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探究 师:课文第6至10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顺序?这几段顺序 能互换吗?为什么? 生甲:说明对象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生乙: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 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生丙:顺序不能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不能互换
◆疑难探究 师:课文第6至10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运用了什么顺序?这几段顺序 能互换吗?为什么? 生甲:说明对象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生乙: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 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生丙:顺序不能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不能互换
C自主学习m川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萌发(meng)海棠ang)悬殊(xuan)竺可桢(zhu B·翩然(pian)农谚(yan)簌簌(su)衰草连天( (shuai) C·榆树(yu)连翘(qiao)次第(di)风雪载途(zai D·短促(cu)纬度we)孕育ymn)销声匿迹(l) 【点拔】B项“谚”应读yan;C项“载”应读zai;D项“匿”应读ni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ɡ) 海棠.(táng) 悬.殊(xuán) 竺.可桢(zhú) B.翩.然(piān) 农谚.(yán) 簌.簌(sù) 衰.草连天(shuāi) C.榆.树(yú) 连翘.(qiáo) 次第.(dì) 风雪载.途(zǎi) D.短促.(cù) 纬.度(wěi) 孕.育(yùn) 销声匿.迹(lì) A 【点拨】B项“谚”应读yàn;C项“载”应读zài;D项“匿”应读nì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深冬的北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 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C·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8年狗年春节联欢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 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D·一路风雪载途,游客们终于到达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 汀镇的雪乡——双峰林场。 【点拨】“销声匿迹”形容人或某种事物或现象完全消失,不存在了。 用来形容“春节联欢晚会”不合适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冬的北国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 B.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 面,这个周而复始 ....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C.长达四个多小时的 2018 年狗年春节联欢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 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 ....了。 D.一路风雪载途 ....,游客们终于到达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 汀镇的雪乡——双峰林场。 C 【点拨】“销声匿迹”形容人或某种事物或现象完全消失,不存在了。 用来形容“春节联欢晚会”不合适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表示估计’表明“迟十天”不是确定的十天,这只是一个 估计的比较接近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 — —— —— —— —— —— —— —— —— —— —— ————— ———————————————————————————— “左右”表示估计,表明“迟十天”不是确定的十天,这只是一个 估计的比较接近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