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图学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工程图学I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ngineering Graphics(I) 课程编号:Z163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60、实验课学时12 学分:4 适用对像: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机电技术教育、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现代工程图学【是探讨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 1.在平面上图示空间形体的理论和方法: 2.在平面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绘图方法和图样的有》 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获得如下能力: 1.图示空间形体的能力: 2.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3.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本课程是工科院校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颗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 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投影理论、制图基础和机械图三部分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该 从提高学生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圈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亚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以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仪器绘制、徒手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空间几何问愿的能力: 5.培养学生构型设计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现代工程图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工程图学Ⅰ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ngineering Graphics(I) 课程编号:ZJ1630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总学时 72、理论课学时 60、实验课学时 12 学 分:4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机电技术教育、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现代工程图学Ⅰ是探讨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 1. 在平面上图示空间形体的理论和方法; 2. 在平面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3. 绘图方法和图样的有关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获得如下能力: 1. 图示空间形体的能力; 2. 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3. 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 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本课程是工科院校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 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投影理论、制图基础和机械图三部分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该 从提高学生图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以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仪器绘制、徒手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构型设计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实验项目实验学时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5 基木技能训练 2 第二章 投影法概述和点的投影 2 第三章 直线的投影 第四章 平面的投影 第五章 换面法 第六章 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23 第七章 两立体表面的交线 2 第八章 组合体 6 组合体绘制 2 第九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机件综合表达 2 第十章 轴测图 4 第十一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8 第十二章 零件图 零件图绘制 2 抄画装配图 第十三章 装配图 6 由装配图拆画 零件图 合计 60 12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5学时) 主要内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平面 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 重点难点: 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国线的画法:常用尺、十的标注方法,特别是直径尺计、角度尺、十 的标注方法: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 要求 1、通过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尺寸、标题栏格式和内容、常用的比例和字体的介绍掌握图样上 的一般规定: 2、通过图线的种类、应用和画法的介绍,掌握九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 3、掌握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4、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 器: 掌握正多边形、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和椭圆的作图方法。 5、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1.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2出例和字体 3 4尺寸注法 第二节绘图工具的用法 1.图板和丁字尺
章 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5 基本技能训练 2 第二章 投影法概述和点的投影 2 / 第三章 直线的投影 2 / 第四章 平面的投影 3 / 第五章 换面法 3 / 第六章 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3 / 第七章 两立体表面的交线 2 / 第八章 组合体 6 组合体绘制 2 第九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8 机件综合表达 2 第十章 轴测图 4 / 第十一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8 / 第十二章 零件图 8 零件图绘制 2 第十三章 装配图 6 抄画装配图 由装配图拆画 零件图 4 合计 60 12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5 学时) 主要内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工具的使用、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平面 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 重点难点: 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特别是直径尺寸、角度尺寸 的标注方法;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要求: 1、通过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和尺寸、标题栏格式和内容、常用的比例和字体的介绍掌握图样上 的一般规定; 2、通过图线的种类、应用和画法的介绍,掌握九种图线的应用和画法; 3、掌握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4、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正多边形、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和椭圆的作图方法。 5、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 第一节 制图的基本规定 1.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 2.比例和字体 3. 图线 4. 尺寸注法 第二节 绘图工具的用法 1.图板和丁字尺
2.三角板 3.三角板和铅笔 第三节 几何作图 1.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 2.斜度和锥度 3。圆弧连接 第四节 平面图 多的尺寸分析及画图 平面图形的 分析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机 3.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本章习题要点:图线、字体的练习,尺寸分析和标注 第二章投影法概述和点的投影(2学时)》 主要内容: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 与直角坐标、特殊位置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 重点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特 殊位置点的投影: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捏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2、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3、熟练堂据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4、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 根据两个点的投影 ,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 性的判别方法。 第一节投影法概述 1.中心投影法及特性 2.平行投号影法及特性 第二节 点的两面投影 1.两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 2.点的两面投影特性 第三节点的三面投影 1.三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和点的投影特性 2.点的投影作图 第四节 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2.重影点 本章习题要点: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直线的投影(2学时) 主要内容: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2、直线上点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角投影定理
