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者强化了动情点。 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 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被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的动情点更 是平铺直叙,整个文章没有明显的高潮起伏,显得很平淡。而在修改稿中 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波澜,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 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 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 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 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 章的第三次小高潮。 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 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方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 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 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 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 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 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 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再次,作者润饰了文章语言 作者删减了原稿中一段多余的、对表现主题没有很大作用的环境描写, 充实了关于照片细节的描写和联想,使重点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增加的文字 上面,作者下了大功夫去描写妈妈年轻时的样子、现在的样子,通过鲜明的 对比表现妈妈苍老的原因,表现自己因这种苍老产生的感动和震动。接下来 的抒情像电影镜头似的一幕幕闪过,形成语言上和场景上的排比,感情充沛 有气势。在做饭的细节上,作者也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学生试着 分析一下。 结尾的修改作用很大。原稿只是简单地模式化地总结了家的重要、家的 温暖,毫无神采。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避免了口号似的空喊,转而选取了晚 上休息时的一个细节收束全文,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谁都没说话, 却好像说了千言万语,静谧的夜,蕴藏了多少情感、多少爱!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领悟到选材的重要性,文章结构的百变奥妙,即使 是一样的材料,也能够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而修改恰恰是展现文章百遍过程 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首先,作者强化了动情点。 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 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被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的动情点更 是平铺直叙,整个文章没有明显的高潮起伏,显得很平淡。而在修改稿中, 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波澜,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 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 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 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 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 章的第三次小高潮。 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 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方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 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 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 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 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 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 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再次,作者润饰了文章语言。 作者删减了原稿中一段多余的、对表现主题没有很大作用的环境描写, 充实了关于照片细节的描写和联想,使重点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增加的文字 上面,作者下了大功夫去描写妈妈年轻时的样子、现在的样子,通过鲜明的 对比表现妈妈苍老的原因,表现自己因这种苍老产生的感动和震动。接下来 的抒情像电影镜头似的一幕幕闪过,形成语言上和场景上的排比,感情充沛, 有气势。在做饭的细节上,作者也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学生试着 分析一下。 结尾的修改作用很大。原稿只是简单地模式化地总结了家的重要、家的 温暖,毫无神采。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避免了口号似的空喊,转而选取了晚 上休息时的一个细节收束全文,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谁都没说话, 却好像说了千言万语,静谧的夜,蕴藏了多少情感、多少爱!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领悟到选材的重要性,文章结构的百变奥妙,即使 是一样的材料,也能够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而修改恰恰是展现文章百遍过程 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补充例文] 再附上一篇学生作文,包括原稿和修改稿。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自 己体会修改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修改以后更好?抓住动情点、选材、结 构、语言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复分解反应(初稿 复分解反应(修改稿) 张思雯 张思雯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已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经注定这三年要经历一番蜕变。我曾听 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过这样一句话:“"蜕变注定是痛苦的, 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但当你从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 时,就会忘记脱壳的痛苦,并为此感到 欣慰!"可是,经过蜕变的一定会变成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蝴蝶吗?在化学课做实验的瞬间,我突 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然觉得,这种蜕变的过程更像一段复分 互相交换离子,生成另外 解反应,原来的自我要被一点点分解, 两种电解质。 电离,然后被拼凑成一个个家长、老师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 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提: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 复分解反应 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 成 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 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 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补充例文] 再附上一篇学生作文,包括原稿和修改稿。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自 己体会修改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修改以后更好?抓住动情点、选材、结 构、语言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复分解反应(初稿) 张思雯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 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 应。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互相交换离子,生成另外 两种电解质。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 提: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 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 成。 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 复分解反应(修改稿) 张思雯 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已 经注定这三年要经历一番蜕变。我曾听 过这样一句话:“蜕变注定是痛苦的, 但当你从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 时,就会忘记脱壳的痛苦,并为此感到 欣慰!”可是,经过蜕变的一定会变成 蝴蝶吗?在化学课做实验的瞬间,我突 然觉得,这种蜕变的过程更像一段复分 解反应,原来的自我要被一点点分解, 电离,然后被拼凑成一个个家长、老师 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 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 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校门开始,就已经注定这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提生成物中有沉淀 三年要经过一番蜕变。原 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来的自我要被一块块肢 解、电离,然后被拼凑成 反应容器 个家长老师心目中完北大附中,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棒 美的模样。就像一段复分的学校!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么 解反应的过程。 LUCKY能钻进这个容器里,我开玩笑地 反应容器 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门缝大。唉一我是 身入其中去体验这容器里的酸甜苦辣 北大附中,多么响亮 啊…我现在已经高二了,在北大附中的 的名字,多么棒的学校! 点点滴滴我都记忆犹新。北大附中是一 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 个开放的容器,并且充满了大量活泼的 么 LUCKLY能钻进这个 元素。在这里,能够经常尝试做一些其 容器,我告诉他们因为这 他容器不能做的化学反应试验,很新颖, 里的门缝大,哎,我是身 也很快乐!有快乐也会有痛苦,这里的 融其中去体验这里的酸 学习压力很大,学习在娱乐的同时更凸 甜苦辣。这个容器里汇聚 显出紧张。当然容器里也有那么一群精 各种各样的分子、原子 明的大分子物质,也就是学校的老师领 离子…集聚了巨大的能 导们,他们会“监视”并“管制”我们 量,不停地做着放热、吸 这些微粒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容器里汇 热反应 聚了各省市不同种类的分子、原子、离 反应物 子……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不停地做着放
校门开始,就已经注定这 三年要经过一番蜕变。原 来的自我要被一块块肢 解、电离,然后被拼凑成 一个家长、老师心目中完 美的模样。就像一段复分 解反应的过程。 反 应 容 器 北大附中,多么响亮 的名字,多么棒的学校! 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 么 LUCKLY 能钻进这个 容器,我告诉他们因为这 里的门缝大,哎,我是身 融其中去体验这里的酸 甜苦辣。这个容器里汇聚 各种各样的分子、原子、 离子……集聚了巨大的能 量,不停地做着放热、吸 热反应…… 反应物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提:生成物中有沉淀 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反 应 容 器 北大附中,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棒 的学校!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么 LUCKY 能钻进这个容器里,我开玩笑地 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门缝大。唉──我是 身入其中去体验这容器里的酸甜苦辣 啊……我现在已经高二了,在北大附中的 点点滴滴我都记忆犹新。北大附中是一 个开放的容器,并且充满了大量活泼的 元素。在这里,能够经常尝试做一些其 他容器不能做的化学反应试验,很新颖, 也很快乐!有快乐也会有痛苦,这里的 学习压力很大,学习在娱乐的同时更凸 显出紧张。当然容器里也有那么一群精 明的大分子物质,也就是学校的老师领 导们,他们会“监视”并“管制”我们 这些微粒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容器里汇 聚了各省市不同种类的分子、原子、离 子……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不停地做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