitifus2ueis(Motschulskv 1民盘2年物虫4第背面见5商我面现 白色,半透明。下常稍因大,上指
逐浙疾小,上流若生1帽状圆形小隆起 幼虫幼虫体长2.3一3.0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相短, 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换形。口器黑褐色,上颚看生明显的尖长形端齿2 个。第1~3节腹节背版被横皱分为明显的3部分:腹部各节上恻区各着生刚毛2根,下风 分为上、中、下3叶,均无喇毛 前蛹体长约3.75一4.0mm,获长椭园形,乳白色.目部第1一3节湘大,第4节以下则 逐渐猴小。尤足。 蟾体长35~4.0m,椭圆形,初化蛹时乳白色,后变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 是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以第7节为大,其 背面常近左右侧像处各有小突起,上生1根祸色刚毛,腹末有肉刺1对。 玉米象和米象是两个近似种,主要区别见表71。 表1玉米象与米象成虫形态比较 项目 玉米象 米象 触角索节 第二节长约为第三节的2 第一.节长约等于第三节 前购行板 背面中央布注刻点 背面中央有1条长而光滑无刻点额区 生虫阳茎背而中央有纵隆管,有两测各有条纵沟中央无作,两测无沟 集虫阳茎基片 早等边长三角形 星心形 年虫阳茎横切面呈字形 呈馒头形 雌虫“Y”形骨片两臂较秋长,略内李,带部略尖两答祖短而直,端部轧圆 幸可参考望喜主滨《城巾昆学(1992)表2-1和图22。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在我国一年发生1~7代:北方寒冷地区(如黑龙江)1~2代,北京4~5代,山东5代, 郑州56代,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广东、海南)6~8代。各地士要以成血在仓内黑暗潮湿 的缝原、热席下、脚粮中,仓外的砖石下、拉圾十、松十内及树皮缝中越冬,少数以幼虫在 粮粒内越冬。当初冬天气逐渐变冷,气温卜降到15℃以下时,成虫即进入越冬状态。 次年春季气温回升达13℃时,越冬成虫又回到粮堆内危害和繁殖,越冬幼虫川始活动张 续危出。一殷卵期3~16d,幼虫期4龄,共13~28d,前蛸期12d,蛹期4~12d.成虫看 命为54~311d,完成代清21一8d。在27℃与69%士3%RH条件下,第1~4龄幼虫期平均
分别为36d、4.7d、4.8d、5d,每完成一代需27d.在南方地区6~10月,北方地区79月该 虫种群数量最多,危害最重。 (二)行为习性 成虫多在仓中粮推内活动.大多分布在上层,中,下层很少。成虫羽化后I一2便在晚 上交配,交配后经过平均5即开始产卵。雌成虫产卵时先在稳粒一端用口器度成与喙状部等 长的卵赏,然后在衡内产卯1拉,并分泌粘液封闭卵窝口。每雌每天产卵3位,最多0粒。 一生平均产卵150粒,最多可达570粒。产卵一毅集中在上层离粮面7cm以内。纺血时化后 即在粮粒内虹食,并连渐深入内部。被害粮粒蛀成空壳。幼虫老熟后即在稳粒内度过前销期, 前斯再脱皮次化为斯。成虫羽化后在粒内停留约5d才结出孔外。成虫也驻粮粒,善于爬行 并有向上爬的习性。成虫还有假死性、趋温性及趋湿性,喜在黑暗处活动,无趋光性,遇光 侧向黑暗处聚集:喜欢飞向有花蜜的花中活动。成虫也可飞到不谷类作物的田间,产卵于成 熟的德上,收获时随根粒带入仓内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1.温混度 玉米象在谷物含水量14%时,其发有温度范用为12.5~3斗℃,活动温度范用约为1338℃。 在7.2℃以下及35℃以上都停止产泉,0C时开始产卵。卵及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发 有和繁殖的适宜混、湿度范围为24一30℃及15.2”%的谷物含水量,或着24一29℃利和90%一 10%H。其最适发育温度为29.1℃,最高发育温度约为323℃。在9,5%的谷物含水量时停 止产卵.产卵最低含水量约为10%,最适含水量约为25%。在谷物含水量只有82%时即不能 生活。成虫如果实露在-5℃条件下经过d即死,而暴落在50℃时经过1h即死: 成虫在根堆内的分布,一般是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而迁移活动。例如作未夏初气温达5℃ 时,越冬成虫大部在30m以上粮堆的上层或向阳面粮温较高的部位活动。豆季及初秋气温达 30℃以上时,积堆上层及向阳面的桃温超过成虫的适温时,即大批转向粮推的下层、背阳面 或其它比较通风阴凉的部位活动。秋凉后又转入粮峰中层或向阳面粮温较高的部位。 2.食料 该虫喜食淀粉食录高的食品,喜食顺序是:稻谷>高粱>玉米>薯干>小麦。不取食脂 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花生油菜籽等。 3.天敌 米象金小蜂1 ariophogus distinguensis(Focrster)是米象类、烟草甲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 敌.李照会等(1998)研究报递,该蜂在山东省泰安市每年发生5代,夏李完成代平均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