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组分在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n=554()2=16(2)2 n有效=5.54()2=16(M)2 1/2 b 有效
⒉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2 2 1/ 2 5.54( ) 16( ) b R R W t Y t n = = 有效 有效 有效 n L H W t Y t n b R R = = = 2 ' 2 1/ 2 ' 5.54( ) 16( )
3.根据塔板理论得出的结论 (1)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越多,表示组分在色 谱柱内达到平衡的次数越多,柱效越高,所得 的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2)如果两组分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相 同,那么无论该色谱柱为它们提供的有效塔板 数有多犬,此两组分仍无法分离; (3)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分配系数不 同,所以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也不 同,因此在用塔板数或塔板高度表示柱效能时, 必须说明是对什么物质而言
⒊根据塔板理论得出的结论 (1)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越多,表示组分在色 谱柱内达到平衡的次数越多,柱效越高,所得 的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 (2)如果两组分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相 同,那么无论该色谱柱为它们提供的有效塔板 数有多大,此两组分仍无法分离; (3)由于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分配系数不 同,所以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也不 同,因此在用塔板数或塔板高度表示柱效能时, 必须说明是对什么物质而言
四、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A+B/u+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 H = A + B/u + C·u 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固定相颗 涡流扩散项-A 粒越小 A=2 dn,填 充的越均 dn: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匀,A!,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H,柱 效n1个。表 试样 分哥柱 现在涡流 扩散所引 或 起的色谱 峰变宽现 象减轻, 载气流动方向 色谱峰较 窄
1. 涡流扩散项- A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固定相颗 粒越小 dp↓,填 充的越均 匀, A ↓ , H↓,柱 效n↑。表 现在涡流 扩散所引 起的色谱 峰变宽现 象减轻, 色谱峰较 窄
2.分子扩散项—B B=2 VD v: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κ1 D: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 由于柱中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a.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t(n),分离变差。 b.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C.扩散系数:Dg∝(M载气)12;M载气↑,B值
2. 分子扩散项—B B = 2 νDg ν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ν<1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 由于柱中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a.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b.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c. 扩散系数:Dg∝(M载气)-1/2; M载气↑,B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