2.三角板 3.三角板和铅笔 4.绘图仪器 第三节 几何作图 1.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 2.斜度和锥度 3.圆弧连接 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 1.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3.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本章习题要点:图线、字体的练习,尺寸分析和标注 第二章 投影法概述和点的投影(2 学时) 主要内容: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 与直角坐标、特殊位置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 重点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特 殊位置点的投影;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2、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3、熟练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4、掌握由点的轴测图作投影图和由点的投影图作轴测图的方法。 5、根据两个点的投影,能够理解并判别该两点在空间的相对位置;掌握重影点的概念及其可见 性的判别方法。 第一节 投影法概述 1.中心投影法及特性 2.平行投影法及特性 第二节 点的两面投影 1.两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 2.点的两面投影特性 第三节 点的三面投影 1.三投影面系形成的条件和点的投影特性 2.点的投影作图 第四节 点的相对位置 1.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方法 2.重影点 本章习题要点:点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 第三章 直线的投影(2 学时) 主要内容: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2、直线上点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直角投影定理
重点难点: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角三角形法 2、两直线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点、直角投影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熟练掌握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各投影面倾角的直角三角形法。 3、理解并掌握直线投影的定比性的解题方法 4、会根据两直线的投影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 并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相交的作图问题 5、理解并掌握直角投影定理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第一节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1.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2.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 直线的迹古 第二节 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 1.投影面平行线 2.投影面垂直线 第三节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1.直角三角形法 第四节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相交 3.两直线交叉 4。直角的投 本章习愿要点: 直线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第四章平面的投影(3学时) 主要内容: 1、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重点难点 1、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取投影面平行线的作图方法:利用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 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教学要求: 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能够熟练学握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的作图方。 3、能够根据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特别是用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完成一些简单 的图解问题 第一节平面的表示法 L何元素的表示法 2.迹线表示法 第二节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1.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线 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重点难点: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角三角形法。 2、两直线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点、直角投影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熟练掌握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各投影面倾角的直角三角形法。 3、理解并掌握直线投影的定比性的解题方法。 4、会根据两直线的投影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并熟练掌握两直线平行、相交的作图问题。 5、理解并掌握直角投影定理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第一节 直线及直线上点的投影 1.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2.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 3.直线的迹点 第二节 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 1.投影面平行线 2.投影面垂直线 第三节 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 1.直角三角形法 第四节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相交 3.两直线交叉 4.直角的投影 本章习题要点:直线的投影、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第四章 平面的投影(3 学时) 主要内容: 1、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平面上的直线和点;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 重点难点: 1、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取投影面平行线的作图方法;利用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 图解空间几何问题。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能够熟练掌握在平面上取点、取直线的作图方。。 3、能够根据在平面上的点、直线的投影规律,特别是用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完成一些简单 的图解问题. 第一节 平面的表示法 1.几何元素的表示法 2.迹线表示法 第二节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1.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线 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第三节平面的线和点 1.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 2.平面上的投影平行线 平面内对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4.平面上的点 本章习题要点:平面的投影、平面上的点、直线 第五章换面法(3学时) 主要内容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变换:换面法投影变换应用举例 重点难点: 换面法的四个基本作图方法。 新投影面、新投影轴的选择和投影的返回(换面法的反向作图) 教学要求: 1、理解并熟练掌握一次换面、二次换面中点的投影的作图规律。 2、掌握换面法的四个基本作图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题实践。 第一节点的投影变换 1。新投影面的洗择 2.占的 次面 3。点的两次换面 第二节直线的投影变换 1。直线的一次换面 2.直线的两次换面 第三节平面的投影变换 平面的 次变换 2.平面的两次变换 3.换面法投影变换举杨例 本章习题要点:换面法的应用 第六章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3学时) 主要内容: 1、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3、平面与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重点难点: 1、在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3、立体截交线的画法 教学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够熟练运用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 3、能够正确标注基本体所需的尺寸。 4、熟练掌握求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方法,即利用在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绘制截交线和截 切后的平面立体的投影
第三节 平面的线和点 1.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 2.平面上的投影平行线 3. 平面内对投影面的最大斜度线 4. 平面上的点 本章习题要点:平面的投影、平面上的点、直线 第五章 换面法(3 学时) 主要内容: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变换;换面法投影变换应用举例 重点难点: 换面法的四个基本作图方法。 新投影面、新投影轴的选择和投影的返回(换面法的反向作图)。 教学要求: 1、理解并熟练掌握一次换面、二次换面中点的投影的作图规律。 2、掌握换面法的四个基本作图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题实践。 第一节 点的投影变换 1.新投影面的选择 2.点的一次换面 3. 点的两次换面 第二节 直线的投影变换 1.直线的一次换面 2.直线的两次换面 第三节 平面的投影变换 1.平面的一次变换 2.平面的两次变换 3. 换面法投影变换举例 本章习题要点:换面法的应用 第六章 立体及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3 学时) 主要内容: 1、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3、平面与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重点难点: 1、在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3、立体截交线的画法 教学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够熟练运用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 3、能够正确标注基本体所需的尺寸。 4、熟练掌握求平面立体截交线的方法,即利用在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的方法绘制截交线和截 切后的平面立体的投影