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周,第17讲次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2摘要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理解财政的构成和工具,了解财政中的税收、公债,理解市场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及勘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理解功能财政的思想,了解赤字与公债。【重点】财政的构成和工具,市场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及勘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的思想。【难点】自动稳定器功能及勘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收入公债财政政府购买支出支出政府转移支付(一)政府收入的构成-税收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2.税收的类别(根据课税对象)→财产税一一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2 第 周,第 17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理解财政的构成和工具,了解财政中的税收、公债,理解市场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及斟酌使用 的财政政策,理解功能财政的思想,了解赤字与公债。 【重 点】财政的构成和工具,市场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及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的思想。 【难 点】自动稳定器功能及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政府预算 ◼ 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 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一)政府收入的构成-税收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2.税收的类别(根据课税对象) ◆ 财产税——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所得税一一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流转税一一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其中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3.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结构国家的财政一般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我国的财政体制1994年实行分税制,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财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和地方本级预算、决算草案(二)政府收入的构成-公债M1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公债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政府公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二、自动稳定器与酌使用■自动稳定器?美国战后经济波动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对比■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经济史及相应时期所采取的各项政策1.自动稳定器■什么是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1)政府税收。税率不变的条件下:经济萧条→Y↓→Yd→T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
◆ 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 ◆ 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其中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 要税种之一 3.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结构 国家的财政一般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 我国的财政体制 1994 年实行分税制,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 分。 财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中央和地方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二)政府收入的构成-公债 ◼ 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 ◼ 公债? ◆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 公债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 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 政府公债的发行: ◆ 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 ◆ 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 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水平。 二、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 ◼ 自动稳定器 ◆ 美国战后经济波动与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对比 ◼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经济史及相应时期所采取的各项政策 1. 自动稳定器 ◼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 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⑴政府税收。税率不变的条件下: 经济萧条→Y↓→ Yd ↓→T↓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
通货膨胀-→Y1→Yd+→Tt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需求经济收入通货膨胀高涨增加上升可支抑制税收配收需求自动入增过度增加速减上升缓需求经济收入失业萧条减少下降T可支抑制税收配收需求入降自动过度速减减少下降缓(2)政府转移支付。经济萧条→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减少较少以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增加较少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类似于失业保障支出的机制。■现实观察: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1原因: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乘数较小,难以平抑比较剧烈的经济波动。M■结论:人为的政策是必要的。2、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定义: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也称为相机执择的财政政策(1)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减少政府税收(2)当经济膨胀时,采取紧缩性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通货膨胀→Y↑→ Yd↑→T↑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⑵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萧条→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减少较少以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 通货膨胀→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增加较少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类似于失业保障支出的机制。 ◼ 现实观察: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 ◼ 原因: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乘数较小,难以平抑比较剧烈的经济波动。 ◼ 结论:人为的政策是必要的。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定义: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也称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政策: ⚫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 减少政府税收 (2)当经济膨胀时,采取紧缩性政策: ⚫ 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政府税收(3)局限性时滞问题→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达到预定目标需要的时间。外来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挤出效应三、功能财政和政府预算盈余争论:预算平衡与财政政策的两难问题●自动差额与政策差额是同向变化的1)经济膨胀时期:自动差额>0,政策差额>0。2)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差额<0,政策差额<0。结论:要维持预算平衡,就无法实施财政政策;要实施财政政策,就无法维持预算平衡。(一)传统的预算平衡思想(1)年度预算平衡在每个财政年度内保持预算平衡(2)周期性预算平衡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国周期性预算平衡的问题很难把握经济周期的长度和深度,因而也难于进行人为的操作。■结论既然难于维持预算平衡,或者维持预算平衡会损害经济,那么就不要为了平衡而平衡了,而应当从有利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预算。■功能财政思想只要有利于经济,财政政策的实施不必拘泥于预算平衡。(二)功能财政
⚫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 增加政府税收 (3)局限性 ◆ 时滞问题 ◆ 不确定性 ⚫ 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 ⚫ 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达到预定目标需要的时间 ⚫ 外来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 挤出效应 三、功能财政和政府预算盈余 争论:预算平衡与财政政策的两难问题 ◆ 自动差额与政策差额是同向变化的 1) 经济膨胀时期: 自动差额>0,政策差额>0。 2) 经济萧条时期: 自动差额<0,政策差额<0。 结论:要维持预算平衡,就无法实施财政政策;要实施财政政策,就无法维持预算平衡。 (一)传统的预算平衡思想 (1)年度预算平衡 在每个财政年度内保持预算平衡 (2)周期性预算平衡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 ◼ 周期性预算平衡的问题 很难把握经济周期的长度和深度,因而也难于进行人为的操作。 ◼ 结论 既然难于维持预算平衡,或者维持预算平衡会损害经济,那么就不要为了平衡而平衡了, 而应当从有利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预算。 ◼ 功能财政思想 只要有利于经济,财政政策的实施不必拘泥于预算平衡。 (二)功能财政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预算盈余的减少或预算赤字的增加是否一定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预算盈余的增加或预算赤字的减少是否一定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国■名答案:不是!!!■为什么?■回答预算盈余=自动差额+政策差额虽然自动差额体现着经济的波动,政策差额体现着财政政策的方向,但二者可能互相掩盖事实真相。四、赤字与公债■按功能财政的思想,战后的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多数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此造成了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弥补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一)借债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上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增加高能货币,这可称为货币筹资,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这可称为债务筹资,一般而言并不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由于政府发行公债往往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的增加也会引起通胀。(二)公债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可以为预算赤字融资,使赤字得到弥补:但是发行公债要偿本付息,一年年末未清偿的债务会逐渐累积成巨大的债务净存量,这些债务净存量所要支付的利息构成政府预算支出的一个十分庞大的支出。+赤字与赤字的弥补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 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 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 余。 ◼ 预算盈余的减少或预算赤字的增加是否一定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 预算盈余的增加或预算赤字的减少是否一定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 答案:不是!!! ◼ 为什么? ◼ 回答 预算盈余 = 自动差额 + 政策差额 虽然自动差额体现着经济的波动,政策差额体现着财政政策的方向,但二者可能互相掩 盖事实真相。 四、赤字与公债 ◼ 按功能财政的思想,战后的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干预经济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多数 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此造成了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家债务的积累。 ◼ 弥补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一)借债 ◆ 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上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增加高能货币,这可称为 货币筹资,其结果是通货膨胀。 ◆ 向国内公众和外国举债,这可称为债务筹资,一般而言并不直接引起通货膨 胀,但由于政府发行公债往往引起利率上升,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利率,则 必然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预算赤字的增 加也会引起通胀。 (二)公债 ◆ 公债作为政府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可以为预算赤字融资,使赤字得到弥补; ◆ 但是发行公债要偿本付息,一年年末未清偿的债务会逐渐累积成巨大的债务 净存量,这些债务净存量所要支付的利息构成政府预算支出的一个十分庞大 的支出。 ✦赤字与赤字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